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黄鹂谈恋爱,一行白鹭来挑战!”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43EN00SIGG.gif昨日,我和妻子在街边散步,恰巧有两个眉目清秀的幼童与我们擦肩而过。他们两个在嘴里嘟哝着文章开头的那就话。听后,我忍俊不禁。我一点儿没觉得世风日下,反而觉得时代真的进步了,简直可喜可贺!且听我慢慢道来:
http://s5/bmiddle/6b6c52e9g77311b66c454&690
在我像眼前两个小娃子这么大时,我们也会和三两好友互相嘟囔着流行语。如“天马流星拳,你妈练猴拳!”“庐山升龙霸,你妈打你爸!”当我们发现这些语言成为共同话题之后,男孩子之间似乎发现了知音,增进了深厚的友谊。现在想来,那些当年的流行语打上深深的日系烙印,这些语言完全是从盛行一时的日本漫画中引申而来。我们都曾被日本漫画中英俊的形象,紧凑的节奏,引人入胜的情节所吸引,可以毫不夸张的是,日本漫画开启了很多中国孩子的想象力,甚至改变了中国孩子的生活。与此同时,一些专家大声疾呼,防止文化侵略,抵制日本娱乐产品!之后,我们渐渐发现日本的漫画少了,视听产品也少了,可是中国孩子的想象力没有进步,创造力也没有进步,真正优秀的国产漫画在没有竞争的环境下,也没有迅猛发展。我们不谈国漫,我们只关心孩子的成长。我不是亲日派或知日派,我只是想对当时的专家说,日本的优秀动漫作品不是文化侵略,是我们教育的孩子缺乏文化免疫力,归根结底是我们教育的败笔。
http://s9/bmiddle/6b6c52e9ga7eb14279408&690
昨日我们听到的这句话,“两个黄鹂谈恋爱,一行白鹭来挑战!”,里面再也没有日系烙印,带有浓厚的国学色彩,这难道不值得我们骄傲么?我相信,又会有专家出来大放厥词,“幼童就提“恋爱”,简直早熟!一行白鹭就是“小三”的代名词,孩子知道这些简直就是糟透了!”家长听完,立刻觉得“杜绝早恋”要从娃娃抓起,弄得娃娃人心惶惶。
事实上,幼童在说这些流行语的时候,并没有思考这句话的意思,只是对“恋爱”这类词语表示最浅层次的好奇。而这份好奇原本也来自于大人的语言和媒体的强调。作为家庭教育者,或父母,我们能做什么呢?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横加指责,要积极引导,让孩子理解事物积极的一面。
1、表示肯定。当你发现孩子正在说这些流行语时,千万不要制止他,因为这些流行语是孩子社交圈中的共同话题。我们可以说,“这句话真的很有趣!”“你背得很熟啊!”切忌,我们的赞美要真诚而自然。
2、超级访问。孩子喜欢聊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所以,当发现你并不排斥他们的“语言”后,他们一定喜出望外。这时候家长先不要发表自己的观点,而是做一个“记者”去采访你的宝宝。如“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这句话好像和哪首诗比较像哦?”切忌,不要带有批评色彩,尽量问开放性问题。这样一来,通过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训练了他们的理性思考,开阔了他们的视野。
3、引导升华。这是最关键的一步,也最能看出家长的教育水平。有三个层次,只强调家长的观点为下品,只肯定孩子的观点为中品,结合客观事实的观点为上品。我曾经举过一个奥特曼的例子,家长反感孩子看奥特曼,我就说奥特曼如果运用得当,也是非常好的“教具”!几个问题,就能训练孩子的全面思维:“奥特曼有几个?”训练了数学思维;“奥特曼长什么样?有什么区别?”训练了形象思维;“奥特曼为什么来到地球?”培养了正义感与责任感;“奥特曼是怎么和怪兽决斗的?”激发了孩子关于面对困难与挑战的思考——这些问题是围绕孩子的兴趣点展开,训练也就变得事半功倍!“两个黄鹂谈恋爱,一行白鹭来挑战”。现在电视上到处都是“相亲”节目,“恋爱”早就不是什么秘密事情,我们何必遮遮掩掩呢?不过,一定要把握分寸,不是让孩子全面的了解,而是让孩子整体的了解。“宝宝,恋爱是什么?”孩子一定会给你一个肤浅的答案,没关系肯定他,我们要给他们一个定义,一个不太科学但是客观的概念。“你刚才说的对,恋爱其实就是一种很正常很自然的关系,发生在成熟的男性女性之间,到了你成熟的时候,你自然就会体会到了。”这样一来,解决了孩子的问题,也消除了后顾之忧。孩子至少短期不会“谈恋爱”,同时她并不会觉得“恋爱”可耻。真的有太多的案例,由于家长在孩子幼年时使用了过激的词语,导致孩子对于“恋爱”、“男人”保持一生的敌意,影响了他们的一生。
http://s6/middle/6b6c52e9ga7eb204e0df5&690
除了关键词以外,还可以扩展这句流行语的趣味之处。“两个黄鹂谈恋爱,一行白鹭来挑战!”这是一幅多么有趣的图画,让孩子动手去画,发挥她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让孩子去扩句成文,发挥了他的表达力与想象力;带孩子去动物园参观,让孩子看看大自然的真实场景,都可以起到“引导升华”的作用。
孩子说了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让他们下一次说得更精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