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的广州火车站经历
(2018-05-10 21:36:37)
标签:
杂谈 |
现今是二零一八年,比较以前,出行是很日常的事情了,我也早将它视为生活的常态不是那么犯难了。
首先是买火车票和飞机票容易多了,不再找熟人,不再一早起来赶到火车站排队,也不用到预售处窗口排队买票了。
欣慰的是我这个已过花甲之年的人,使用智能手机上的各种APP没有困难,且经常为朋友代劳。其次是交通工具的选择性强了,火车,飞机,动车,高铁,长途班车等。竞争有了,铁老大的服务也跟了上来,火车上的脏乱差现象也大大改观。再次是道路交通大大改观,基本上高速联网,回平凉一路高速,还有了专车接送。火车提速了,航班次数增加了,大巴车况好了,等等。2015年初弟弟和我从深圳去南宁看望一位老长辈,三个小时的高铁,一路顺利,轻松,高铁上服务周到,弟弟由衷感叹,变了,在国外也没有这么方便!科技和服务的发展使这一切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今偶翻过去的文字,发现了一篇1998年8月3日在广州火车站候车室的一篇记叙,20年后重读,颇有感慨,有兴致把它打出来:
乘坐飞马大巴比以前的长途班车舒服多了,行李放在行李仓里,腿也伸得开了,不必像以前那样,腿脚和行李挤在狭窄的座位前。车身比以前的高,坐得高了,视野开阔,颠簸也小了。在广深高速上,车快而稳,八点二十分还在蛇口,不到十点钟即到达广州火车站。
车站人不多,车站广场上没有以前看到的那样,人满为患,东倒西歪,躺着的靠着的,仍然有倒票的票贩子。时间距离326次广州到兰州的列车开车时间还有一个多小时,我不慌不忙进站找到第七候车室,静候上车。背靠背的一排排蓝色的塑料座椅,符合人体线条,坐着很舒服,服务是越来越人性化了。时间十点十分,离开车十一点一刻还有一个小时。
坐下不到五分钟,汗水一个劲地从头上流了下来。不一会,候车室里人开始多了起来,很快,诺大的候车室里已经是挤得满满的,越来越感到闷热,甚至有点喘不过气来。抬头看,大厅的屋顶是用塑料板覆盖的,大厅内的温度随着太阳和云彩的“亲密程度”稍有变化,即便如此,还是眼巴巴地希望,头顶上飘过来一片云彩,些微挡住点酷晒的阳光。可是广东八月的太阳真是狠得很,它一直孜孜不倦地悬挂在我的头顶,毫不吝啬地将它炽热的身躯对着这个只有塑料板挡着的候车室的大屋顶,候车室里如同着了火似的让人难耐。好在不时有一阵风吹进来。设计者仁慈地将东西两面墙设计成栅栏,以便通风。
热是没有办法的,最多一个小时,怎么也撑得过去了。
随着车站广播清脆悦耳的铃声滚过,响起播音员那甜甜的声音,“广州开往西安的84次列车晚点,不能正点开车,请旅客……”。什么原因,没有说明。应该八点四十分开的84次车,十一点一刻了还没有开,发生什么事了?又是一阵铃声后,播音员:“由西安开往广州的83次列车晚点,到站时间还没有确定,请接亲友的……”。哎呀,本该早晨六点多到的列车还没有到站,且不确定到站时间。我自庆幸买的是广州到兰州的车而不是买到西安的车。旋即,我倒吸一口冷气,这是同一条铁路线,西安的车尚是如此,那兰州开往广州的车岂能幸免?这一着急,候车室就显得更加闷热不堪。十一点三十五分,一声清脆悦耳的铃声滚过,播音员那甜甜的不带任何情绪色彩的声音响起:“由广州开往兰州的326次列车晚点,不能正点开车,请旅客……。”
三年前我们一家三口乘坐广州到岳阳的火车准备游三峡,也是这样热的天气,也是人满为患的广州火车站,火车晚点了六个小时候!火车晚点几乎是常态,但也太过分了。侯车室连站的地方都不宽展,孩子才七岁,只好坐在行李袋上,我又热又累差点休克,每等一分钟都是煎熬。今天莫非又要等上六个小时?
正午的太阳毫不留情地把它巨大的热能倾洒在大地上,隔着塑料板,候车厅里数千人汗流浃背,座位早已经占满,地上也坐满了人,人们焦急地,百无聊赖地,无可奈何地挨着时间。孩子流着汗在母亲的腿上睡着,母亲一边擦着汗一边用手里的报纸给孩子扇着风。有两个一男一女大学生,看样子是邂逅车站,谈着各自的学校和课程,兴致勃勃,有很多话题,热和晚点,对他们似乎没有影响,整个大厅只有他们没有受到时间的煎熬,反倒享受其中。
候车厅有开水供应,方便面就成了旅客们的午餐,餐盒堆满了垃圾桶。
下午三点钟,终于有了消息:长江发洪水,路被阻断,326次车最早下午六点才能进站。也就是说,至少要到晚上七八点钟才能发车!同时被告知,旅客自行安排,务必在七点前回来候车。
长江汛情一天紧似一天,铁路被洪水冲垮的事势在必然,没有什么可抱怨的,只是不巧这个时候出门。但是,铁路部门不及时报告确切消息,不及时安排候车的旅客,这是铁老大的做派,视旅客为蝼蚁。
时,不到四点,已经熬过了六个小时,还有至少三个小时。我推着行李去了广州站大酒店的餐厅。要了一个茶座,喝了两个小时的午茶,又吃了晚餐,赶在七点前到了车站。希望能如他们所说,六点火车进站。
没有确切消息,还是等,没有任何消息的等待!这就是我们的铁路服务部门!总该有个说法吧,有那么难吗?受够了多年来在铁路上的颠簸和极差的服务!
晚上九点了,终于有了结果。“买到84次,326次车票的旅客,现在在售票窗口退票,同时购买次日同时间的车票”。一阵骚动和哗然,在这里煎熬了一天的旅客一起涌向售票厅。我独自一人往来,又拖着行李,很不方便。有一位也是回西安的男士,和我搭班,一个看行李,一个去窗口办理票务。手持次日的火车票,心里仍然不踏实,明天会不会又有意外?
出了火车站,走过人行天桥,在流花路的一个招待所住了一宿。我改买了西安的84次车票。次日到车站,还好,84次车8点15分开车。
这段文字是在广州大酒店的餐厅写的,后面部分是现在靠回忆完成的。一晃二十多年,事如昨天。变化是巨大的,享受着今天的便捷,也留存以往的记忆,知足今天,珍惜今天,过好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