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对贾宝玉的批判: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
(2011-01-09 16:01:43)
标签:
贾宝玉曹雪芹《西江月》批判甲戌本 |
红楼梦里面的最大的主角无疑是贾宝玉,有人认为,贾宝玉的原型就是曹雪芹,所以很多人默认为:贾宝玉所宣扬的也是曹雪芹所宣扬的,贾宝玉所批判的也是曹雪芹所批判的,真的是这样吗?
看过一些文章,很多人的分析都像上述所说,并没有提到曹雪芹对贾宝玉的批判。我也认为,曹雪芹确实肯定了贾宝玉的一些方面,他希望通过这个形象告诉读者一些东西,具体贾宝玉有哪些品质是作者要宣扬的?很多文章都写到了,我就不说了;但是我认为曹雪芹对前八十回的贾宝玉并非完全肯定,下面我就讲讲贾宝玉有什么品性是曹雪芹所要批判的。
第三回有《西江月》二词: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有些人认为,这两首《西江月》是从封建统治者的思想出发,所反映的是封建大家长对宝玉盼着他中举,扬名以继承地主阶级事业的“良苦用心”,而作者正是借《西江月》寓褒于贬,充分概括了在宝玉身上最突出的闪亮点——叛逆性格。 贺新辉、刘耕路、蔡义江的红楼梦诗词鉴赏里面都是这样认为。
但是这样理解,至少有两句很牵强:“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即使按寓褒于贬、似抑实扬去理解,实在看不出这两句是在说贾宝玉的优点,也许有很多其他的原文可以证明红楼梦或贾宝玉有反封建的意图,但是这两句绝对不是。毕竟每个时代都有富贵和贫穷,这两句跟封建叛逆扯不上关系,那难道曹雪芹赞成贾宝玉养尊处优的生活方式吗?我觉得曹雪芹就是要批判贾宝玉不上进的纨绔习性。
前八十回,贾府还没完全没落,曹雪芹多次写到贾宝玉“富贵不知乐业”的纨绔习性。
我举出几处:
在第二回,冷子兴说“如今的这宁、荣两门,也都萧疏了,不比先时的光景。”可见贾府已经到了末世,后面作者借冷子兴之言批判了包括贾宝玉在内的一批人:“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画者无一,”儿孙“一代不如一代”。原文:
“如今生齿日繁,事务日盛,主仆上下,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画者无一,【甲戌侧批:二语乃今古富贵世家之大病。】其日用排场费用,又不能将就省俭,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甲戌侧批:“甚”字好!盖已半倒矣。】内囊却也尽上来了。这还是小事,更有一件大事。谁知这样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甲戌侧批:两句写出荣府。】如今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甲戌眉批:文是极好之文,理是必有之理,话则极痛极悲之话。】
第二十六回,红玉再次道出贾府末世,作者又借佳蕙之言反映出贾宝玉短浅的见识。原文:
“俗语说的好,‘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筵席’,【甲戌侧批:此时写出此等言语,令人堕泪。】谁守谁一辈子呢?不过三年五载,各人干各人的去了。那时谁还管谁呢?”这两句话不觉感动了佳蕙的心肠,【庚辰侧批:不但佳蕙,批书者亦泪下矣。】由不得眼睛红了,又不好意思好端端的哭,只得勉强笑道:“你这话说的却是。昨儿宝玉还说,【庚辰侧批:还是补文。】明儿怎么样收拾房子,怎么样做衣裳,倒象有几百年的熬煎。”【甲戌侧批:却是小女儿口中无味之谈,实是写宝玉不如一环婢。】
第六十二回,黛玉已学会了为将来考虑,也每常算计家里的经济问题,都说“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而宝玉却笑道:“凭他怎么后手不接,也短不了咱们两个人的。”可见贾宝玉依旧不上进。原文:
黛玉道:“要这样才好,咱们家里也太花费了。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你们一算计,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宝玉笑道:“凭他怎么后手不接,也短不了咱们两个人的。”黛玉听了,转身就往厅上寻宝钗说笑去了。
上面几处无一例外都是写贾府到了末世,而宝玉的纨绔习性不改。
我觉得可以做一个假设:如果贾宝玉是曹雪芹的原型,那么前八十回贾宝玉的世界观只是是曹雪芹早期的世界观,而这个时候,贾府还没有被抄家,“树倒猢狲散”的悲剧还没有开始,因而贾宝玉还没有觉悟,一如既往的安富尊荣、不知乐业,虽然家族没落的原因也许并非完全在于子孙不肖,但是贾宝玉的这种不上进的纨绔习性只会加深悲剧的程度。当悲剧开始后,贾府的没落以致贾宝玉“贫穷难耐凄凉”,巨大的反差才时贾宝玉不得不改变以往纨绔的习性,甚至自悔。
曹雪芹就是要通过繁荣与衰败的对比,以及贾宝玉的自悔,批判贾宝玉早期的纨绔习性。
由于八十回后的遗失,暂时没法看到贾府的没落与贾宝玉的自悔,故很多读者都没有看到贾宝玉的转变,只是从前八十回的贾宝玉去分析曹雪芹的世界观。但是很多脂批都明确写出了作者的自悔、惭恨,甚至这种自悔与红楼梦的写作意图有很大关系。
首先,甲戌本凡例中,明确写了作者自悔的原因,也证实了我上述假设:
