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物多玩”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2012-12-15 15:50:00)
标签:

一物多玩

幼儿

创造力

杂谈

分类: 原创文章

“一物多玩”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2010年广东省教育学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论文评比二等奖)

内容提要:

    鲁迅说:“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这说明幼儿自身潜在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幼儿的精神世界充满着好奇、探索和幻想,他们的思维不受习惯的约束,是十分灵活的。“一物多玩”活动从本质上来看是一种融智育与身体锻炼于一身的体育活动,它的基本任务除了全面锻炼幼儿的身体,促进正常的生长发育,初步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外,最重要的是促进幼儿发散性思维及创造能力的发展。教师在指导开展 “一物多玩”中充分调动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从中不断激发幼儿的创造激情。

 

关键字:一物多玩  创造力

 

正文:

    孩子天生就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喜欢探究周围的一切事物。我们不应用过多的规范来干涉他们,禁锢他们的思想,而是鼓励孩子去发现。在体育游戏中,活动器械是幼儿活动的媒介,不同的年龄幼儿对同样的活动器械有着不同的认识,同一种器械孩子们会有不同的玩法。让每个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则玩的方式就会有丰富的变化,使体育游戏更加活泼多样,生动有趣,从而使幼儿对体育游戏产生更广泛的兴趣。在体育游戏中,并不一定需要很多的器械,有时简单的一种器械孩子们就能饶有兴趣地玩半天。我曾在一次体育游戏中给孩子们每人一个相同的沙包,让孩子们带着一起玩耍。我告诉孩子们:“小沙包要和你们一起玩,请你带着它,看看谁和小沙包玩得最高兴。”在游戏中我没有给孩子任何的提示,结果孩子们创造出了各种各样的玩法:有的放在肩上、头顶上、手心上、脚背上走,有的抛,有的夹在两腿中间跳……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把简单的东西玩出精彩来。

    由此可见,在体育运动中教师应尽可能的多提供一些可“一物多玩”的器械,给孩子创设一个可充分发挥的环境,让孩子在宽松的气氛中玩,激发孩子创造和探索的欲望。

一、教师的预想推动参与,点燃幼儿创造欲望。

   (一)活动前预想,让运动更丰富。

    “一物多玩”活动的基本模式是:“热身运动—介绍材料—探索玩法—组织讨论—综合游戏—放松活动”。在整个过程中,以孩子的想法为主要线索,教师主要协助幼儿更好地打开思路,拓展游戏。因此,在运动器械投放之前,教师可以根据相应的运动器械预想可以进行的活动,因为只有老师想的越多,孩子的玩法才会在老师的推动下越多,就像我们的教学活动一样,预想可能出现的问题尽可能的多,在实践中自己才会得心应手、有效调控。运动同样如此,孩子创造性的玩是建立在老师更多想、更会创造的基础上。

   (二)参与中推动,让兴趣更浓厚。

    当教师参与到孩子的活动中,幼儿的兴趣才能被激发出来,创造的激情才会更高。在玩长凳的运动器械中,孩子似乎对过小桥、钻山洞乐此不疲而无心想其他的玩法,于是在一次活动中老师将长凳翻转过来放,并自言道:这样能怎么玩呢?有几个男孩子立即坐了上去,于是在师幼交流中,骑马、划小船等情景出现了。

二、师幼互动出创新,激发幼儿创造潜能。

    玩,是幼儿的天性,但让一个孩子独自反反复复地操作或摆弄一件玩具,相信过不了多久,孩子会感到乏味而失去继续玩的兴趣。开展“一物多玩”活动,首先要引起幼儿对器械的兴趣,让幼儿愿意去玩。所以当我们把材料发给孩子后,教师就要以观察者和参与者的身份积极地参与到孩子的活动中,孩子的兴趣才能被激发出来。

案例一:

    有些孩子一直在玩跳圈,反复地跳进跳出,从体力上来说,孩子容易造成疲劳,从而会导致放弃;从动作发展上来说,技能过于单一,孩子的运动能力就得不到综合发展。此时教师要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活动中去,鼓励孩子探索多种玩法,或者将教师的自我想法和玩法与孩子共同交流和分享,以此拓展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如,我对玩圈的孩子说:“你把你的圈滚给我,我把我的圈滚给你,看谁接得住,好吗?”很自然地,孩子和我玩起了滚圈游戏,在这个量到质的转变过程中,孩子既获得了一种新的玩圈方法,又得到了追、赶、跑的体能锻炼。接下来,我以学习者的身份鼓励孩子尝试多种玩法,在这样的师幼活动中,孩子的兴趣立刻升级,即使老师暂时离开了,孩子也会在这种情绪的带动下继续探索各种玩圈的方法。

