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在4月2日“第二个世界自闭症日”之前
(2013-08-04 14:53:01)2010年4月2日是“第二个世界自闭症日”。自闭症就是我们常说的孤独症。我们中心有三位表现不同的孤独症学员,他们是大伟、越岭、洋洋。老师根据他们各自的特点制定出了个别训练计划,个别训练的目的就是想试图通过这种训练方法来改变他们所存在的语言障碍,刻板、重复行为以及自残现象。同时我们也发现了训练的成绩并不是很乐观。因为他们现在的年龄都太大了,都已经过了最佳的训练时间。
在工作的实践中,我们发现了孤独症的个别训练虽然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但进展并不是很大。因为患有孤独症的孩子他们的表现非常特殊,他们普遍存在着与社会交往的障碍,对父母、老师没有依恋,平时在与他人的接触当中缺乏主动性,表现出极度的不和群。在与他们的接触中,他们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在语言音调、节奏上的障碍,尤其是大伟常常会突然发出尖叫喊上一句不断重复的话:“我要敲李奶奶家的门”重复几十遍而不厌烦,经常还会说出别人听不懂以及不能理解他们所表达的意思的语言,他们更缺乏手势上的语言,很少用点头和摇头或是其他面部表情来表达自己的要求。不会使用词汇量,也不会使用词汇,更不会使用代名词你、我、他。
我们的老师面对这些孤独症学员表现出了极大的耐心,当我们发现大伟喜欢拼图时,就变着不同数量的拼图给他,以此来满足他内心的需要,而且不断地用语言鼓励他是最捧的,他就会继续不断地拼,直到拼好。现在他们的拼图速度连我们这些老师以及大学生志愿者都拼不过他们。
学员越岭刚来我们中心时,由于不会主动说话,所以在他想要喝水时,他不会用正常的表达方式表达,而是用自残的方法打自己的下巴来告诉老师他想喝水了,我们的老师经过一个月时间的观察记录,摸索出他在多长时间有喝水欲望的规律,现在我们的老师已基本掌握了他的生活习惯,减少了他自残于己的频率。
尽管全世界的科学家和医生都从遗传学、神经生物学和社会心理因素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但迄今为止仍然没有能够详细地阐明这些孤独症所生成的原因和发病的机理,是遗传基因还是基因变异,谁也没有准确的医学证据来准确地告知于天下,目前有多数的学者和医学专家认为此病是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写这篇发表在4月2日“第二个世界自闭症日”之前。的文章就是想告诉大家我爱这些孩子,我们想用爱心和行动走进他们的世界,了解他们,爱他们,我们这些社会工作者,更愿意配合专家寻找出一个有效可行的训练方法来帮助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