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非常不会理财的人,所以在给亲子讲财商培养方面的讲座时,总是显得捉襟见肘。幸好,我有很多银行和保险公司的朋友,他们经常给我开一些小灶,让我这方面多了一些顿悟的机会。有一个老朋友在保险公司工作,她与我同是社会学出身,同在知心姐姐工作部做过培训师,有趣的是,她选择了和我截然不同的道路。毕业之后,我选择做人民教师,她则来到了一家保险公司。我的职业受到了尊重,她的工作受到了质疑;我整天面对着天真无邪的幼童,她整天没日没夜的说服别人接受自己的保单;我因为无法让每一个孩子得到足够的关心而苦恼,她因为时常遭到误解和拒绝而烦心;我为了实现梦想离开了一线,她却为了愿望依旧拼命的耕耘着。事实上,她比我要高尚的多,因为她的愿望是拿搞保险的钱做慈善。所以在所有女性朋友当中,我是最尊重她的,只是直到今天我还是觉得她为了理想所采取的手段有些偏激。而她却淡然一笑,说,这样做,我以为会让我更容易、更快实现我的梦想。
http://s5/middle/6b6c52e9g9303f5e1d544&690
在上一篇文章,我讲了付出与收获的关系。付出不一定有收获,有收获,一定有付出。这位师妹为理想,而且是为伟大理想的做法总是给我一些精神上的动力,我也不知道偿还些什么,姑且写完这篇文章,看看能不能给她带来一些帮助吧。
保险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它“保”的不是现在,而是“保”的未来;它回报的不是你的“安”,而是你的“险”。未来到底是什么,大多数人想不到那么远;危险之后还能不能享受回报?大多数人更是质疑于此。曾几何时,我也去保险公司面试过,面试官是各类公司里最热情的,先让我们谈谈自己的感受。我表示非常认同保险这种理念,保险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安全感与幸福感!说完之后同屋的应聘者估计都把我当托了,冷眼瞪了我好几下。主考官却非常满意,说你的思想觉悟比较高,欢迎你加入我们。最后,我还是选择了放弃,和大多数人的想法一样,“跑保险”似乎是一个不太正规的职业。可当我的师妹,就是那个跑保险的女大学生用业绩展示给我看时,我又觉得职业都是为了生存,做得好的人都值得尊敬。
我也跟我的师妹说,很多跑保险的人给人的印象不好,这导致了大家对保险业整体的印象很差。一个个穿着劣质黑西服,白衬衫,打着彩色斜条领带,满脸堆笑,油嘴滑舌,死缠烂打,穷追不舍的男青年在我们面前跑来跑去。而我的这个师妹呢?名牌大学,秀外慧中,身心健康,追求高尚。我常打趣地跟她说,你是新一代“保险人”的代表!人们对“保险人”的态度就从你这里开始改变了!
师妹开始做的不错,后来也出现“疲软”迹象。我觉得应该在这个时候给她打打气,同时也希望能够给我们亲子们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无论一个人的志向是否高远,一定是他一步一步做出来的成绩。但你不能保证你的每一步都是朝向目标,因为成功之路一定是你从未走过的,你没有经验,也没有把握,难免走到了岔路上;即使你每一步都走准了,你也会遇到挫折,遇到冷落,遇到评判,你立刻就会对自己的做法进行质疑,进而质疑到你设定的目标,最后自己否定了自己当初的决定。所以我觉得成功的人是少数,一定也不奇怪,因为不是所有人都能如此坚定地把握自己,轻视成功路上的荆棘与自己的过失。所有人都因为成功而喜悦,都因为追求成功而痛苦。经受得了痛苦的人,才有可能走到最后。成功是由痛苦换来的么?我想这未必有必然的联系。一方面不同的人对于痛苦的接受程度不同,不如受虐倾向的我就对痛觉不是很敏感。(一笑)另一方面真有一些人眼睛里只剩下目标,根本不在乎痛苦这种简单体验了。在三国中魏国将军夏侯惇,在战争中,弓箭射中了眼球,求胜心切的他竟然把眼球直接拔了下来又生吞了下去。遗憾的是最后也没有赢得胜利,但是他这种作风就是一种成功的将军的体现,他在魏国就是享有很高的赞誉。
http://s16/middle/6b6c52e9g9303ff62c12f&690
有一股教育思潮从封建时代袭来,却经久不衰,叫“头悬梁,锥刺股,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人生的目标、以及获得目标的方法与技巧。封建文化体制破处了,封建文化残余却不少。把中学的课程移植到小学,把小学的内容强加到幼稚园,情商再高的儿童遇到这种超负荷练习依然会叫苦不迭。做一个折中主义者不容易遭受批判,如果你说不让他这么学,一大堆人说你的这种思想不切实际,不务实,因为人不能改变大环境呀!我是想说,我们既然改变不了儿童生存成长的环境,我们就要试图改变儿童的思想,让他们接受这种“恶劣”的环境,提高他们的适应能力,也许这也是“素质教育”的一种曲线胜利吧?
