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宝宝指甲透露出的六大健康“信号”

(2010-12-28 12:31:07)
标签:

育儿

指甲

鱼肝油

营养物质

维生素b

健康

分类: 养生之道

http://res.baby.ifeng.com/attachments/2010/12/27/rd_or_5dd46603b4a7d97d0e4245bd5c4db264.jpg

     小小的指甲,是观察健康与否的窗口。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08EN00SIGG.gif因人类五脏的变化会相应地反应到指甲上来,透过它颜色和形状的微妙变化,可以发现某种营养缺乏或某种疾病在侵犯着宝宝的机体,从而给你敲个警钟,使宝宝尽快恢复健康。

    正常指甲的颜色和形状

    指甲占手指末节额3/5,甲白占指甲面积的1/5。当所有的指甲都有恰如其分的甲白时,便可推断人体的健康状况良好;相反,如果10个手指甲完全没有或仅仅有一点点甲白时,意味着身体疲劳不堪或正患有疾病。

正常指甲平滑、光洁,呈粉红色。甲面无纵横沟纹,甲上无斑点及凹陷,指甲末端无翘起及向下弯曲的现象。

   信号1:指甲变苍白,呈匙状指

    肝血不足,是严重贫血的征兆

指甲变得苍白,无血色且中央凹陷,边缘翘起,呈汤匙状,医学上称匙状指。

   应对措施:首先需要查血常规,了解贫血的种类及程度,轻度则不必服药,采取饮食治疗(吃含铁丰富的食物);中度以上,要服药补充铁剂。若为“大细胞性贫血”,应用叶酸及维生素B12治疗。

   信号2:指甲上有白点或白斑

   肠内有蛔虫或微量元素锌、铁等营养物质缺乏

应对措施:取大便查蛔虫卵,若为阳性就服驱蛔虫药物。取末梢血查微量元素,若锌、铁缺乏轻者可以饮食调节,重者则补充锌、铁制剂。

   指甲处外伤引起

   指甲长期暴露在外,很容易受到伤害,如受挤压或碰撞,导致指甲根部受损伤而失去原本的颜色,指甲出现白点或白斑,严重时会有血色瘀斑。

   应对措施:不必做任何处理,随着指甲的生长,斑点部分终究会被剪掉的。

    信号3:指甲呈紫红色且指头变粗呈杵状(称杵状指)

    多见于患“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的宝宝。另外患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呼吸道疾病如支气管肺癌、肺脓肿等也有此现象。

   手指末端变粗,如鼓槌,有的指甲向下弯曲,像鹦鹉嘴状,甲床颜色变身呈深红或紫色。

   应对措施:积极治疗原发病。

   信号4:指甲变成黄色

    吃橘子过多时引起的

    停止吃橘子后会慢慢恢复正常颜色,此种指甲黄色,除指甲和皮肤黄外,无其他症状。

    是体内某种疾病的前兆

    如淋巴系统、呼吸系统病变,也为糖尿病和肝病的前驱征兆。

    对应措施:请医生做详细检查,发现哪个系统有病后积极予以治疗,千万不要不重视而延误病情。

   信号5:指甲出现横沟、纵沟及纵横交错的沟纹

    横纹多见于发热性疾病,如麻疹、猩红热、肺炎等;纵纹是营养物质缺乏;纵横交错的纹路一般是因为关节炎。

    指甲面不平滑,有横沟及纵沟,或纵横交错的沟。横沟纹常见于罹患热性病的宝宝,导致指甲代谢异常,生长缓慢。

    纵行沟纹:健康状况差,营养物质缺乏,缺钙,缺铁或有肾脏疾病,致使指甲发生病变出现纵嵴。

    指甲沟纹纵横交错:多见于各种关节炎。

    应对措施:宝宝要积极预防热性传染病,定期做预防注射,加强护理,预防肺炎、关节炎等,一旦患病及时治疗。平时注意均衡饮食,两岁以下的宝宝要预防性地补钙和鱼肝油,增加户外运动,多晒太阳,避免缺钙。

   

    信号6:指甲出现凹痕

     缺钙

     指甲颜色无明显变化,但有小凹陷地方,有的有一个凹痕,有的有几个,有的多得像顶针一样,都是缺钙引起的。宝宝还会有神经系统的症状,如睡眠不安、易惊、烦躁。

    应对措施:需要增加钙的摄入,除多吃含钙的食物外,还要吃钙剂,同时服用鱼肝油。

                 TIPS 指甲健康的食补菜单

补钙

乳类,如牛奶,羊奶;肉类、鱼、虾、芝麻、花生、葵花籽、豆类、豆制品、柑橘、葡萄、山竹等。

补铁

黑木耳、还带、芥菜、韭菜、谷类、赤小豆、绿豆、动物肝脏、蛋黄、动物血。

补锌

猪肉、牛肉、鱼、海产品,牡蛎,海带,紫菜,菠菜等。

       好了,就到这里吧,祝所有宝贝们健康快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