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沈阳串姐传奇:从叛逆少女到身价上亿

(2016-03-09 14:15:17)
标签:

杂谈

从16岁到43岁,她从一个“叛逆少女”,变身为拥有300多名员工的公司董事长;从只想着“赚钱给姥姥买金手镯”,到“想让来打工的孩子学些用得着的真本事”。

http://static.52liaoshen.com/Uploads/201603/08/016f6369edf46bca.jpg

串姐和老公王绍东外出时拍摄的甜蜜合照。串姐供图

就在串店在沈阳风生水起的时候,她却毅然回归家庭,将此前一直“藏在幕后”的丈夫“推上前线”,作为董事长,她选择“回家生孩子,变身全职太太”,几年过去,老公已经开创另一番令人瞩目的商业格局,而专职带孩子、健身的“串姐”此刻只负责和善宽厚,笑意盈盈。

16岁开始闯荡

赚钱就是为了“挑衅”父母

李淑云,出生于1973年,沈阳。

“父母离婚,我从小跟姥姥长大,到初中懂事后,对父母很怨恨,我故意把我妈的钱都要来,都花掉,用我妈1个半月的工资买一件毛衣,被老师批评成穿奇装异服上学。我觉得父母抛弃我了,加上青春期叛逆,我想着做各种自暴自弃的事,甚至想过无数种自杀的方法……现在看,当时是极度缺乏爱,想用那样的方式吸引父母关注吧……后来懂得我妈其实那时候很不容易,她因为婚姻失败对女儿有亏欠,所以对我十分娇惯。”

“可我很爱姥姥,我们相依为命。她说过的每一句话,我到现在都还记得。第一次有赚钱欲望是因为姥姥,她说她出嫁时,丈夫家送来金戒指和金手镯,她爱不释手,可结婚第二天,夫家就告诉她,这是从别人家借的,她很伤心。可姥姥一辈子没有钱,没买得起过金手镯……”串姐回忆着,“我当时就暗暗发誓,我一定要赚钱,好给我姥买金手镯。”

没说没管惯了,非常任性,16岁,李淑云把妈妈最后的6000元积蓄也要了来,“我要在北行卖服装!”

烫头发,卖化妆品,卖服装,扎耳朵眼儿,摆夜市儿……3年里,李淑云把她能想到的赚钱的法儿都玩儿了个遍,当她揣着在夜市卖衣服赚到的钱出现在母亲面前时,她故意挑衅,“我每月赚的钱是你工资的多少倍,你知道吗?”

1990年前后,李淑云买了大金手镯送给姥姥,她把1000元塞给姥姥,“姥,这钱你拿着,你愿意给谁花就给谁花……”看着姥姥戴着大金手镯去亲戚家串门,李淑云的成就感爆棚了。

结识个“搭档”

她敢想敢折腾 他全程支持

上一个行当已结束,下一场生意还未开始,21岁时的李淑云有过一段比较短暂的“在餐馆打工”的经历,在这里她认识了同样在餐馆打工的王绍东,最重要的“搭档”。

“当时觉得他长得很帅,性格很阳光,有礼貌,会来事儿,在餐厅打工挺能干,不偷懒耍滑。”吸引大于追求,后来不知不觉两个人就好上了,缘分这玩意就是很奇怪。

王绍东的家境也不富裕,2015年,作为辽宁省的创业创新典型,王绍东在一次双创会上回顾自己小时候的经历——“父母下岗,最多的时候,母亲同时打着7份工,骑着倒骑驴都能睡着;爸爸是在大酒店门口给人守门的,我小的时候,看见爸爸穿着一身红衣裳,不停地开门、关门,点头哈腰,说您好、慢走……那一刻,我就下定决心,我一定要赚很多很多的钱!”

对富裕生活的渴望,以及相同的踏实肯干,让王绍东与李淑云格外合拍,李淑云做过的行当多,敢想,敢尝试,每当李淑云想到一个新事,王绍东都赞成,“当时也真是年轻,的确输得起,所以敢折腾,有时候做的决策挺虎的。但最了不起的是王绍东的全程赞同与支持。”李淑云说啥,王绍东都认为“真聪明”,“真厉害”,打心里往外的欣赏。

这一点始终为李淑云所称道,她认为创业的夫妻俩互相支持特别重要——不能差评,就是支持。 

唯一赔钱的经历

收获了最坚强的肩膀

李淑云当时在五爱市场经营一个服装档口,每天凌晨2点半起床,在五爱市场批发,之后去西柳拿布,去服装厂画样儿,第二天拿服装,每天晚上累得沾到枕头就能睡着。可当时听说饲养肉食鸡很赚钱,又忍不住想抓住一切机会多赚点钱,李淑云决定在于洪投资建设养鸡场,可自己无暇分身,谁养鸡去?王绍东去了。

“一大车玉米饲料,王绍东一个人自己卸货,养鸡这活又臭又累,20来岁的王绍东本来是个城里孩子,可他表现得非常踏实。”李淑云把自己的母亲、舅舅都派去跟王绍东一起养鸡,母亲和舅舅天天看着这小伙子任劳任怨,踏实肯干,很是喜欢。

“当时我们都年轻,根本不知道什么是辛苦,我们俩在鸡房子里吃饭,吃着吃着就能从菜里挑出一只苍蝇,谁也不嫌弃,挑出去继续吃。”那次养鸡经历,让她更加认定王绍东人品很不错,踏实靠谱,值得信赖。