前一篇我写付出不一定有收获,今天我想说贡献一定有保障!付出与贡献同出而异名,付出是从个人角度来说,贡献是就社会角度而言。既然有些辞藻诸如“付出”、“发奋”、“下苦功”、“努力”、“拼命”、“玩命”,容易给孩子带来压力,不易于走持续的成长,我们就把他们从我们的教育中删除出去,而替换成“贡献”、“成就”、“梦想”、“成长”,虽然孩子依然做着地狱魔鬼般地练习,但听到这些词仿佛也得到了中肯与奖励,并可以继续“磨难”下去。
等孩子稍微大一点,就不用重复这些词语,而用理性教育他们——贡献产生保障。这个思想,还是源于我在大学时候的思考。当时,我们有一门课叫做《社会问题概论》,在课上,讲师用自己平生所学,人生所悟,大肆地抨击着各种社会弊端,让我们这些象牙塔中的小象牙们不知所措,感到前途一片灰暗。讲师的教法实在值得商榷,但是她说的一句话我印象很深,她说,功利主义思想是社会问题的起因。也许这不是她的原创,但我觉得这确实反应了当今一个特别显眼的社会现象。大家都争先恐后地跑向舞台中央,展示着歌舞,肉体甚至丑态。初衷都是为了名利,大家却运用了非正常的手段,社会风气因此显得迷乱而躁狂。“邪星”诞生,“媚迷”紧随,其中就有不少我们的孩子。孩子糊涂不算,很多家长立刻把孩子打扮成成人范儿,参加什么什么秀去,力图靠儿童发大财。
古人云,“老要张狂,少要稳!”此言妙极!少年儿童,尤其是低幼时期是培养心性的时期,不要让社会的铜臭味太早的侵蚀到他们。就是因为大家都看重功利,我在大学的时候提出了被大家嘲笑的“贡献主义”思想。付出是为了自己,贡献同样是为了生存。你对于社会的贡献,换来社会对你的保障;你对于子女的贡献,换来子女对你的保障;你对于自己的贡献,换来了未来自己的保障。
对于社会的贡献,其实就是指我们对于社会的付出。肯尼迪在就职演讲上说,不要问你的国家能为你做些什么,而要问一下你能为你的国家做些什么。”(Ask
not what your country can do for you, ask what you can do for your
country.)