案例二:

  在玩轮胎的游戏中,我发现有的孩子在将许多轮胎重叠摆放,尝试攀爬越野赛;有的孩子则围成一个圆圈,进行接力滚轮胎;有的孩子在轮胎中跳进跳出……同种器械,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创意玩法,于是在活动的交流分享过程中,我请各组进行演示、介绍,通过现场观察和互相学习,孩子们的玩轮胎的经验由原先的单一玩法,变成了多样玩法。当孩子都相互熟悉了对方的玩法之后,我又鼓励他们将不同的玩法组合起来,这样使得轮胎的玩法既富有挑战性,又拥有情节性,孩子们玩轮胎的兴趣就更浓了,参与探索玩轮胎的积极性也增强了,接着孩子们的创意就会越来越多。

    教师还可以把一物多玩与其它领域整合起来,利用一些常规的体育器械,尝试进行了整合教学,开展了一系列能让幼儿积极感知体验,激活幼儿灵感和创意的生态式体育活动,如:在“有趣的绳子”活动中,我引导幼儿进行了玩玩、看看、讲讲、想象、画画等多感官活动,一根简单的短绳在幼儿大胆的想象下变成了奇怪的山脉、流畅的小溪、漂浮的风筝、嬉笑的娃娃,不一会通过甩绳,刚才的绳画又被他们变成了其它有趣形象的图案;综合活动“有趣的圈”中,引导幼儿在玩圈、看圈、说圈、听诗歌、想象、画圆中创造出了很多玩圈的方法,有两人滚圈、套在一起玩“呼拉圈”、连环套、连环转、宇宙飞碟等,同时他们又创造性地画出了由圈组成的组合画,其造型之新颖、有趣,是我们难以所及的。又如“好玩的垫子”活动中,幼儿在同垫子做游戏的过程中,有的将垫子对称竖立起来,在三角形空间里钻进钻出,玩“躲猫猫”的游戏;有的将垫子竖立在平铺直放的垫子,进行“仰卧倒退爬”、“侧身单手爬”、“匍匐触地爬”等多种爬的动作;有的将垫子间隔式竖立摆放,进行绕圈追逐跑……在一系列的综合活动中,每一件玩具不再是单纯的活动器械,而成了幼儿参与各项活动的钥匙,孩子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创造力、想象力、交往能力等多种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并在不断尝试获得成功的同时,其自信心也得以增强。

三、引导幼儿自主探索,刺激幼儿创造表现。

    发展心理学指出:“人的发展是有阶级性的,每个阶级都有不同于其他阶级的发展特殊性。“幼儿阶段正如皮亚杰描述的:“阶段处于思维的前运算阶段,象征性符号功能出现,开始从具体动作摆脱出来,凭借象征性格式在头脑中进行表象性思维。”据幼儿思维的这一特点,皮亚杰认为,游戏是儿童学习新的复杂客体和事物的一种方法,是思维和行动相结合的方法。在“物多玩”育活动中,重在“玩”,而“玩”更好得开展有赖于游戏。游戏可让幼儿在没有外界评定和压力下,自由地对客体进行探索、观察和试验,进行主动学习,从而促进幼儿象征性思维形式的变化和发展,幼儿的幻想能力及创造性也同时得到发展。如:在开展《好玩的布条》体育活动中,把布条作为幼儿的唯一活动器械,以游戏为基本形式,让幼儿进行探索布条的玩法,使幼儿不仅从中获得了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而且发展了走、钻、爬、平衡、跳跃等能力。

    其一,探索活动可安排在开始阶段,教师可明确提出要求,但不做任何指向性说明,以保证幼儿有充分的探索时间和空间,幼儿在自由探索轮胎玩法过程中,教师着重观察哪些动作符合教学要求,加以适时的点拨,引导其他幼儿观察。这样不仅达到了教学要求,还让幼儿在探索活动中想出了轮胎其他的玩法,使幼儿学习得积极主动、轻松愉快,发展了创造性。

