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赫老师:
您好!我家孩子今年初三刚毕业。我感觉孩子是越来越不像话了,昨天刚跟她吵了一架。我和莉莉的爸爸在莉莉6岁的时候离婚了,后来我建立了一个新的家庭,孩子跟我。我现在的丈夫对孩子很好,总是一味迁就莉莉,你据说上个月,莉莉的苹果手机丢了,还非要再买一个3000多的手机,我不给她买,我们两个闹了别扭。孩子的后爸最后用自己的钱给莉莉买了一个新手机,孩子很高兴。前几天,她跟我说参加学校的化妆舞会想烫头,我不同意,昨天她自己把头给烫了,一点儿都不像学生,我跟她就因为这件事情大吵了一顿。莉莉总是喜欢买贵的东西,这让我也非常的苦恼,我真不知道该如何教育她,希望您能给我一些建议与帮助。
莉莉妈妈
莉莉妈妈:
您好,对于组织的家庭的孩子,他们往往会有一个共性——缺乏自信,这一点可以通过莉莉更换好的手机,烫头发和买贵的东西这些细节处很好的发现。这不是孩子的问题,应该给予她更多的精神的支持,当然也要讲求一些科学的方法。
1、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肯定她的审美。
时代变了,90后的孩子和我们70、80后的成年人在对事物的追求与审美的角度有很大的区别。莉莉烫头发是她对于美的理解,也许你会认为肤浅,认为不适合,但是你首先要接纳他们对于美的诠释。曾经有一个初三的男孩,因为头发长于头发,被一名教育处老师全校点名批评,这位男生于是在一个角落里使劲薅头发,搞得家长非常气愤与这位老师大发雷霆。其实我们想一想孩子对于美的理解恰恰是他们自我人格形成的标志,他们希望改变自己,这是多么可贵的品质啊!我们一上来就批判,导致了他们不愿意和我们进行交流,甚至畏惧或停止了改变。对于莉莉,我觉得你应该首先肯定孩子为美所做的改变,给她自信心,然后在进行引导,而不是指责。
http://s3/mw690/6b6c52e9ge0831a2148b2&690
2、人称的运用,决定了谈话的质量。
我曾经说过,0-3岁的亲子沟通要多用“你”和“我”,3-6岁的亲子沟通要少用“我”多用“你”,6岁以后的亲子沟通要尽量不用“我”和“你”。0-3岁的时候是教孩子区分自我非我,3-6岁是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而6岁之后,是在亲子沟通过程中让孩子逐渐学会客观地看待周围的世界,学会多角度地思考问题。所以在沟通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多去说“同学们怎么看这个事情呢?”“老师们有要求吗?”这样一来,孩子会觉得很放松,也会明白自己做的是不是合适。你的专横的教诲对于孩子没有任何的帮助,只能让孩子离你更远。
3、情绪的控制,是家长必修的一刻。
“气死我了!”“那一刻我都想抽她!”当你听到了别人家孩子发生了类似的事情,比如别人家孩子染个发,你肯定会特别轻易地劝阻你的朋友,说“多大点事情啊!不就染个头发吗?”你说的头头是道,到了自己的孩子却换了另一套标准,真是“医不治己”啊!当孩子做错了事情,你第一件事情是控制情绪,因为这段事情恰恰是留给你来思考对策,同时让孩子很好的自省。至于孩子背着你做了事情,你一定不能马上批评他,如果这样他会永远背着你做事情,而且不会和你分享了。
4、分清错误类型,惩罚有别。
在案例中莉莉的错误,如染头发,换手机都是很普通的事情,只是不同的家长有不同的容忍度,你要分清她的错误是“道德”还是“非道德”的。至于“非道德”的问题,我们采取引导与教育的方式,对于道德的问题,我们才可以使用比较严厉的批评与惩罚,这样孩子才能够分清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绝对不能做。
5、购物是哲学,训练孩子的情商。
我给很多家长都在讲,理想教育一方面体现在交流上,另一方面就体现在购物上,我把购物看作是极好的一个教育阵地,有的人管这个叫做财商教育。莉莉非常喜欢买贵的,那是因为她认为贵的就是好的,贵的可以得到最好的质量,可以大家的羡慕,那么我们家长是否有自己的看法呢?贵的是不是就是好的呢?我给你举个例子,一天早上,你可以给孩子两套方案,A方案是吃必胜客,B方案是吃马兰拉面,很显然如果孩子喜欢贵的话,她会选择A方案,而有意思的两个方案的总经费是相等的,B方案生下来的钱还可以再去公园游玩,也就说A方案是一个项目,而B方案是两个项目,这样一来孩子就会明白,贵的不一定是好的,对的才是好的。
6、客观介绍家庭情况,让孩子全面了解。
很多离异家庭或重组家庭都不希望让孩子过多的介入家庭,这是不对的。重组家庭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件不幸中的幸运。比如乔布斯,他生活在养父母的家庭,但是得到家庭的温暖与好的教育,这才为他未来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要让孩子了解他的背景,更要让孩子参与家庭事务。如做家庭劳动,开家庭会议等。
7、培养特长,创造价值与成就感
培养孩子的特长,这是培养自信心的不二方法。现在的孩子,不光是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或多或少都会把目光集中在物质的享用上,这是受社会环境影响导致的,但是他们自己也清楚物质的享受是短暂的,是昙花一现的。需要培养自己的优秀特长,展现自己的才华,这样才能最终产生成就感。
重组的家庭,恰恰也是儿童人格的重组。如果我们换个角度看不利因素,儿童在新的家庭接触了新的文化与角度,为她未来的发展也或许是件好事,尽早让她学会独立,学会分享,才是我们家庭教育的重心。
勇赫
yongheliu@sina.cn
2013年7月2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