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英博物馆 (1) 古中国文明--流失的国宝(33号展馆)

(2013-02-26 22:58:33)
标签:

英国

大英博物馆

古中国文明

33号展馆

伦敦

分类: ☆伦敦攻略☆

其实,我之前对于古董文物,可以说是一窍不通(我算的上是应试教育的成品吧),在欧洲各国间转悠久了,才发现博物馆教育在西方的普及,才开始渐渐对博物馆感兴趣。每次去大英博物馆,我想更多的是一种缅怀与警醒:一个时期的懦弱,促成了那些不堪回首的侵略:圆明园毁于浩劫的大火、莫高窟前英国“冒险家”的劫掠;也引发了文化的侵略:两百年来中华瑰宝流失海外的沉浮跌宕;内心总是说不出的五味杂陈:做为一个中国人,我为老祖宗的辉煌文明,创造出如此珍贵的文物而感到自豪,但我也汗颜自己老祖宗的东西,在异域他乡安静地躺着,而自己的子孙们却要漂洋过海才能得见,它们,何时才可以落叶归根,荣归故里?

 

(插播: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数据表明,中国流失文物多达164万件,被世界47家博物馆收藏(被博物馆收藏不到十分之一,其余的流落民间私人收藏家之手),其中大英博物馆是收藏中国流失文物最多的一个博物馆,目前收藏的中国文物多达2万3千件,长期陈列的约有2000件,另外的十分之九都存放在藏室中,除非得到特别许可,一般游客是无缘谋面的。)


大英博物馆亚洲展厅(33号)入口处,发现它是这样介绍中国的:“中国人创造了世界上最博大和悠久的文明,他们的语言和文字流传了4千多年,统一了众多国家,传承古今,展示着独一无二的文化一致性……”(这是我自己翻译的。)想来当今的世界的四大古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两河流域文明、古印度文明、中国文明,这四大文明中唯有中国文明是连续不断的,而其它三个文明均可以称作“失落的文明”,因为它们已与现今地理所在地的文明完全脱节了。这也是我们足以引以为豪的吧:)

http://s3/bmiddle/6b673c3cgd58aa6b565f2&690(1) 古中国文明--流失的国宝(33号展馆)" TITLE="大英博物馆 (1) 古中国文明--流失的国宝(33号展馆)" />

 

先说最夺人眼球的吧。展厅尽头(有门通向 33b,中国玉器展)的墙壁上的几十平米的壁画,尽管割痕犹可见,尽管鲜丽色彩渐渐流失在岁月里,但三位菩萨依然雍容华贵。(PS.壁画前的三位,左起,明朝的道教神像,辽的罗汉佛像,明朝的布袋和尚。)

http://s10/bmiddle/6b673c3cgd58b105c5f89&690(1) 古中国文明--流失的国宝(33号展馆)" TITLE="大英博物馆 (1) 古中国文明--流失的国宝(33号展馆)" />

插播:

1. 大英博物馆方说明,此壁画来自山西五台山的寺庙,而非敦煌。

2. 全壁画由几万片大小不一的碎片精细粘合而成,其残余在国内的部分已经在文革中全毁。
3. 1856年到1932年间,多个所谓的“西方探险家”,以匈牙利人斯坦因和法国人伯希为最,以科学考察为名深入中国西北地区达60多次,掠走的书画经卷多以万计。比如敦煌藏经洞的4万多件经书书稿中,大英博物馆就藏得1.3万件,中国现存仅三分之一,致使学术界有“敦煌者,中国学术之伤心史”之嗟叹。但是除了这幅壁画,其他藏品却难觅踪迹,全都保存于斯坦因藏室。(或许是因为斯坦因的“贡献”巨大,所以大英博物馆专门将存放中国古画的藏室以斯坦因命名。)


 

大厅里各式的稀世珍宝被分门别类的陈列着,几乎囊括了中国整个艺术类别,跨越了整个中国历史,与我们的故宫博物馆有过之而无不及。

 

远古时期的石器,6000多年前半坡村红陶碗及尖足罐。

http://s8/bmiddle/6b673c3cgd6a02d5f8107&690(1) 古中国文明--流失的国宝(33号展馆)" TITLE="大英博物馆 (1) 古中国文明--流失的国宝(33号展馆)" />

各式公元前的金玉制品。

http://s16/bmiddle/6b673c3cgd6a07e6649df&690(1) 古中国文明--流失的国宝(33号展馆)" TITLE="大英博物馆 (1) 古中国文明--流失的国宝(33号展馆)" />