http://s3/middle/6b6c52e9g930404e7f222&690
我们对于社会的贡献首先证明了我们的存在,体现了我们的价值感。如果说呼吸是人的生命迹象,对于社会的贡献就是社会人的生命迹象。从某种意义上讲,贡献社会,产生价值越早的人,他就是成功人。我在芳草地教书的时候,我经常让孩子参与社会实践,去捡垃圾,去发交通安全宣传单,这些不起眼的做法,恰是社会贡献的开始,就是社会责任感的训练。我相信,如果有一个家长带着孩子每天捡五分钟的垃圾,他的孩子就会比别的孩子早成熟五年,比其他孩子成功的几率就会高出五倍。但是,也许没有人会这么做。为什么要做贡献?因为可以换来保障。成年人都理解,我们交付的社会保险就是最好的例子。我们今天的投保,退休之后就会得到补偿;如果我们不投保,那么退休之后就会竹篮打水。我们今天的贡献,不是为了今天的收获,而是为了后天的保障。有时候你会发现贡献和收获划不上等号,千万不要气馁,因为他们之间本就没有什么必然联系。就像心理学上的黄金定律,要想别人对你好,你得首先对别人好!反黄金定律是,你对别人好,别人就一定对你好!我们大多数人的思想都是按照后者进行的,其结果必然是经常失望。助人不要求回报,因为你助人的经验已经是对你最好的补偿。你付出的经历已经是对你的补偿,如果有其他的当然应该算是意外收获。今天的努力,换不来努力地结果,却为你之后的发展埋下了最好的伏笔。
对于子女的贡献,是因为非常值得探讨的话题。众所周知,中国式教育与西方式教育大相径庭。中国是反哺式的,小时候我们养孩子,老了之后孩子养我们;外国人是接力式,小时候搀扶你到18岁,或不到18岁,之后我们各自走各自的阳关道,各自独立了。之前,我极力推崇西方式教育,我觉得这是人类的文明表现。现在,我更倾向与维护我们的反哺式教育。一方面,中国人特定的生活习惯根本无法彻底改变;另一方面,中国人的平均生活质量还欠发达,独立发展恐怕会遭到更多的挑战与危机。结合我之前提到的“全景”理论,我希望父母与子女互相搀扶,互相被视为资源,得到共同的发展。我们对于子女的贡献,直接关系到未来我们生活的保障。卢勤老师就专门提到过提高儿童的财商,进行“儿童投资”等观点。儿童的发展就是教育成本的补偿,对于子女的贡献主要表现在教育投资上,但更多的是情感方面的投资。尤其是在0—12岁之间,我们有责任培养好儿童的性格、情感与价值观,当然还有兴趣爱好,这真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功”和“利”本身就差十万八千里呢!同时也说明了贡献产生未来的保障这个道理。你的子女发展好坏直接影响到你未来的生活质量,“养儿防老”是客观而科学的。淡然,我们也不同完全依赖子女,把子女视为“工具”,我更多的还要开发我们自己的潜能。
http://s12/middle/6b6c52e9g93040693af4b&690
对于自己的贡献,有点后现代的感觉。儿童对自己负责,就是对自己做贡献的表现。而我们以往的赏识教育极易让孩子陷入“为别人活”,“为规则活”的怪圈。一个人对于自己负责,不一定会在短时间获得既得利益,但是他所获得的远远比他付出的要多很多。我们可以再看一看本人的“成长树”,每一步的付出并没有得到现实的成功,却为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在学校教书的经历,成为了我日后推广儿童图书的有力背景;我在学校团委工作的往事,却极大地支持了我与客户之间的人际交往。没有一段经历是无意义的,只要你正视他,并不要求他立刻返还给你,他一定会在未来的某一天给你一个大大的惊喜。
http://s14/middle/6b6c52e9g93040bf8934d&690
我的贡献主义还可以用到中医养生方面。抽烟的人你怎么劝他也没用,他比你还知道抽烟的危害。但是我们转而想想那对可怜的肺兄弟吧!没日没夜给你做贡献,却没有得到任何的酬劳,这还不说,你还用烟伤害他,这就真是天理难容。兄弟两个也厚道,死扛了很多年,到你老了之后,两个人心想这辈子跟了这么一个领导恐怕也没什么指望了,于是二人一合计,辞职了。他们一辞职,您也就辞世了。想想其他的五脏六腑也一样啊,它们无偿付出着青春,你却为他们做了什么贡献呢?如果没有的话,现在就开始!为了肺哥你每天跑两圈;为了心姐,每天跳100次绳;为了胃弟,少吃点垃圾食品;为了肾妹,你每天多喝点白开水!这样一来,你真正了解到你是你生命的主宰,是不是更有成就感,更有责任感,也更有使命感了呢?
我存在,我贡献,我幸福!笛卡尔说了一句错话,却成了至理名言,“我思故我在”!一个人的存在,体现他做了什么,而不是想了什么。对于子女的贡献,终究会换来一家人生活的保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