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生来面色苍白,耳大无廓,难看得要命,老子的老子却觉得小孩子真是长得与众不同,可爱至极!给他起了一个比较个性的名字——李耳。按照今天医学的科学术语,小耳事实上患上了先天性白化病外加五官先天残疾。在出生的岁月里,小耳获得了父母的宠爱,感觉非常幸福。稍微长大一些,小耳开始向往外面的世界,可就在他推开柴扉,遥想拥抱小伙伴的时候,大家犀利的眼神击碎了他的梦。在小伙伴眼中,小耳就是一个奇丑无比的怪物。一次次被拒绝,让小耳陷入了痛苦的深渊。他开始主动躲避人群,把自己封闭起来。因为只有他一个人的时候,他才能体会到一种莫名的安全感,听不到任何伤害心灵的言语声。小耳的自闭,很快被父母察觉了。察觉了也没有什么办法,当时医学不发达,治愈不了他的病;当时心理学不发达,安慰不了他的心;当时教育学不发达,不知道传给他点什么;当时娱乐也不发达,没有《喜羊羊与灰太狼》和《非诚勿扰》。如果按照心理咨询的鉴别诊断来看,老子由于生理缺陷、情绪低落、沟通障碍以及缺乏社会支持系统这四点足以造成抑郁自闭症了。想死又怕死的思绪始终笼罩着年幼的小耳,在黑暗中,他一次次地冥想,一次次地拷问,在别家孩子玩耍嬉闹之时,他却开始了自己清净无为的顿悟之旅。与孔子的思想不同,老子在心理缺陷的影响下,他向往着出世,却又留恋着入世,在矛盾中,他总结了一套独特的生存之法,却从不和别人说,除了崇拜他到双膝跪地的人,如孔子、关尹,他绝对是“智者不言”。除了思考人生、国家,闲暇之余,他会想宇宙的由来。由于不受外界影响,他反而集中精力进行思考、整理与反思。务虚的思想成就了哲学的诞生,也深深影响了之后的教育学、医学、心理学和政治学。他的智慧造福了后人,而他的痛苦却造福了他的智慧。人们总会在身体有痛觉的时候才会去想身体真的很重要,人们也总会在心里难过的时候,才想起人与外物的关系。小耳的智慧越深,也就表明他有着常人难以料想的痛苦。他思考着解脱,直到决定放弃这个无处藏身,邪恶滋生的社会,他才朝向函谷关的方向开始简易版的死亡——流浪。
http://s8/bmiddle/6b6c52e9g9250d8fb0d97&690
在奥地利,也有一位相貌奇丑的大师,他是弗洛伊德弟子中最有思想,以至于从来不承认自己是弗洛伊德弟子的心理学大师——阿德勒。阿德勒生于富商家庭,父亲是做谷物生意的。全家整日沉浸在艺术的熏染和音乐的海洋中。阿德勒的哥哥是模特儿童,自己却是又矮又丑,与生俱来的劣势让他无比苦恼。更糟糕的事情发生了,在他五岁那年,他患上了致命的肺炎,医生、父母、兄弟、自己都已经做好殡殓的准备,奇迹发生了,他活了下来。然而,这件突发事件深深影响了这个孩子,再加上年幼的弟弟夭折,阿德勒的童年被死亡的恐惧所包围。良好的教育氛围还是给了他心灵上的帮助,他在父母的鼓励下,立下了“要做医生,摆脱所有儿童对于死亡的恐惧!”这样伟大的目标。自卑的他一边努力学习,一边完善自己的观点——“自卑-超越”与“挫折-补偿”。他的思想和童年遭遇深深地吸引了弗洛伊德,并把年幼其20多岁的阿德勒归入自己门派。阿德勒并不认为弗洛伊德是他的师傅,并从一开始就将和他的思想保持距离。终于,他创立了自己的学说——个体心理学。在大家都在热捧他的学说时,自卑的他开始怀疑自己的理论。他觉得人的动机不是受个体兴趣影响的,而是受社会兴趣影响的。他的悲观思想从他的理论中暴露无遗。他一生苦苦思索自卑这个话题,就在苏格兰亚伯丁市的异乡之旅,他停止了自己的思考。弗洛伊德一声叹息,这个孩子离故乡太远,以至于死在遥远的异乡了。
http://s8/middle/6b6c52e9g9250dc33a457&690
这两位大师的思想,一个消极,一个悲观,都是自卑的结果。如果让您感受到了是两个励志的故事,那就是我在表达上的能力还须练就。我崇拜的中外两个大师,老子与阿德勒有着相同的自卑感,有着同样辉煌的贡献,有着同样不被后人关注的内心痛苦。他们的光芒早已盖住了他们内心的伤感与阴暗,这样的大师是一生的痛苦换来的,我不希望我们的孩子成为这样的大师。以往的教科书,会用这样例子去励志,我却想说,自卑实在不是动力,它是一种错误的认知,它是一种心理问题,是儿童心理健康的一个杀手。
自卑与自信相对,是人对自己了解的评估结果。评估结果有很多,常说的有自卑、自信与自知三种。评估的方法却因人而异,也正是错误的评估方法导致了真正的自卑与自满。
如果用自己的优势比较别人的劣势,则容易产生自信与自满;如果用自己的劣势比较别人的优势,则容易导致自卑与抑郁。正确的评估方法是自己的优势与劣势进行比较,我在给芳草地学生上心理课的时候,非常喜欢运用《富兰克林表》。听着名字挺吓人,其实就是一张白纸,中间划上一条线,左面写你的优点,右面写你的缺点。我们会发现,外国的教育非常注重个人对自己的了解,关注自己的问题与自我成长;中国的教育则强调“比、学、赶、帮、超”,我倒觉得,在中国的学习环境当中,不自卑的孩子都是情商高的孩子!反正我的学生时代始终就是自卑的。(一笑)在运用富兰克林表时,一句多说的引导语都没有,就让孩子自己去描述。这也是我提出的客观教育的灵感来源。
