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第15-16课时《深浅变化》教案 2课时
(2017-10-24 10:54:42)分类: 2017-2018五年级上册 |
(执教时间:2017.10.22 10.23)
教材分析
依据客观地光影可以得出深浅变化的效果,而我们手中的画笔也可以画出深浅变化的效果。本课并不强调两者之间的关系,而是重在由影调变化来表现立体感。本课也引领学生出示主题主义绘画,体会绘画表现的多样性。
本课让学生学习用铅笔皴线,尝试通过用笔的轻重与笔触排线的疏密变化,来表现物体由强到弱,由淡到浓的明暗效果和立体层次感。本课并非专业的素描课,而是让学生体验和感受在丰富的明暗变化中单色绘画的艺术魅力。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在编排上从欣赏画家毕加索的作品,创设了色调变化的建筑世界。为便于学生理解色调变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看成一个只有影调和形状组成的单色状态,让学生自主发现;在平面上可以存在着明暗变化差异,表现立体层次感,然后使学生了解用笔的轻重、疏密会影响到物体明暗变化的不同效果,教材通过小训练渗透以上的基本知识、原理。在教学中名教师应强调图形组合之间的层次感,培养学生独特的表现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学习活动二:画出一幅立体构成的建筑物风景或其他内容构成的画。在每一局部块面上运用由浅到深的画法表现出所画物的立体感,并可尝试模仿画家作品。可以从欣赏画家作品入手,通过小训练练习有强到弱,由淡到浓的敏感画法。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观察能力增强,在造型表现领域要求更丰富和多样,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大难度。指导学生进步掌握光影变化,激发对艺术的热爱和创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认知感受光影下物体明暗深浅,强弱浓淡的效果,增进对物象形体美的体验。
方法与过程目标:掌握表现明暗层次感和立体感的皴线方法,初步培养形体空间的造型能力。
情感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勇于探索的精神和表现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画家作品,感受线条变化。
教学难点
皴笔的方法,能否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铅笔,素描纸
教学方法
欣赏感受,思考探索,尝试体验
教学过程
一、感知立体,花立方体。
1.开门见山,宣布并板书课件。
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变现明暗层次的方法,由于大家学习认真已经掌握了基本方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深浅变化。
2.出示一个立方体光照投影,使之有较好的明暗深浅观察效果。也可以制作课件播放。教师提示学生,仔细观察立体的角、棱、面。
3.教师用线条画出立方体的轮廓后指出,仅有轮廓线表现立体感是不够的,大家想一想,还可以通过什么途径表现立体感?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体面的深浅明暗光影可以充分立体感。
二、巧搭积木,堆叠房子
1.每小组分发积木玩具,分小组快速用积木叠房子。
要求要美观,有特色,要稳定,呈体积感。搭好管擦它的棱角体面,特别是光影明暗深浅。
2.学生代表交流观察,然后给“建筑物”取一个名字。
3.教师选定最经典的一个建筑放到投影仪下给全班欣赏观摩。教师指出棱角,体面的明暗、深浅、透视和遮挡关系。
4.教师小结。按上面三点要求表扬在对房子过程中的表现和创意精神。
强调:整个“建筑物”是一个整体,所有的立体造型,有的显现,有的被遮挡,有的只看到一点点,因此,我们在画时要尽可能根据实际情况描画。
三、观摩作品,体会感觉
1.欣赏水彩画《沙漠之鸽》,画面立体感显著,光影强烈,深浅交替映衬,非常好看。
2.观摩学生作业。引导观察,并指出:作者对这组物体的各体面非常熟悉,也很好的掌握了皴线的方法,方锥体、圆锥体,并给看得见的体面或减淡渐浓地用铅笔线条皴出深浅变化。
3.要求美观、稳定,有立体层次感,不要多而复杂。
4.学生作业一段时间后,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第2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了解深浅变化和造型的方法。
二、检查作业,要求修改。
整个“建筑物”是一个整体,所有的立体造型,有的显现,有的被遮挡,有的只看到一点点,因此,我们在画时要尽可能根据实际情况描画。:作者对这组物体的各体面非常熟悉,也很好的掌握了皴线的方法,方锥体、圆锥体,并给看得见的体面或减淡渐浓地用铅笔线条皴出深浅变化。
三、继续完成作业
要求美观、稳定,有立体层次感,不要多而复杂
四、学生评价,教师总结
1.作业完成后,将在黑板上贴出,并简要自评。
2.请学生代表到讲台前,评价让人作业。
3.教师总结。
板书设计
透视
建筑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