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怎樣起筆寫古典詩(之四)

(2010-11-05 21:15:40)
标签:

杂谈

怎樣起筆寫古典詩(之四)

 

在前文之中,有曾經提到「律句」「律句拗句以每句的最後三字的平仄評斷……另外四種則屬拗句:平仄平、平平平、仄平仄、仄仄仄。」

 

總地說來,這些不合近體律絕的聲調排列並非全然不能入詩,相反地,這幾種聲調或可以是律句的漂亮補充,或可以是古體的固定格式。

 

在與近體律絕相對應的古體詩(又稱古風)那裡,讓我們舉「終篇一韻、平韻到底的七言古詩」為例。王漁洋在〈古詩平仄論〉裡為這種詩歸納而來的創作原則。大致包括了以下幾點:全詩除開篇第一句之外,所有的「出句」末字必仄,而「落句」末字必平、並且用韻。

 

另外,這種詩完全不可以夾雜近體詩聲調的律句。甚麼叫「律句」呢?就是前面說過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這幾種符合近體詩聲律的句式。

王漁洋也提到:一韻到底的七古「落句」則多以第四字為仄、第五字為平,末三字往往(十之七八)是「三平落腳」──結句一連三個平聲就是三平落腳。試檢韓愈的〈鄭群贈簟〉、蘇軾的〈舟中夜起〉。

 

「鄭群贈簟」──韓愈


蘄州笛竹天下知,鄭君所寶尤瑰奇

攜來當晝不得臥,一府傳看黃琉璃

體堅色淨又藏節,盡眼凝滑無瑕疵

法曹貧賤眾所易,腰腹空大何能為

自從五月困暑濕,如坐深甑遭蒸炊

手磨袖拂心語口,慢膚多汗真相宜

日暮歸來獨惆悵,有賣直欲傾家資

誰謂故人知我意,卷送八尺含風漪。

呼奴掃地鋪未了,光彩照耀驚童兒

青蠅側翅蚤虱避,肅肅疑有清飆吹

倒身甘寢百疾愈,卻願天日恒炎曦

明珠青玉不足報,贈子相好無時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