    其二、探索活动还可以分段连续贯穿于整个体育活动中进行,教师可分别交代不同步骤的操作要求,并掌握好节奏,分段控制时间,防止幼儿出现来不及想或因时间过长而分散注意的现象。这时需要教师不断支持,丰富幼儿所付出的努力,鼓励幼儿相互之间的交往,帮助他们交流想法。当幼儿解决问题之后,教师可尝试一下幼儿的创新,这样可以更好地支持幼儿的想法和建议。

    其三、探索活动安排在活动的结束阶段。启发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进行验证性探索或再创性探索。在《好玩的鸡蛋托》体育活动中,教师让幼儿把鸡蛋托一个个垫高,练习从高处往下跳之后,再进行探索,鸡蛋托还可以怎么练习跳的方法。幼儿由模仿者变成了探索者,在探索中发现、学习。使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及扩散性思维都得以发展。提高了锻炼的实效性,充分体现了“一物多玩”的益处。

此外,教师还可以把一物多玩融合进体育区域活动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提供创设各种有趣的情景场地,让幼儿在活动区中自由探索,相互交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利用材料器械创造出新颖有趣的玩法,以促进幼儿创造性、发散性思维能力的提高。如孩子在玩布袋时,有的幼儿穿着布袋,身子在袋中扭来扭去,学蚕宝宝在爬动游戏;有的幼儿则把布袋当作跳跳床,在上面快乐蹦跳。在小小的区域中,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了充分发挥,在不断游戏和情节的不断完善丰富中,孩子不仅身体得到了锻炼,思维更是得到了发展。

四、互动、鼓励促成功,增强创造的自豪感和热情。

    孩子对运动的热情在于“成功感”的不断体验,为了不断提高幼儿的兴趣,在幼儿进行“一物多玩”练习活动中,教师应从多个视角为幼儿搭建展示自我进步、自我“成功”的平台,如班级每天进行的不同形式的比赛、交流,有的时候还可以走进社区,向社区的爷爷、奶奶展示丰富多彩的一物多玩技能,使孩子们得到了多种自我展示的机会,从不同角度得到成功的体验。如有的因为基本玩法掌握得熟练而得到肯定;有的因为不怕失败勇于克服困难,而得到肯定;有的因为比前期进步了得到表扬;有的因为发明了新的玩法等等。这些“平台”的搭建使幼儿获得了一次次成功的体验与满足,因而他们的兴趣有增无减,基本方法掌握了,便会自发地探究派生出一些难度较大的新的不同玩法,如高跷的玩法,孩子们在掌握了向前走之后,创造出向后走、横着走、转圈走、转弯走、越过障碍走。还有的幼儿更会独出心裁,他会把几种器械结合起来用,像棉棒与跳袋的巧妙结合、梅花桩与球的合理搭配等等,总之,玩具在孩子手中玩“活”了,也玩“火”了。孩子们每天都在追求新的刺激、新的挑战中去尽情享受、体验超越自我的成功与快乐。

五、展示交流、善于评价,积极肯定幼儿的创造能力。

    一般在自由运动后,我们都会组织孩子进行玩法的交流,让孩子和自己的伙伴分享各自不同的玩法。在这种展示交流的过程中,尊重了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创新能力,因为孩子在学习中,有他们各自不同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潜能,他们展露自己的智慧和个性的契机也有所不同。给予孩子充分展示的机会,扩大幼儿相互交流的空间,让孩子在集体中得到肯定,这不仅让幼儿得到更大的创造自信,更促进了孩子之间的相互交流学习。

另外,教师对幼儿游戏中的创造性行为可以有所评价,但是不能以此评判幼儿的游戏进行得“好”与“不好”。孩子拥有不同的生活经历和体验,因而他们在游戏中的表现不尽相同。对孩子来说,只要他们能够专心致志地沉浸在自己的游戏之中,就应当判断他们在很好地游戏。教师在评价中,只要是在自身原有基础上的创造,教师都应当给与肯定的做法。

    看似单一的器械,但只要教师注重创新求变的工作方式,鼓励幼儿一物多思,一物多变,不断开拓幼儿的思路,激发幼儿的创造激情,作为老师应善于发现幼儿的兴趣,尊重幼儿的兴趣,在一物多玩中,为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让我们和孩子在运动中一起快乐,在运动中一起创造,让运动无限精彩!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2、《幼儿体育教学改革的认识与实践》  潘浩翰

    3、《幼儿园体育活动指导》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浅谈在运动中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实践》  幼儿教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