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7/mw690/001XW32pzy6NVNgfoDI26&690
【图片来自网络,声明感谢】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
文言文语段及古诗词练习题
文◆金焕璐
http://s4/bmiddle/001XW32pzy6JsRAJhflb3&690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
文言文语段及古诗词练习题
8、《答谢中书书》
1.台州市(09 浙江省)(11分)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9、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四时俱备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B、沉鳞竞跃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C、泠泠作响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D、有时见日 胡不见我于王
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4分)
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⑵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1.【甲】文中写到“高峰入云”, 【乙】文中具体描写高峰“入”的动态的几个四字短语是: 。22.【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二、1.“书”的意思是________,“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统领全文的句子。
3.下边两个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4.本文分_______层,写出各层大意。
5.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⒈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⑴五色交辉( ) ⑵晓雾将歇( )⑶夕日欲颓( ) ⑷沉鳞竞跃( )
⒉翻译句
⑴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⑵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内含作者什么感情?
4.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
5.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
6.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
7.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
8、“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9、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
(一)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⑤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⒈解释下面的加点词
⑴念无与为乐者( ) ⑵遂至承天寺( )
⑶怀民亦未寝( ) ⑷相与步于中庭( )
⒉用现代汉语翻译
(1)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3、上文贯穿全文的线索是________,“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描写的对象是
___________,“藻、荇”、是指___________,此句运用了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4本文结尾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怎样理解作者这种心情?
5、判断下列说法的正确与否,对的打“√”,错的打“×”。
A.“月色入户”把月光拟人化,写得自然而生动。月光似乎懂得这位迁客的寂寞无聊,主动地与他作伴,有意慰藉我们这位失意的诗人。
B.“念无与为乐者”写出作者被贬期间难寻知己,迫不得已才去找了一下正好也睡不着的叫张怀民的人。
C.“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短短三句话,没有写一个月字,却无处不是皎洁的月光。作者采用的是动静结合,正面形容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
D.“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寥寥数语,感慨深长。它包含着作者宦海沉浮的悲凉之感和由此领悟到的人生哲理,在痛苦中又得到某种慰藉的心情。
10、《湖心亭看雪》
一、基础部分
1.解释加横线的黑体词。
(1)湖中人鸟声俱绝________ (2)是日,更定矣________
(3)惟长堤一痕________ (4)舟中人两三粒而已________
(5)是金陵人,客此________ (6)及下船________
(7)湖中焉得更有此人_______ 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二、阅读下文,完成4~8题。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3.填空:张岱,字_______,号_______,_______(朝代),_______(籍贯)人。
4.分析“绝”字的妙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1)概括画线部分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部分采用了_______和___________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2)作者写雪景,为什么要着力去写堤、亭、舟、人?
(3)量词“痕、点、芥、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写赏雪,却写到亭上金陵人饮酒的场面,多余吗?为什么?
7.作者为何要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
11、诗四首测试题
一、为下列加点字注音(8分)
荒秽( ) 荷锄( ) 候骑( ) 燕然( )
荆门( ) 帘旌( ) 徙倚( )
二、文学常识填空(24分)
1.《归园田居》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朝诗人。字 ,世称 ,本诗作于诗人
的第二年,选自《__ ______》。
2.《使至塞上》选自《____ __》,作者是________,字 ,____朝著名 (派别)诗人,
与 并称为“王孟”。本诗选自《__ ______》。
3.《渡荆门送别》的作者是________,____朝诗人。字 ,号 ,有 之称。本诗选自《__ ______》。
4.《登岳阳楼》的作者是 , 朝诗人。字 ,号 。本诗选自《__ ______》。
三、按要求用原文回答(16分)
1.《归园田居》中写诗人耕种辛勤的句子是“___ _____,____ ____”;抒发作者愿望的句