 

商时期的青铜尊、鼎。

http://s16/bmiddle/6b673c3cgd6a053bbc9ef&690(1) 古中国文明--流失的国宝(33号展馆)" TITLE="大英博物馆 (1) 古中国文明--流失的国宝(33号展馆)" />

 

周朝的编钟

http://s11/bmiddle/6b673c3cgd6a0a724c05a&690(1) 古中国文明--流失的国宝(33号展馆)" TITLE="大英博物馆 (1) 古中国文明--流失的国宝(33号展馆)" />

 

东周的石器,器皿

http://s4/bmiddle/6b673c3cgd6a0a27f6ae3&690(1) 古中国文明--流失的国宝(33号展馆)" TITLE="大英博物馆 (1) 古中国文明--流失的国宝(33号展馆)" />

 

还有西周的宗教器皿变迁历史。
http://s4/bmiddle/6b673c3cgd6a0a4a51593&690(1) 古中国文明--流失的国宝(33号展馆)" TITLE="大英博物馆 (1) 古中国文明--流失的国宝(33号展馆)" />

 

秦时期的铜镜、陶器、漆器

http://s15/bmiddle/6b673c3cgd6a037d62bee&690(1) 古中国文明--流失的国宝(33号展馆)" TITLE="大英博物馆 (1) 古中国文明--流失的国宝(33号展馆)" />

 

汉代的墓葬品
http://s15/bmiddle/6b673c3cgd6a0c337d88e&690(1) 古中国文明--流失的国宝(33号展馆)" TITLE="大英博物馆 (1) 古中国文明--流失的国宝(33号展馆)" />

 

六朝时代的金铜佛

http://s4/bmiddle/6b673c3cgd6a0fce744f3&690(1) 古中国文明--流失的国宝(33号展馆)" TITLE="大英博物馆 (1) 古中国文明--流失的国宝(33号展馆)" />

北朝的造像

http://s13/bmiddle/6b673c3cg7bdce7cf067c&690(1) 古中国文明--流失的国宝(33号展馆)" TITLE="大英博物馆 (1) 古中国文明--流失的国宝(33号展馆)" />

 

隋代白色大理石佛像

http://s7/bmiddle/6b673c3cgd6a1e8823916&690(1) 古中国文明--流失的国宝(33号展馆)" TITLE="大英博物馆 (1) 古中国文明--流失的国宝(33号展馆)" />

唐代的佛教文化
http://s3/bmiddle/6b673c3cgd6a07c254ad2&690(1) 古中国文明--流失的国宝(33号展馆)" TITLE="大英博物馆 (1) 古中国文明--流失的国宝(33号展馆)" />

 

还有著名的唐三彩

http://s9/bmiddle/6b673c3cgd6a146bcb968&690(1) 古中国文明--流失的国宝(33号展馆)" TITLE="大英博物馆 (1) 古中国文明--流失的国宝(33号展馆)" />

五代十国时期的新疆和田王国
http://s14/bmiddle/6b673c3cgd6a0c5a2045d&690(1) 古中国文明--流失的国宝(33号展馆)" TITLE="大英博物馆 (1) 古中国文明--流失的国宝(33号展馆)" />

 

宋的景德镇瓷器

http://s12/bmiddle/6b673c3cgd6a0eff48b3b&690(1) 古中国文明--流失的国宝(33号展馆)" TITLE="大英博物馆 (1) 古中国文明--流失的国宝(33号展馆)" />

 

北宋定窑孩儿枕头,看着眼熟吧?这可是在高中历史课本中有插图的。
http://s2/bmiddle/6b673c3cg7bdce6e11d01&690(1) 古中国文明--流失的国宝(33号展馆)" TITLE="大英博物馆 (1) 古中国文明--流失的国宝(33号展馆)" />

 

还有明清雕像等等。(照片是两尊明代的地狱判官像)

http://s13/bmiddle/6b673c3cgd6a07f4d9bfc&690(1) 古中国文明--流失的国宝(33号展馆)" TITLE="大英博物馆 (1) 古中国文明--流失的国宝(33号展馆)" /> 

 

这是亚洲馆外楼梯间的一尊10多米高的汉白玉佛像。难以想象那时的英国人,是怎么想到不远千里的运回来的?
http://s3/bmiddle/6b673c3cgd6a03a5793b2&690(1) 古中国文明--流失的国宝(33号展馆)" TITLE="大英博物馆 (1) 古中国文明--流失的国宝(33号展馆)" />

