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木鸭梨餐吧】元芳体走红:“职场智慧”深度解析元芳体走红的原因

(2012-10-30 12:49:36)
标签:

元芳体走红

职场智慧

深度解析

杂谈

分类: Entertainment

一如所有网络流行语,“元芳体”瞬间走红网络,势不可挡。一句“元芳,你怎么看?”缘何具有如此魔力?元芳体的走红究竟有哪些原因?看看新闻网小编独家盘点了各种对元芳体走红原因的解读,甚至包括元芳本尊张子健的回复。元芳,你怎么看呢?

  “职场智慧”说

  当领导

  不能太强势,也要给员工表达意见的机会

  作为一个领袖能询问其他人意见本无可厚非,甚至应该被嘉奖,但是狄仁杰老板作为一个智者、一个主分析判断决定的领导,却常问计于一个武艺过人的护卫意见,这到底是肿么回事?

  此事必有蹊跷。但总的来说,作为一个领导,频频问计于他人,也是一个职场妙招。

  猜测1:“大人”还没想好,让“元芳”秀下低智商,然后再摆出自己高见

  作为下属,重要的不是你有什么想法,而是你能衬托出“大人”多有想法,也就是说“元芳”们越笨,就显得“大人”越聪明;“大人”没思路时,“元芳”的任务就是说点蠢话或者无关痛痒的话来填补空白,铺好台阶,给“大人”发表高见提供最好的时机。

  猜测2:“大人”不过就是想表达一下对下属的重视

  “元芳,你怎么看?”“大人”问完之后,元芳怎么答不重要。“大人”不过是想居高临下地“关怀”一下元芳,表达一下对下属的重视。这既是领导获得下属好感的方式,也是领导的习惯。“元芳,你怎么看?”不过是没有意义的口头禅而已。

  做下属

  不能太蠢,不能太聪明,更不能铁口直断

  不过,做下属的,千万不要以为老板这样问真的是别有用心,他可能只是随口之语,就像老板顺口说出“对不起”时并非真的想表达“对不起”的意思。

  所以,当大人问“你怎么看”时,不要以为大人真的想听你的看法。

  更多的时候,大人是想既让你感受到他对你的重视,又等待着你以比大人在见识上稍逊一筹至三筹的答复作回报。“元芳”们不需要太认真、太直接,只要稍稍说说看法,甚至适当地显示自己的“蠢”就行,大人就很高兴了。

  元芳不能回答得太聪明,要是比大人高明就危险了。

  不多言,不妄言,既充分尊重领导权威,又注意拿捏分寸。你不能太蠢,也不能太聪明,更不能铁口直断。要不怎么说中庸之道很重要呢?总之,先来上个“此事必有蹊跷”的万能句式,之后就听领导的“神算”与推理,不多言,不妄言,既充分尊重领导权威,分寸拿捏又恰到好处,这样有正气、有智慧又有喜感的好同志自然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

  当狄仁杰问:“元芳,你怎么看?”的时候,如果元芳说不知道,则是在领导面前显示愚钝,自证无能,是大忌;若元芳卖弄聪明,说得头头是道,让领导无从置喙,则是锋芒过盛,领导器量若小,就会生戒心,也是大忌。一个优秀的元芳,会开个好头,启发领导思维,让结论从领导嘴里说出来。

 

“心理解构”说

  网络给了每个人表达诉求的空间,于是造就了众人的喧哗。“元芳,你怎么看?”短短一天时间,李元芳就被微博网友无厘头式地“问候”了250万次。

  事实上,“元芳体”不是第一个流行的句式,继“杜甫很忙”、“后宫体”、“淘宝体”等网络流行语言蹿红后,最近又有“咆哮体”“流氓体”等多种流行体走红,包括近期火爆异常的江南style的骑马舞。他们为何能流行一时?