“人比人,气死人!”这句老生常谈,其实富含着丰富的心理知识,“人比人”是一种错误的认知与行为,“气死人”是指不良的情绪情感导致严重后果。人的寿命与健康在大多数情况下,取决于人的生活方式,而人的生活方式取决于人的认知,人的认知取决于自己对自己的了解。对自己了解不准确的人,就会对周围的人物事产生错误的认知,也就过着不健康不科学的生活,最终导致了疾病与生命危险。相反,一个真正了解自己的人,不自卑也不自满,阳光乐观却又理性从容,他过着不强求却也知足的生活,保持了良好的心态,非常注重身体的维护,获得了身心的舒畅与令人羡慕的寿命。
人可以有瞬间的自卑情绪,却不应该有一生的自卑性格。要让孩子知道,你做这件事情是有困难的,有欠缺的,但你做另外一件事情,却是顺利的,令人满意的,这就是为什么世界上会有那么多种职业,而每种职业又都有成就和厌世的人。
上次,我们讲了“占有欲”的问题。事实上,占有欲就是自信的别称。自信的人总会有所表现,有所行动,而表现与行动总会出现错误与挫折。在学校当中,自信的孩子非常亮眼,自卑的孩子非常低调。传统教师非常喜欢低调的孩子,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自卑儿童的心理。但我想说的是,儿童在学前的不自信行为就应该值得关注,不要让自卑的种子埋在人生的起点上。自卑或者说是不自信的孩子,总会表现出听话,懂事的一面,正常的鼓励只会让他们更加的听话、懂事。针对于自卑的孩子我们可以做一下小安排。
其一,做一些令自己恐惧的事情。这点其实也同样适用于我们成年人。当你想拥有成长上的突破,你就去做你害怕的事情。在古希腊,勇敢的人是就是有品德的人,他们做了别人不敢做的事情,所以受到大家的尊重与信赖,这也是我的名字的由来。克服了恐惧,会获得长久的自信力。我在第一次攀岩的时候,斜坡之处令我在半空中挑起了“迪斯科”,队友们有的呼喊,有的嘲笑,腿都打软的我根本顾不上别人对我的评价,终于还是咬紧牙关,狠心攀了上去。那次经历对我的心理成长帮助太大,所以我总是自信地见人就让他们去攀岩去。
http://s14/middle/6b6c52e9g9250e12c420d&690
其二,做一些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不喜欢的事情不一定是恐惧的事情,但对于心理成长却也是莫大的帮助。有趣的事,有一些恐惧的事情,会慢慢适应,最后成为我们不喜欢的事情。比如,小孩子很害怕班主任老师,相处了很久之后,发现班主任老师非猛虎也,只不过就是以恐吓的方式要求他写作业而已,于是不再殚尽竭虑,把老师从恐怖名单转移到不喜欢名单。做不喜欢的事情事实上就是一种改变,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一些不喜欢吃芹菜的少女,当听说芹菜可以降血压之后,还是不喜欢芹菜,当听说芹菜可以美白之后,硬着头皮,梗着脖子,生吞下去。这种做法对身体有营养,对于心理上也有营养。接受了自己讨厌的事情,使人的心理灵活度增强,也更加自信了。
其三,与恐惧的人交流。恐惧的人和事是一样的,总是我们成长路上的拦路虎。家长、教师、大年纪的孩子都会是我们恐惧的人。恐惧来源于我们的自卑,我们又拿自己的缺点去比人家的优点了。年纪大的人给我们日常交流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他们总是无形地将自己的观点强压给我们。我们采取躲避的方式,逃避这些人的眼光与评论。事实上,我们要教育孩子,这些人有经验也有教训,与他们交流就会成为比他们更加强大的人。而只和比我弱小的人交流,只会将我们的智慧流转到对方身上,让他们更加强大。我从大学开始,就喜欢和比自己大的接触,包括教授、学长、学姐。上班之后,我总会参加一些大型会议,而年龄最小的我一定是第一个发言。这让我不惧怕任何的场合,从一开说话结结巴巴,到现在口若悬河,这都是和恐惧的人交流的好处。
其四,与不喜欢的人交流。这一点比较特殊,不好被人理解。你不喜欢的人,是你将你的优点强行与人家的缺点进行了比较。其实任何人都有自己的优势,上帝的设计总是对称的。你看你是一个评论者的身份,还是以一个求学者的身份出现。当你以求学者的身份出现,就会发现你不喜欢的人身上有很多闪光的地方,进而交友面就会甚广,当一个人的社交顺利时,他会轻易获得一些便利,也会得到很多额外的帮助,这无疑会让他更加自信。因为我说过成功产生自信,他的自信来自于和任何人可以轻松交流,在各种场合如鱼得水。
http://s15/middle/6b6c52e9g9250e4458cae&690
人生来都是自卑的,从那刚爬出黑洞所面临的刺眼的第一缕阳光就开始了,可是再也不能回去了,只能勇敢地向前冲,自己走完这段奇妙之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