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辉县豫剧团团长吴秀亮专访

(2016-05-31 14:56:02)
标签:

共城文艺

豫剧

吴秀亮

张方明

豫剧团

分类: 共城文艺
http://s4/mw690/001XXY9ggy7274ORK0373&690

    题记:拼一腔热血,沥一地肝胆,为辉县豫剧奔走,夹缝中求生存,磨难中求发展。三十余载烟云往事,镌刻成铮铮铁骨,纵迟暮江畔,抚剑叩问苍穹,痴心不改,豪情不怠。本期梨园人物栏目,将带你一起走访原辉县豫剧团团长吴秀亮老师……

剑胆琴心,矢志不渝

——记原辉县豫剧团团长吴秀亮

          /张方明

岁月斑驳,鬓染霜花,眉宇间依稀能窥见吴秀亮当年的飒飒英气。他曾经是剧团里的当红武生,他更是辉县豫剧的领头雁。从艺四十余载,他把戏看得比命金贵,把剧团看得比家金贵。妻子李秀芬说:“老吴这几十年在剧团摸爬滚打,作难转筋,只有他自己最清楚……”

 

2000年的冬天似乎比往年都寒冷,时任团长的吴秀亮带着全团人马来到新乡合河,开始封闭排戏。当时剧团再次重组,此前老百姓们已经很多年没有了辉县豫剧团的演出消息。上级领导给吴秀亮下达了命令,必须排出一本叫得响的好戏,拿出来给观众看看,让大家知道辉县豫剧团又回来了。

在吴秀亮的带领下,全团人马不顾严寒,撂下了各自家中的琐事,一心扑在戏上。当时剧团里的人只有一个共同的心愿:重振辉县豫剧团当年的雄风,给老百姓们交一份满意的答卷。清寒的舞台上,乐队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地演奏,演员一丝不苟地一遍又一遍地演唱,导演更是不停地说戏、示范,大家小到一个腔弯儿、一个跟头,大到整场戏的人员调配,演、奏、舞美的配合,都严谨地对待,力争再见到观众时,让大家耳目一新,对辉县豫剧团翘起大拇哥。

一个多月过去了,吴秀亮带着人马排出了十本大戏,领导握着吴秀亮的手,重重地说:“秀亮啊,你真中!”吴秀亮憨憨地笑了,可是没有人知道他此刻揪心一样的疼痛。当时排戏资金短缺,大家封闭奋战一个多月后,已是年关。当大家打点行装在纷纷扬扬的大雪中准备回家和家人团聚过年时,每个人手里只领到了150元钱……

窗外的鞭炮声此起彼伏,大红对联喜气盈盈,人们都沉浸在新年的喜庆当中,可吴秀亮枯坐在家中一言不发。回忆刻骨铭心,吴秀亮说:“当时觉得对不起团里的员工们,大家辛辛苦苦地排了十本大戏,有的女同志舍下了家里嗷嗷待哺的孩子,还有的人家里有重病的老人,可是眼见得回家过年了,大家手里却只领到了150元……”

 

雪肆虐地下着,风呼呼地吹着。望着漫天飞雪,吴秀亮百感交集,一脸凝重。他知道他身上所肩负的责任更重了。

http://s14/mw690/001XXY9ggy7274UCEFf2d&690

“如果不做团长,我肯定是一个绝佳的演员。”吴秀亮说,“我16岁进县剧团,当时跟人家有童子功的学员没法比,所以学习练功分外刻苦。”花甲之年的吴秀亮再次回忆起自己青涩的年代,往事又一幕幕漫过心田。

“当时我每天都偷偷地早早起来,生怕别人比我起得早。起来后,压腿、练空翻,当时睡觉的时候也是吊着腿睡,练到尿血,但还是继续练。我就想着把功夫练扎实,我爱戏、痴迷戏,我这辈子就该做一个演员……”

“最难忘的是我的恩师刘斗金。他对我的成长起到了开蒙、鞭策的作用。每次集体练完功收拾完,他都会让我再打一阵子把子,死死地盯着我拧旋子、空翻、回龙,每次一样五十下,一下都不能少,一下都不能打折扣。刘老师严谨,我也挨过他的板子,但是现在想起来,我还是心怀感恩。如果没有他当年对我的严厉,就没有我顺利的演出《奇袭白虎团》、《杜鹃山》、《钟义与小白龙》等吃功的大戏,以至于后来我成了剧团的主演后,按理说不用翻跟头了,但是每次演出完,我觉得不过瘾,非得再翻一阵子……”

“老师对我的好,我一辈子都忘不了。我每年都会去刘老师家看望他老人家。后来刘老师不在了。出殡那天,下着瓢泼大雨。我在灵柩车上扶着灵柩送了老师一路,我整整哭了一路,当时已然分不清脸上是泪水还是雨水。送完老师,我回家就病了好几天。”

 

 

“王乐祖老师、韩炳富老师对我的唱腔给予了很大的指导和帮助,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教导我,还有赵建国老师不辞辛苦地为我排戏。人活一辈子,得讲良心。这些老师,我都一一记在心里,刻在灵魂里。”

http://s1/mw690/001XXY9ggy7274YZfc440&690

我在采访间隙,吴秀亮的妻子李秀芬一直在一旁边做家务边微微地笑着。当我问及李阿姨如何评价吴老师时,李秀芬说:“年轻时,我们在一个剧团。他演起戏来是不要命的。”

“那年夏天,天热得要命。咱县剧团在焦作方庄镇白庄矿上演出《钟义与小白龙》。演到第三场时斩妖订盟时,老吴硬生生地栽倒在了舞台上。”

吴秀亮说:“还有一次在县剧院演出《血溅乌纱》,我演的严天民。那是我第二次昏倒在台上,当时幕布匆匆地即将拉上,剩七八十公分就要合幕了,我打了一个激灵,又忽地站起来了。幕布再一次被拉开,锣鼓家伙又一阵地紧敲,台下登时掌声雷动。当时我觉得就是栽在舞台上也值了。咱是演戏的,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得豁命干……”

 

 

吴秀亮任团长期间,带领辉县豫剧团参加了河南省第二、九届戏曲大赛,其中《高门楼,低门楼》、《太行回龙》两部大戏均获了大奖。吴秀亮说:“获奖不获奖无所谓,但是得拿出真实力、真水平,另外得让咱的演员们到外面见见世面,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能力。”

http://s7/mw690/001XXY9ggy7275162VM06&690
    云回雁转几十秋,吴秀亮如今已然退休,但是辉县豫剧史上会牢牢记住这个铮铮的汉子。如今辉县豫剧团每年要演出410场左右的戏,剧团的设施,乃至剧团演员的工资待遇都较之以前有了很大提高。幕开幕合,戏有终尽,但人生还在继续,豫剧还在继续,衷心祝福吴老师,祝福辉县豫剧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