  首先,在天马行空的网络环境下,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传播者,而网友的相互传播,可以让一种流行元素发生“裂变效应”,短时间内释放出传统媒体难以企及的传播能量。其次,这些流行语的兴起,还源于其本身具有的强大的“心理附着力”。分析这些流行语不难发现,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结构新奇、内容空洞。这就使得这些流行语能够成为万能句式,可以随意添加任何具体所指的内容,从而能“嫁接”到任何文本当中,造成出其不意的心理效果。

  问“你怎么看”的人,大多数是多血质气质的人。比如《红楼梦》中的薛宝钗,就是会讲这种话的人。而性格过于外向、急躁的人就不会,比如《三国演义》中的张飞,他没有那种耐性等待别人的回答,而是希望用自己的情绪去影响别人!另外,性格过于内向、抑郁的人也不会这样问,比如《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有什么事都闷在心中,不会讲出来,也不会询问别人的意见。

  另外,每个人都有寻求优越感的渴望,尤其是领导。如果你下属元芳表现得太过聪明,打破了领导狄大人的内心优越感,让他觉得不如你,或者和你能力差不多,你还有好果子吃吗?心理学上有个“消极思维”,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要适时装憨、不要过于高调,不然的话就容易成为第二个“杨修之死”。元芳深谙职场之奥妙与规则,以“此事必有蹊跷”这含糊之语来个点到即止,留下回旋空间,一来显示并非自己无知,二来又能彰显领导能力。

  所以,他只要指出其中有蹊跷有侦查意义就足够了,剩下的狄大人自会洋洋自得、抽丝剥茧般一一详细道来。当狄大人阐述完自己的案情分析后,元芳称赞“大人真乃神人也”。可谓是恰到好处,是会甜到狄大人心坎上去的,而这一“马屁”是必须要拍的。因为,在案件一曲二折三惊险的查办中,狄大人确是费了不少功夫的。你不称赞他肯定他,狄大人“明知故问”的内心会舒服吗?无疑,下属元芳的巧妙回答极大地满足了领导大人“自恋”的内心需求。

  当然,元芳体也具有现实的心理意义。在这样一个安全感缺乏的时代,每个人内心都充满了疑问,人行道被人一踩就塌;大桥被“超载货车”一压就垮;得了诺贝尔奖,却买不起北京的大房子,元芳,你又怎么看?……聪慧过人的元芳被问得一头雾水,我晕!我还怎么看,我和莫言一样“I don't know”。不可否认,借“元芳”来发问,其实是对种种“莫名其妙”问题的疑惑,网友未必需要现实的正确答案,只要满足了自己的表达欲望即可。

  杜甫很忙、元芳很忙、包拯很累,他们真的很忙很累吗?NO、NO、NO,真忙真累的是我们自己。对杜甫、包拯老先生、元芳老人家的唏嘘与调侃,其实是我们内心焦虑的投射,是想通过这种自娱自乐、自我解嘲的方式,来舒缓心理压力、缓解我们自身的恐惧、烦恼与无奈啊!关于这点,元芳,你又怎么看?

“剧组炒作”说

  元芳体是网络流行语言风格,其句式为前面陈述一件事情,在最后会加上一句“元芳,你怎么看?”“元芳体”来源于《神探狄仁杰》中狄大人常说的一句话,“元芳,此事你怎么看”。有网友截图总结出四部剧中狄仁杰中一脉相承,简直成了狄大人的口头禅,而李元芳的回答也固定化,“大人,我觉得此事有蹊跷。”“此事背后一定有一个天大的秘密。”2012年10月,这一惯有的片断被网友吐嘈,并跟风模仿形成了“元芳体”,产生各种版本。

  “元芳体”走红后最多的一直解读就是《神探狄仁杰》剧组的自我炒作的解释。

 

本尊回应:

  元芳的走红,也让饰演者张子健人气暴涨。以前不知元芳是谁的网友忙着百度,反应通常是——噗,原来元芳是个男的!有人则认出张子健就是90年代红极一时的武侠小生,《白眉大侠》中的王顺、《甘十九妹》中的尹剑平和元芳都是同一个人!“狄仁杰”梁冠华也加入到恶搞远方的阵营中,微博中不仅援引网友截图,还配文道:“我隐隐的感觉到,元芳有点儿二!元芳,你说呢?”

  一夜之间收获几百万关注度,元芳本尊张子健却有些后知后觉,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要先弄清楚状况。对于元芳体,张子健笑称,这本来推动剧情的一个桥段,他没开微博,也不上网,纯属“睡着中枪”。但既然大家喜欢万事问元芳就顺其自然,“只要能给大家带来快乐,什么形式都可以。”

http://stock.591hx.com/images/hnimg/201210/30/51/7866456095230290011.jpg

http://stock.591hx.com/images/hnimg/201210/30/89/4171892356643877061.jpg

字号:T|T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