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上西服,系上领带,带上眼镜,走上舞台,请上选手……这几个“上”对于主持人来说应该再普通不过,但当你发现参赛的选手的年龄比你小多了,英语水平比你高多了的时候,你的压力就徒增起来,抑制不住。一般在这种情况时,我就在心里为自己降温:你的专业是亲子教育,英语不是你的强项。
http://s12/middle/6b6c52e9gaae6bce21f6b&690
外研社新概念英语大赛20万人海选,200人进入决赛圈,12人获得冠亚季军……孩子们生活在一个竞争异常激烈的时代,我们应该如何解释?如何教育?如何引导呢?让作为家长的我们的压力又一次徒增起来。
大兴外研社会议中心的门口,停着好几辆外地牌照的轿车,从里面走出兴奋的孩子和疲惫的父母,为了给孩子得到最好的锻炼机会,家长真是敢耗费自己极限的体力与耐心。比赛之后,没有进入冠亚季军孩子的父母向我倾诉遗憾,亚军的父母也表示冠军本应属于自己的孩子……我听后,都会诚心回复说:“您的孩子真的已经很优秀了,我的孩子要是能这样我早就知足了!”父母听了我的话,往往浅浅一笑,显然没有得到十足的宽慰——与此同时,孩子们早已将名次抛到九霄云外,兀自玩耍去了。我只是想说,活动是一种手段,关键是通过这次活动是不是我们能看到孩子们的成长,能不能引导孩子们的成长呢?
首都师范大学邱耀德教授在点评观众的时候,说了一句比较醒人的话:“我们不能只关注孩子们的英语教育,还要关注孩子们的各个方面的知识均衡,这样孩子们才能全面发展,才能更流利、更出色地回答评委的评论。”
我是非常赞同这个观点的,英语启蒙教育是亲子教育的一部分,却不是全部。针对孩子全面素质的培养在4-6岁,甚至是小学阶段显得格外重要。很多家长的英语较好,于是就成为了孩子的有利资源,几乎所有亲子时间都成了英语教育时间。这样不好,原因有二:
一、基础能力的缺乏
只关注单方面的培养,必然忽略了基础能力的培养。我这里指的基础能力就是人的行为能力,这好比有一个极为发达的大脑,却缺少两条正常的腿,怎么能顺利实现人生梦想呢?
0-3岁的时间是进行感统训练的唯一合适时间,用各种方法(我之前的文章提到过)训练孩子的各种行为能力(视觉能力、听觉听力、运动能力、平衡能力、触觉感知能力等)。很多家长在这个时候,急于让孩子去学唐诗宋词,结果耽误了行为能力的培养,后果遗憾终生。“让孩子合理的动起来”才是这个时期教育的主题。
二、社会适应性的不足
在孩子4-6岁的时候,是进行亲子关系建立与情商培养的重要时间。如果我们只培养英语知识或能力,实际上是让孩子们用一种视角来看这个世界,即这个世界只有英语。导致孩子努力亲近英语内容,而疏远其他的生活,在交友方面亦会存在社交面狭窄。
我们应该通过各种方式,而非一种方式让孩子体会亲子关系的丰富性,进而推断出社会关系的丰富性。
http://s4/middle/6b6c52e9gaae6c0a05543&690
我始终强调应该想尽一切方法发现孩子的优势,发展孩子的优势。但这并不意味着,发展孩子的优势,就是把精力完全放在优势发展上。这就好比我们出一本图画书,图画书的图片是书的优势,我们把它做到极致,而同时封面不是最重要的,所以我们就不做了——这样不行,因为之所以称为书,应该是有书的基本组成。再比如,德国车、日本车都是汽车,各自的优势分别是结实与省油,但是他们都有比较不错的发动机、汽车外形甚至轮胎等,这些一个也不能少。作为人也是一样的,要想在社会上生存、独立、发展,必须具备为人的基本素质和各种基本知识。
我管这个原理叫做“托盘效应”,当你想露一手你的好厨艺,当然会把精力放在菜上,而不是你的盘子上,但问题是你不能只做菜,不预备盘子吧?你的盘子不能太次,因为那样同样会影响你的菜给别人的感受。至少要干净、要卫生,稍微也可以带点花纹,这样人觉得,恩,这个人真的是做精品菜。在这里,菜就是你的优势,托盘就是你基础能力与基本素质。
之前我们一直在强调“木桶原理”,人的成败决定是因为自己的短板,我觉得不是特别合理的解释,因为木桶原理是从消极的角度思考工作或生活,况且人不可能把自己的短板弄得和自己的优势一样“长”,这是不切实际的。希望我的“托盘”能够比“木桶”做出更大的贡献。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