 

Tips:

1. 中国馆在大英博物馆的编号是33号展厅(亚洲展厅,与印度等国文物共处一室),从馆北门(Montague Place entrance)进去则上楼就是,如果从正门(Great Russell Street)进入,需要绕过中央的阅览室(很高的圆顶建筑),走到大厅尽头楼梯上去。参观大英博物馆中国馆已经也是中国旅行团在伦敦必不可少的活动,我每次去都看到很多黄皮肤黑头发的亚裔游客。

2. 中国玉器馆(33b)在33号展馆大厅底部右拐的一条长廊里,介绍了中国的玉文化,与之印证的是上百件历朝历代的玉器,最早的可以上溯到新石器时代。

3. 中国瓷器展馆(95号展馆),在印度馆(33a,在33号馆与33b相反向的另一侧)外就有直达电梯前往。
4. 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的唐代摹本,是当今存世最早的中国绢画,是尚能见到的中国最早专业画家的作品之一,在中国美术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也是大英博物馆最重要的东方文物。不过称该摹本存放于馆内的斯坦因密室,一般游客是看不到的。
5. 大英博物馆收藏中的中国藏品珍品介绍官网:http://www.britishmuseum.org/explore/languages/中文.aspx

 

科普:

中国历史朝代公元对照表
朝 代 起 讫 都城 今 地
约前2070—前1600 安邑 山西夏县
阳翟 河南禹县
前1600—前1046 河南商丘
河南安阳
西周 前1046—前771 镐京 陕西西安
东周 前770—前256 洛邑 河南洛阳
春秋时代 前770—前476
战国时代① 前475—前221
前221—前206 咸阳 陕西咸阳
西汉② 前206—公元23 长安 陕西西安
东汉 25—220 洛阳 河南洛阳
三国 220-265 洛阳 河南洛阳
221-263 成都 四川成都
222-280 建业 江苏南京
西晋 265-316 洛阳 河南洛阳
东晋 东晋 317-420 建康 江苏南京
十六国 十六国③ 304-439
南北朝 南朝 420-479 建康 江苏南京
479-502 建康 江苏南京
502-557 建康 江苏南京
557-589 建康 江苏南京
北朝 北魏 386-534 平城 山西大同
洛阳 河南洛阳
东魏 534-550 河北临漳
北齐 550-577 河北临漳
西魏 535-556 长安 陕西西安
北周 557-581 长安 陕西西安
581-618 大兴 陕西西安
618-907 长安 陕西西安
五代 后梁 907-923 河南开封
十国 后唐 923-936 洛阳 河南洛阳
  后晋 936-946 河南开封
  后汉 947-950 河南开封
  后周 951-960 河南开封
  十国④ 902-979
北宋 960-1127 开封 河南开封
南宋 1127-1279 临安 浙江杭州
916-1125⑤ 皇都 辽宁
(上京) 巴林右旗
西夏 1038-1227 兴庆府 宁夏银川
1115-1234 会宁 阿城(黑龙江)
中都 北京
开封 河南开封
1271-1368⑥ 大都 北京
1368-1644 北京 北京
1644-1911 北京 北京
中华民国 1912-1949 南京 江苏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日成立,首都北京。

 

附注:
① 这时期,主要有秦、魏、韩、赵、楚、燕、齐等国。
② 包括王莽建立的“新”王朝(公元8年—23年)。王莽时期,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建立了农民政权。公元23年,新王莽政权灭亡。公元25年,东汉王朝建立。
③ 这时期,在我国北方和巴蜀,先后存在过一些封建割据政权,其中有:汉(前赵)、成(成汉)、前凉、后赵(魏)、前燕、前秦、后燕、后秦、西秦、后凉、南凉、北凉、南燕、西凉、北燕、夏等国,历史上叫做“十六国”。
④ 这时期,除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外,还先后存在过一些封建割据政权,其中有:吴、前蜀、吴越、楚、闽、南汉、荆南(南平)、后蜀、南唐、北汉等国,历史上叫做“十国”。
⑤ 辽建国于公元907年,国号契丹,916年始建年号,938年(一说947年)改国号为辽,983年复称契丹,1066年仍称辽。
⑥铁木真于公元1206年建国;公元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1279年灭南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