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第7-8课时 《家乡的古建筑》教案 2课时
(2017-09-28 17:01:46)分类: 2017-2018五年级上册 |
教材分析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古建筑作为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到处都矗立着它的身影。尽管有的已经破败或只留遗迹,那也是熠熠生辉,珍贵无比。在我们生活居住的家乡,或多或少,总有值得我们珍视的古建筑:或亭台、楼阁、或寺庙、民居。无一不在见证着历史、文明、现在和将来,很多已成为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遗存至今的古建筑虽历经沧桑而魅力依旧,受人景仰,得到保护,更重要的是古建筑上所承载的人文价值,让一代又一代的人不断去追寻、学习和传承。
我国古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的成就,从陕西半坡一直发掘的方形或圆形的浅穴房屋发展到明清的宫殿、大宅,已有六七千年的历史。修建在崇山峻岭之上,蜿蜒万里的长城,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建于隋代赵州桥,在科学技术同艺术的完美结合上,早已走在世界前列,至于我国现存的古典园林,它独立的风格使其成为中国文化遗产中的一颗明珠。中国古代建筑的类型很多,主要有宫殿欧尼、坛庙、寺观、佛塔、民居和园林建筑,起重宫殿和园林建筑的成就最为突出。
学情分析
学生在四年级有了向往名家、欣赏他人的意识,开始萌生向艺术观念转化的迹象,到高年级会逐渐强化,但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还是有限的。学生脱离了之前的以自我为中心看问题,客观地观察美术活动,视知觉思维增强,对线与形特别感兴趣。开始应用重叠法遮挡物体的方式来表现空间感,萌发“写实”的要求,色彩表现为固有色和象征色的使用,绘画具有叙述性,特别崇尚细心与有耐心的绘画技巧。在教学中应回避抽象的逻辑思维分析,呈现生动、典型的视觉形象的教学资源,对于这一时期的学生思维活动与学习十分重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家乡古建筑的故事。
方法与过程目标:能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家乡的古建筑。
情感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家乡人文遗产的情感,增强对家乡的热爱。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能用充满幻想色色彩刻画出家乡古建筑的故事。
教学准备
教具:CAI课件、教师范作
学具:古建筑资料、作业本、绘画用笔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方法
了解古建筑故事和来历——学习感受色彩——欣赏线描古建筑范作——尝试用色彩表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承前启后,新课导入。
1.教师导入。
师:前两节课,我们已对古建筑有了不少了解,还对家乡的某些古建筑进行了写生描画。特别是对某些建筑的由来获得了一些传说或典故,颇感神奇,有趣。能否划出来呢?
2.引导学生简要说说某古建筑的故事。规定时间两分钟内。
学生自主叙说,教师帮助完善。
3.设问:故事里都包含有哪些主角?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
主角是建筑本身,任何神奇之物。
4.宣布和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学习画与古建筑相关的故事画。
二、作品欣赏,引导分析
怎样画呢?先来看看教材上的这些作品。
1.出示教材上的故事画作品。请学生欣赏。
《昆明城的故事》中,除了建筑与人外,与虎嗜牛犊有关。
《龙凤亭》从满了人与动物的传奇,形式活泼自由。
《古城墙》表现了古时候战争争夺的情况。
2.教师小结。
以上作品内容都丰富生动,构图饱满,都把建筑和人、动物很好地体现出来了。因此建筑故事画是不难画下来的。
三、方法提示,提出要求
怎样构思,动笔画出?老师给大家方法提示。
1.创作方法提示。
先构思(是什么样的建筑?发生了怎样的故事?与什么样的人物或者动物有关?打算怎样体现?)
后画出(先画建筑物在画面主要地方,尽量详细生动;连画人物和故事相关的其他内容。)在创作时要考虑建筑物与人或其他动物之间的遮挡关系,使画面好看。
2.教师举例用课件演示创作方法步骤,活用粉笔符号画出示意图。
四、学生起草。
请学生仔细思考,并画出简单的草稿图。
五、总结。提出下节课要求。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请学生展示自己的草稿图。并说明自己是怎样构思的?是什么样的建筑?发生了怎样的故事?与什么样的人物或者动物有关?画面的细节准备怎样处理?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请其他同学都来帮助解决。
二、一起修改草稿。
根据同学们提出的建议,同学们开始修改草图。注意细节刻画和故事的情节。要求主题突出,形象明确,故事单色或者彩色。
三、欣赏视频
教师收集或制作某些建筑物的故事画作品或视频给学生以生动形象的展示,提供尽可能多的参考。如《黄鹤楼的故事》《雷峰塔》《五羊城》《得月楼》等。
四、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学生在选定的作业纸上开始作业。
教师提醒学生应注意的问题,内容:对古建筑有了解和印象,加强故事性。形式提醒:主题、大小、局部细节表现,以及相关人物的提示。
五、作业评价,课堂小结。
请学生用一分钟描述自己的作品。
分组观摩,课堂总结,组织学生讲自己的作品展示到准备好的地方。
作业要求
板书设计
家乡的古建筑
传说
构思
细节
小资料
雷峰塔的来历
雷峰塔又名皇妃塔,又称西关砖塔。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南岸夕照山的雷峰上,南屏山日慧峰下净慈寺前。雷峰塔为吴越国王钱俶因黄妃得子建,初名“皇妃塔”因地建于雷峰,后人改称“雷峰塔”。
雷峰塔名字的来历
雷峰塔之名,则是因为塔建于西湖南岸夕照山的雷峰之上,汉族民间以地名指称,都叫开了雷峰塔,反而少有知道黄妃塔的。雷峰是夕照山的中峰,北宋诗人林和靖有《中峰诗》云:“中峰一径分,盘折上幽云,夕照前村见,秋涛隔岭闻”,可见当时已是悠游赏景的好去处。至于雷峰之名的由来,据《淳祐临安志》所载,是因旧有郡人雷就筑庵所居,故名。也有人考证,中峰又称回峰,回峰之回字旧作雷,后人以形致误,错作雷峰。毛希龄《西河诗话》说:“南屏山前回峰,以山势回抱得名。……宋有道士徐立之筑室塔旁,世称回峰先生。此明可验者。”后人将雷峰塔景致称“雷峰夕照”,列为西湖十景之一,实是语在双关,韵味无穷。
典故
在汉族民间故事《白蛇传》中,法海和尚骗许仙至金山,白娘子水漫金山救许仙,被法海镇在雷峰塔下。后其子祭塔,雷峰塔倒塌,终遇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