此书开卷第一回也,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撰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梦幻识通灵’。”但书中所记何事,又因何而撰是书哉?自云:“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推了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堂堂之须眉,诚不若彼一干裙钗?实愧则有余、悔则无益之大无可奈何之日也。当此时则自欲将已往所赖上赖天恩、下承祖德,锦衣纨绔之时、饫甘餍美之日,背父母教育之恩、负师兄规训之德,已至今日一事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记,以告普天下人。虽我之罪固不能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不肖,则一并使其泯灭也。
何堂堂之须眉,诚不若彼一干裙钗?显然作者在批语中承认了自己以往的见识不如一些女子。在第五回在袭人判词“……谁知公子无缘。”后面有这样一句批语,【甲戌双行夹批:骂死宝玉,却是自悔。】结合我前面的分析,我觉得这句批语就是写作者自悔的,贾宝玉纨绔成性,应该被骂,作者“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推了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所以会自悔。
我再举出很多反应作者自悔的批语:
第一回中,
无材补天,幻形入世【甲戌侧批:八字便是作者一生惭恨。】
无材可去补苍天,【甲戌侧批:书之本旨。】
枉入红尘若许年。【甲戌侧批:惭愧之言,呜咽如闻。】
第二回,
如今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甲戌眉批:文是极好之文,理是必有之理,话则极痛极悲之话。】
第十二回,
代儒道:“自来出门,非禀我不敢擅出,如何昨日私自去了?据此亦该打,何况是撒谎!”【庚辰眉批:处处点父母痴心、子孙不肖。此书系自愧而成。】
一方面是作者的自悔,另一方面,如甲戌本凡例所说:“我之罪固不能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不肖,则一并使其泯灭也。”即曹雪芹借这种自悔以及对早期贾宝玉的批判肯定了大多数女儿的见识,这些女儿就包括我前面提及的红玉、佳蕙、钗黛、湘云、袭人等等人。
在此基础上,可以理解其他一些情节:
第五回梦游时,为什么警幻那样“瑶池不二,紫府无双”的神仙姐姐也要劝宝玉“将谨勤有用的工夫,置身于经济之道”(甲戌本原文,其他古本多为“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
第十六回,为什么都判愿意放秦钟回去给宝玉说几句话,秦钟却说:
“并无别话。以前你我见识自为高过世人,我今日才知自误了。【庚辰双行夹批:谁不悔迟!】以后还该立志功名,以荣耀显达为是。”【庚辰侧批:此刻无此二语,亦非玉兄之知己。】【庚辰眉批:观者至此,必料秦钟另有异样奇语,然却只以此二语为嘱。试思若不如此为嘱,不但不近人情,亦且太露穿凿。读此则知全是悔迟之恨。】说毕,便长叹一声,萧然长逝了。【庚辰双行夹批:若是细述一番,则不成《石头记》之文矣。】
在前几十回,林黛玉“不曾劝他(宝玉)去立身扬名等语”,然而第七十九回叫宝玉“干正经事”,即会见孙绍祖,宝玉想推辞,而黛玉却说“又来了,我劝你把脾气改改罢。一年大二年小,……”若不是她咳嗽,黛玉很可能要说类似于宝钗湘云的“混账话”了。
结合作者“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推了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这条批语理解,宝钗湘云的“混账话”不见得就是完全在批判“好好的一个清净洁白女儿,也学的钓名沽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也许有些批判,但是另外一方面,难道会人待客的就一定是国贼禄鬼吗?只不过是贾宝玉“自为高过世人”,贬低他人以抬高自己,为自己找借口罢了。这也顺便可以理解钗黛合一,以及作者为什么要安排“孟光接了梁鸿案”,宝玉反而“落了单”等等情节。
显然,那么多人劝宝玉“干正经事”,都希望宝玉不要一味“安富尊荣”,希望他“运筹谋画”、“置身于经济之道”,这些人的行止见识,皆出于贾宝玉之上,才是曹雪芹所要宣扬的,而前八十回的贾宝玉在这一点上顽固不化,就是一个反面教材,即“我之罪固不能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不肖,则一并使其泯灭也。”
而贾宝玉只是贵族纨绔子弟的一个代表,贾府里面,“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画者无一”。【甲戌侧批:二语乃今古富贵世家之大病。】
曹雪芹不仅是批判贾宝玉的纨绔习性,也是在批判所有纨绔的贵族子弟。
有人说贾宝玉厌恶科举,是反抗封建之举,但是看看府中其他活着的子弟,薛蟠、贾珍、贾蓉、贾蔷、贾环等等,除开贾兰,有谁是真心把功夫用到科举上了?难道他们个个都是反封建?不会运筹谋画,一味安富尊荣,“乃今古富贵世家之大病”,很多这样的贵族子弟不重视科举是很正常的,这主要是源于他们纨绔的惰性,却被很多人抬高成反封建行为。
总结一下,也许贾宝玉是反封建的,也许红楼梦是反封建的,也许曹雪芹对当时的社会不满,红楼梦中的封建社会确实有种种不合理的制度,暂且不否认红楼梦中有很多其他的文字支持这三个“也许”。但是“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画者无一”等也是贾府这类“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没落的重要内因,这是曹雪芹所要绝对批判的。
“淫荡之至”的贾宝玉——驳郑庆山《立松轩本石头记考辩》(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