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喝是为了灵魂

(2011-08-27 10:50:59)
标签:

网络写手

冰淇淋

啤酒

咖啡

川菜

烤鸭

香槟

何贤记

老何

杂谈

分类: 老何杂谈

     我一直非常尊敬文人,这里面的文人是一个泛指,包括作家、新闻记者、网络写手等以文字为工具立足社会的人士,都是我所尊敬的文人。他们能够以一种举重若轻的方式,将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情进行放大,扩大其影响力,有时候,甚至是核武器级别的影响力。就比如,下面文章中的“吃是为了肉体,喝是为了灵魂”不由得让你拍案叫绝,让所有喝酒的人又有了一次放纵自己的机会。谁能抛弃自己的灵魂呢?兄弟,喝吧!为了自己的灵魂!

    这句话,也够狠的,你如果不喝,还不就成了行尸走肉了?光是吃,你可只有肉体啊。。。 

 

喝是为了灵魂

    法国人有时候是讨厌的,但是他们有一些格言警句,那是非常可爱的,比如这一句——“吃是为了肉体,喝是为了灵魂。”

    我每一次在餐桌上看到有人喝可乐,就默默地在心里说,“小朋友”,但30岁以上的“小朋友”所在多有,喜欢喝各种甜味的饮料,是味觉(和心理)还停留在儿童期,没有成长进化的标志。我有一次带我10岁的侄女去吃哈根达斯,她一边吃着草莓冰淇淋,一边把我刚给她买的五颜六色的日本糖果塞进嘴里,连水都不喝一口,我托腮看着她,觉得牙根都酸了,也深深地觉得自己老了——对于小孩,甜是唯一的、天堂的味道。

喝是为了灵魂

    懂得欣赏啤酒和咖啡的苦味,是味觉进化的第一步,懂得欣赏葡萄酒和烈酒错综复杂的香气和味道,则是味觉真正成熟的标志。万流归宗,一个人无论是从什么开始,最后总会倒向酒的。

    近几年中国人对葡萄酒的热衷,也带出了“中餐适不适合配葡萄酒”的怀疑。想在中国菜中找出像苏玳甜酒配鹅肝,夏布利配生蚝这样天造地设的绝配,当然很难,毕竟地酒配地食,中国并没有喝葡萄酒的传统,但不是那么认真的话,带点甜的雷司令或冰镇桃红配川菜,丹宁细致的黑皮诺或Babaresco配烤鸭或海参,酸度高、花香重的香槟配油炸春卷,还是可以很享受的。

喝是为了灵魂

    最紧要的是别太认真。在西班牙,葡萄酒被当作饮料而不是酒精,所以不用纳酒税,造成西班牙酒比邻国法国、意大利的葡萄酒便宜。我觉得这是有道理的,即使是在很把葡萄酒当一回事的法国(所以70年代那场加州酒在盲品中打败法国名酒的著名事件,被法国人视为奇耻大辱,据说结果一揭晓,法国评委当场失态地要把自己的评分卡抽回来),要是你去乡下的小馆子,看到人们用厚厚的玻璃杯子(谁说只有Ridiel、Scott Zwiesel的水晶杯才能喝酒),像喝水一样毫不在意地喝着葡萄酒——哪有人煞有介事地晃杯、闻香、漱口,说出一大串莫测高深的品酒词——就觉得这真是一种解渴提神的饮料,在法国还流传着“即使是最差的葡萄酒也比啤酒好”的说法,这固然是一种法国成见,啤酒爱好者要跳起来的,但从佐餐的角度看,葡萄酒和啤酒一样,是可以大口喝无虞的。顺便说一句,近年法国政府限制饮酒到矫枉过正的地步,以致法国葡萄酒在国内的消费量大大下滑,年轻人都跑去喝别的去了。也许勃艮第人传统的一人喝两三瓶是有点过分,但英国酒评家Hugh Johnson和西班牙葡萄酒大师Pancho Campo都告诉我,每天晚上会开一瓶酒,和太太一起喝——上帝制造酒瓶的尺寸是有道理的,以及,葡萄酒是造来分享的,所以,一人半瓶正好。医生建议的一天一两杯,未免太过拘谨无趣。

喝是为了灵魂

    但葡萄酒当然不是一切,最理想的一餐是以香槟开场,白葡萄酒和红葡萄酒佐餐,饭后再来上两杯烈酒帮助消化。我甚至觉得舆论对烈酒也是不公平的,英国或德国酒鬼从便利店买瓶劣质威士忌灌下去是一回事,在饱餐膏腴厚味之后来上一小杯烈酒又是一回事,没有白兰地、威士忌或grappa,一场饕餮大餐就没了收梢。在西班牙旅行,每晚吃喝到十一二点,如果没有好像装在药瓶里的柠檬和咖啡利口酒咚地摆上桌,灌下去,第二天简直难以为继。

    因为驾车,因为健康,人类喝酒是越来越有节制了。但是别忘了,“喝是为了灵魂”,有时候我真怀念《大西洋帝国》或《广告狂人》那种尽情抽烟喝酒的乌烟瘴气的年代。

                                                                            --转载自《经济观察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