2014年9月14日
晴 北京市·大兴区
今天把老爸接来了北京。
老爸前一阵在电话里说,自己有些血糖偏高,医生让注意饮食。
老爸以前最爱吃米面、土豆、红薯等淀粉类食物,
每每自己上街买菜,关注点也就在这几类,
现在爸来北京小住,饮食可得安排妥当~
让老人吃点儿什么好?
这个命题一直在我脑中萦绕。
让老人多吃新鲜蔬菜,适量减少米面等容易导致血糖升高的精粮和油脂摄入,
那么做什么样的饭菜才能一次性满足这样的诉求?
冥思苦想之际,想起童话大王郑渊洁的微博,郑渊洁先生几乎每天都给自己年迈的父母做“郑氏炒饭”,而老爷子郑洪升先生也在微博中表示,老伴一吃郑氏炒饭血糖就下来了。
于是我赶紧效仿,从郑渊洁先生的博客里找来他的“郑氏炒饭”做法。
郑氏炒饭说来简单,就是把5-9种蔬菜和米饭同比例混合,用橄榄油炒制;
但实际操作起来,这简约的郑氏炒饭却绝不简单,一份炒饭根据添加蔬菜内容不同,可以变幻出无数色香味,营养全面丰富,非常健康。
确实佩服郑渊洁先生的智慧,然而更让我佩服的,是他持之以恒的精神。
都说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
深陷现代城市快节奏高压力工作的我们,陪父母一天不难,难的是可以自由安排更多时间、好好花心思多陪陪父母。
说起这一点我总是感到特别愧疚,自己远离家乡,远离父母,来到大城市工作;对家里老人的关心,平时也只能通过电话嘘寒问暖...老爸病了,我不能送他去医院;老人远在家乡的孤独,我也不能陪伴排解...
而老爸在电话那头却总是报喜不报忧,说自己在家乡过得挺好,看病休闲也方便自在,来北京反而不适应。
...自己太不孝了。
可是,眼下我又能做些什么?
把老爸接过来小住,仅仅是治标不治本的权益之计。
爸过来了,平时我俩也得天天上班,时不常加班;爸来了不但在工作日里仍然需要自己照顾自己,平时晚上还得给我们这两个上班的人做好饭,等我俩下班...
要是等我俩晚上六七点正常下班到家再做饭,吃上饭就得奔19:30-20:00了...吃完洗洗碗看看电视,连整块儿学习充电的时间都没有,就又该睡觉准备明天去上班了...
深感无奈。
在迎接爸的当天,我俩早早去市场买好食材,准备做这道“郑氏炒饭”给爸尝尝。
原材料:(10种蔬菜)芦笋8根、紫洋葱半个、口蘑8只、红尖椒1个、青尖椒1个、胡萝卜1根、木耳一小把、毛豆一小碗、花菜1/3朵、西兰花1/3朵
面山药(半根)煮干饭(大米2杯)
调味料:香菜一小把切末、花椒5-6粒、蒜3瓣切片、生抽10ml、盐少量
做法:
1、将所有的食材切粒或撕成拇指一半大小的小块。
2、将部分不易炒熟的食材焯水。
这次做的郑氏炒饭,提前焯水的食材有:毛豆、胡萝卜粒、木耳、西兰花和花菜。
可以把按食材的易熟程度,将食材分拨焯水;焯水时记得放点毛毛盐。
3、制作炒饭。
(1)热锅,中小火,放点橄榄油,炒香花椒和蒜片;
(2)放入米饭拌炒;
然后依次放入各种食材,和米饭炒匀,再加少许生抽和盐,提鲜调味~
出锅前撒上香菜末~
是不是超简单?
但这营养满满的一锅,倾注了作为子女的一片心意。
坚持很难,很多高难度的命题都建立在“坚持”这个简单却又不易办到的基础上。
近的如健身减肥,远的如完成自己儿时的梦想,
多少想做的事情,居然都败给了“身不由己”的现实。
我们能做的,至少是心存念想,不言放弃,
哪怕只有那么一丝丝机会,都要争取把握;
所谓“有总比没有好”,
在有限的时间里,好好尽自己的努力吧!
多少健康和机遇,必定蕴藏在这默默的坚持里!
郑氏炒饭成品,
洋洋洒洒盛了一大锅:
http://s5/mw690/001Y2n27zy6M46YzHW4a4&690—— 郑氏炒饭" TITLE="简约不简单 —— 郑氏炒饭" />
五彩的颜色,好看更好吃!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43EN00SIGG.gif—— 郑氏炒饭" TITLE="简约不简单 —— 郑氏炒饭" />
http://s14/mw690/001Y2n27zy6M46XPvT72d&690—— 郑氏炒饭" TITLE="简约不简单 —— 郑氏炒饭"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