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刘勇赫:孩子最需要陪伴的时间只有8年

(2017-07-27 18:45:16)
标签:

刘勇赫

育儿

亲子教育

亲子游戏大王

育儿难题101招

孩子社会化的过程中,便是向权威角色学习的过程。每一个年龄阶段,都有相对固定的权威角色,如0-3岁的以母亲为中心的服从期教育、3-6岁以父母、幼儿园老师为主导的协商期教育、6-10岁以班主任老师或其他任课老师为中心的社会化时期、10岁-18岁的则以优秀同学、娱乐明星、体育明星、成功人士的多元化偶像自主选择时期。当父母坚持自己的教育理念,6岁之后还充当教育权威角色,后果便是儿童的社会化发展迟滞,不利于儿童更好地融入社会,独立生活。


    爱孩子,还是爱教育孩子?如果你选择前者,应该早早地做好放手的准备,而不是抓紧的安排。在这里,我想给大家介绍的“育儿五步”,方便家长朋友掌握好的教育的节奏,维护好亲子关系。五步,分别是拽着走,拉着走,推着走,看着走,望着走。


0-3岁拽着走:啥叫拽着走?社会化是社会学专用术语,说的通俗一些,便是把动物变成人。动物世界比起人类世界少了很多规范要求,因此作为0-3岁的的儿童实际上需要学习、模仿、受训方才真正具备人的意识与模样。因此,我也管这段时期称为“服从期”,没有服从期的这段训练,儿童自然会在集体生活中违背规则甚至飞扬跋扈。这段时间的权威角色是母亲,父亲是政策的解读者,口冷的示范者,关系的协调者,这里不再赘述。

 


http://s7/mw690/001XY6trzy7cYtNg8SO56&690


3-6岁拉着走:很多家长问我可以不可以打孩子?什么时候可以打孩子?我从不顾左右而言他,明确告诉他3岁之前可以打,因为他还是个“动物”。有趣的是,3-6岁儿童进入了心理敏感期,孩子开始记事记仇。当然这不重点,重点是3-6岁儿童已经进入到了协商期,他已经成为一个平等的家庭成员,很显然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从上下级成为了平级,我们可以围坐在圆桌旁,一起讨论柴米油盐,买车买房。在3-6岁阶段,是家长向孩子传递社会经验与社会交往技巧的最关键时期。

 

http://s9/mw690/001XY6trzy7cYtQ7Wisc8&690


6-8岁推着走:家长不再雄踞舞台中央,而是退居孩子的身后。我曾经在很多年前写过一篇博文《就管孩子到6岁》,大家可以对照参考。为了让孩子能够尽早具备独立思考意识与独立能力,我们需要将权威角色让位给老师,并从权威者向协助者迅速转化。我们鼓励孩子拥有自己的理想,制定自己的目标,作为家长的我们不是领导、不是指导而更多的是帮助。

 

http://s16/mw690/001XY6trzy7cYtSEoNhcf&690


8-10岁看着走:看着走,意味着我们给了孩子更多的信任,我们给孩子更多的空间,这也是为其独立思考与独立生活做准备。《挠脚怪来了》一书就提及过育儿的八字箴言“少教多问,少做多看”,这个“多看”在这个阶段更为明显,保持一个安全距离,孩子也会体会到你对他的尊重。至此,你也会发现学习是渐进的,而教育则是减退的。那些勇往直前的教育,最后都真正伤害到了受教育者。


 

http://s7/mw690/001XY6trzy7cYtWXjIa26&690


10岁之后望着走:10岁之后,继续拉大和孩子之间的距离,给予他们更多的空间与信任。听起来,有些伤感,但事实上你只是换下了教育者的角色,而并没有换下父母的角色。而孩子讨厌的是说教的父母,不是关爱的父母。

 

http://s3/mw690/001XY6trzy7cYtZpJ4e22&690


学习与成长是“渐进”的,教育与关系是“渐远”的。当我在讲座中每每讲到这句话时,很多家长都留下了眼泪。“努力,什么时候都不晚!”——这句话并不适合陪伴孩子,当你想陪伴孩子的时候,往往已是你更需要陪伴的时候了。从现在开始,让孩子和妈妈做游戏而不是和姐姐做游戏;让孩子听爸爸讲故事而不是听叔叔讲故事。

文/刘勇赫(著名亲子教育专家、畅销书作家)


更多优质教育内容,请关注公众号【咱们都是初学者】

4~12岁儿童兴趣拓展小组课程,请咨询初学教育中心010-5970675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