王绍东也提到过这个经历:“每天与鸡同吃同睡,昨天的鸡粪还没搂完,今天的鸡粪又下来了。但最难受的是鸡生病,需要一只一只给打针,我给六七千只鸡打过针,每天打一遍。”

他们还是结束了养鸡,明白啥叫“家财万贯,带毛儿的不算”,也明白了,创业和投资要离自己不懂的方面远点。这是李淑云和王绍东创业过程中,为数不多的失败经历,却由此奠定了两个人在爱情和创业之路上越走越坚实的基础。 

闯广州建服装厂

自己设计衣服日销2万件

在李淑云26岁的时候,作为男女朋友的两人不满足在沈阳批发服装了,他们把眼光放在了广州。

在广州批发市场买了个摊铺,李淑云自己设计了几款服装,试着交给服装厂做,一上市,日订单2万件。王绍东于是常在朋友面前赞叹,“你说她自己在纸上划拉几笔,设计了个衣服,服装厂做出来,一天就能卖2万件,简直神了。”

李淑云说,女神是夸出来的,有了王绍东这份认可,她更自信,但难题来了,面对每天2万件的订单,服装厂一天能做出800件,怎么办?年轻的王绍东和李淑云立即“不顾后果”地表示:“现在,就此刻,再建个服装厂。”他们掏出数十万将一个小厂瞬间扩建成日加工能力2万件的服装厂。

可还是供不应求,眼看着到手的钱赚不着,李淑云感到心脏疼,最难受的时候,她急得都不能动弹了。为了不让李淑云着急,王绍东在服装加工厂里没日没夜地带着工人加工服装,赶工,连续几天几夜不睡觉……

关键时刻,王绍东总是救火队员,就这样,李淑云在前面呼风唤雨,王绍东在后方保证供应,没多久,他俩已是身家数百万的年轻小老板了。

风生水起时“隐退”

38岁回家“专职带孩子”

在广州风风火火的时刻,王绍东的父亲病重,把儿子从广州叫了回来。当时李淑云和王绍东刚结婚不久,他们陪着老人走完了最后一段时光,两个人也瞬间感到家庭责任重大。

李淑云的姥姥年老了,两个人同意“家人都在沈阳,我们老在外面漂着不是事”,可回到沈阳做啥呢?

这期间两人最经常的活动就是会友,跟沈阳的同学、朋友、兄弟在外喝酒吃饭,烤肉店是他们最常光顾的地方。2005年前后,他俩还漂着,两人商量着,要不先开个烤肉店吧。

串店诞生,从此,两人在沈阳的餐饮界蹒跚上路。

在李淑云38岁的时候,很多亲属朋友都劝,早点生孩子,但因为忙于做生意,和早年父母离异带来的对婚姻的不信任,即便与王绍东结婚,婚姻会结实到什么程度?心里没底,更不要说下决心要孩子。直到串店开业不久,李淑云遇到一场车祸,大难不死,她才开始认认真真审视这段关系。

那年和几个好朋友去抚顺旅游,车翻到山沟里,死了两个人,李淑云身受重伤,昏迷不醒。王绍东到现场后,看见医生就给下跪,央求救救李淑云,经过一天一夜的抢救,李淑云脾摘除了,留住了命。

劫后余生,两人的感情也更近一步。在李淑云38岁的时候,女儿诞生,李淑云撤离一线,原本只主管后厨、财务的王绍东被推到了商战一线。

王绍东对食品的要求是“做我女儿能放心吃的食品”。做了妈妈以后,李淑云更多把精力放在企业文化上。店里有不少单亲家庭的孩子,“一听到他们的经历,我就想起自己小时候那种可怜,于是很心疼这些孩子……一个3岁时妈妈就去世了的小孩,勤劳认真,让我收做了干儿子,管我叫干妈的时候,张不开嘴,他一辈子没叫过妈,这名词对他来说很陌生。”其实对李淑云来说,也挺不适应的,突然就多了个20来岁的大儿子。不过李淑云想着,能给人的暖,她就愿意给,等这孩子以后要娶媳妇成家了,就送这孩子一间店,让他有自己的事业,自己去发展。

同题问答

1.你认为创业的根本是什么?

回答:热爱,在热爱中创造,就不会觉得累。热爱,才能让自己的梦想,通过努力变成现实。

2.作为女创业者,如何平衡事业与家庭?

回答:这是选择题,因为我小时候的经历,让我对家庭格外重视,我认为婚姻和家庭是女人最大的事业,没有之一。当工作与家庭有冲突,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家庭,事业可以随时“再出发”,要让自己保持这个能力。

3.创业过程中,作为女性,最难的是什么?

回答:也许这与性别无关,对我自身而言,瓶颈是格局有限,我先生执掌企业后,进一步拓展了产业链,让企业上了一个台阶,而我最擅长的是团队建设和企业文化。

4.想对年轻的创业者说什么?

回答:创业的过程很辛苦,但不要轻易对自己说放弃,对于年轻人来说,每一步都不白走,都会成为你人生中除了你自己,谁也给不了你的宝贵财富。另外,做事情,人要简单一点,杂念越少越容易有激情,才越容易成功。选择了,就心无旁骛去努力,在这过程中,遇到困难,才会去琢磨解决困难。有热爱,不嫌累。

5,身为母亲,想对妈妈们说什么?

回答:一个是不要去限制孩子,支持孩子去他热爱的舞台。另外,现在离异的多了,我特别想对这些父母说,相信你们还都爱孩子,那么像朋友一样见面,创造机会,让孩子感受到你还爱他,不要让他感到缺少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