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怎樣起筆寫古典詩(之一)

(2010-10-16 10:38:23)
标签:

杂谈

怎樣起筆寫古典詩(之一)

 

一般近體律絕,首重聲調──亦即平仄;八句之律詩、或四句之絕句都有定式。隨手上網,很容易就可以查到幾個基本聲調的格式。先看首句第二字為平為仄,如為平,即是平起,一般五言平起首句如用韻,則其聲調格式大約就是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如果是五言絕句之平起(首句第二字為平)而首句不用韻,則其聲調大致為: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一樣還是五言絕句,如果是仄起(首句第二字為仄),那麼,聲調格式就不一樣了,若首句用韻,其聲調應該是: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若仍為仄起(首句第二字為仄)但首句不用韻,其聲調格式如此: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至於七言的聲調格式,只消在我前面羅列的五言格式之每一句上方加一節相反的「平平」「仄仄」即可。如原本之聲調格式為平平仄仄平,就變成仄仄平平仄仄平,如原本是仄仄仄平平,就變成平平仄仄仄平平,其間差別只是「平起變成仄起」「仄起變成平起」,規律則是一樣的。

 

合乎近體規範的聲調格式只有那麼幾個:不外乎五言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以及七言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若還有其他的規律性變化,稱之為「拗」和「救」,這就留待之後慢慢說了。

 

熟悉了這幾個聲調格式之後,我們就能夠瞭解兩個術語:「黏」和「對」;以及相應於「黏」和「對」的「失黏」和「失對」了。

 

接著說黏對~~平仄相同叫「黏」,平仄相反叫「對」。近體律絕以兩句為一聯,故律詩可分為四聯,分別稱為首聯、頷聯、頸聯(也叫腹聯)、尾聯。每一聯中,上句和下句的第二、四、六字平仄要「對」;而聯與聯之間的二四六字平仄要「黏」──這只是基本格式,還有諸多變化在後面!

 

像王維的〈相思〉:「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豆」與「來」平仄相對;「南」與「幾」平仄相對。「來」與「君」平仄相黏;「幾」與「採」平仄相黏。「君」與「物」又平仄相對;「採」與「相」又平仄相對。此乃「黏」「對」,是使音節歷落的根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