子是“_____ ___,______ __。”
2.《渡荆门送别》描写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象的诗句是“ ,
___ _____”。用拟人手法抒发诗人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___ _____,___ _____”。
3.《使至塞上》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暗写自己的遭遇并抒发情感的句子是“ ,
___ _____”。描写黄昏日落景象的千古名句是“___ _____,____ ___”。
4.《登岳阳楼》表达漂泊不定的生涯、离乡背井的感慨的句子是“ ,
___ _____”。诗中“ , ”道出了一个亡国之臣心中的愤懑。
四、选择题(每题4,共16)
1.对《使至塞上》诗句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首句采用记叙的表达方式交代了诗人的路程去向。
B诗人用“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初临“汉塞”,像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激动和雄心。
C第三句展现了大漠的辽阔与奇特壮丽的景色,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入对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D整首诗叙事与抒情结合,而作者的情感却在事件和景物中表现得酣畅淋漓,使得事、景、情融为一体。
2. 对《渡荆门送别》的内容、写法理解不符合诗意的一项是( )
A.诗的一开头,就以明快的手法点明了此行将要前往的目的地,以至乘坐的交通工具。
B.全诗以远游起笔,中间写途中所见景色,最后以惜别作结,过渡自然,结构严谨。写景用语着字,也独具匠心。
C.诗中所写景物,既有远景又有近景,远景广阔而雄伟,近景明朗而秀丽,可见诗人很善于摄取自然景物到诗境中来。
D.这首诗从题材上说是一首五言律诗,从体裁上说是思乡诗。诗中不是写诗人离开故乡的不舍,而是以故乡水为抒情主体,描写其万里相送的情谊,使游子对故乡之思倍增。
3. 对《登岳阳楼》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联点明登临位置,从“帘旌”到“夕阳”,写景由远而近。
B颔联思昔抚今,忆“吴蜀”融入厚重历史感,说“徙倚”渗透个人怅惘情。
C颈联“万里”与“三年”对举,分别从空间和时间跨度上道出了亡国之臣的无尽忧愤。
D尾联“风霜”一语双关,“沧波”情景交融,于无限悲凉中收束全篇。
4. 下面对诗文内容,写法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登岳阳楼》背景是靖康之变,诗人凭栏吊古,抒家国之恨和身世之愁,颈联从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脱胎而来,诗歌气象开阔,苍凉悲壮,堪称杜调。
B《归园田居》从表面上看,写的是田园劳作之乐,其实是传达出诗人归隐田园的心愿,也流露出诗人淳朴率真的生活情态,是五言古诗中的精金良玉。
C《渡荆门送别》写景部分,诗人坐在船上沿途观赏,一路看来,眼前的景物逐渐变化,这是“移步换景”的写法。
D《使至塞上》以简练的笔墨写了出使边塞的经历,诗中所写景物,极有远景又有近景,远景广阔而雄伟,近景明朗而秀丽,可见诗人很善于摄取自然景物到诗境中来。(无近景)
五、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4分)
1.《归园田居》中“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一句以极富诗意的笔法写出诗人早出晚归、不辞辛劳的形象。 ( )
2.《使至塞上》中“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表现了诗人即将到达西北边塞的欣喜之情。( )
3.《渡荆门送别》中“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一联描绘了两幅美丽的画面:一幅水中映月图,一幅天边云霞图,让人感受到了江上的美景。 ( )
4.《登岳阳楼》中“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一联表达了诗人三年多来,辗转万里,备尝艰辛的无限感慨。 ( )
12、课外古诗词背诵练习题
《长歌行》
1. 诗中劝勉人们珍惜青春,应及时努力的诗句:
2. 诗中通过描写鲜明的色彩来表现春季无限生机和旺盛活力的句子:
3. 诗中暗示美景不是永恒不变的,从而隐喻时光一去不返,人的寿命有限,要倍加珍惜时光之意的一句:
4. 诗中借题发挥,描写阳光普照,万物欣欣向荣的诗句:
5. 诗中通过写季节的变化,隐喻人们要珍惜大好春光的诗句:
6. 诗中通过蕴意深远,水到渠成,极具感染力和劝勉之意的诗句:
7. 古诗词中有许多告诫人们要懂得惜时的名句,请写出你知道的两句,并注明作者和出处。
《野望》
1. 诗中通过描写傍晚景色,表现诗人彷徨寂寞之情的诗句:
2. 诗中通过对季节的描写,表现山景萧瑟、寂寞的诗句:
3. 诗中交代牧人、猎者遂愿而归,收获颇丰的诗句:
4. 诗中透露出诗人闲情野趣中隐含彷徨无依的莫名苦闷之情的句子:
5. 诗中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诗句,来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之情的诗句:
6. 陶渊明《归园田居》中有诗写道:“相顾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本诗中与其意思相似的诗句:
《早寒江上有怀》
1. 诗中借鸿雁南飞,秋季已至,来表达诗人思归之情的诗句:
2. 诗中表现诗人欲归不得的抑郁之情的诗句:
3. 诗中借“乡泪”、“归帆”表达旅人睹物伤情,思念故乡的诗句:
4.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中有句云:“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此诗中与这两句意境相近的诗句:
5. 诗中能够寄托诗人思归的哀愁和前途渺茫的愁绪的诗句:
6. 诗中交代家乡的位置而自然成对诗句:
7. 古诗词中有许多表现诗人远离他乡的羁旅之情的诗句,请写出其中你最喜欢的两句,并注明作者和出处。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1. 诗中运用对偶修辞方法,描绘洞庭湖雄伟景象的名句:
2. 诗中表现诗人渴望援引的诗句:
3. 诗中表现水天一色,浑然一体的景色的诗句:
4. 诗中表现诗人不甘寂寞的诗句:
5. 诗中表明作者对自己不能报效君主而深感愧疚的诗句:
6. 诗中表明作者祈望出仕而又心怀内疚的诗句:
7. 诗中表明诗人想投身仕途而又无人举荐的诗句:
8. 诗中形象地描写洞庭湖迷蒙、浩瀚,面积广大,充满活力的诗句:
9. 诗中表明诗人无职可做,寂寞无依之情的诗句:
10.古诗词中有许多关于水的名句,请写出其中你最喜欢的两句,并注明作者和出处。
《黄鹤楼》
1. 诗中诗人从传说入笔,以虚实结合的手法描写景物的诗句:
2. 诗中能够表达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无限感慨之情的诗句:
3. 诗中情景交融,道尽无限思乡之愁的诗句
4. 诗中表现诗人怀念家乡的惆怅之情的诗句:
5. 诗中能够诗人触景生情而起思乡之愁的诗句:
6. 诗中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意境相似的诗句:
7. 请写出古诗词名句中关于“乡情”的两句诗句,并注明作者和出处。
《送友人》
1. 诗中交代送别地点及环境的句子:
2. 诗中借马的萧萧长鸣,表现友人不忍离去的诗句:
3. 诗中比喻友人离家远游,行踪难定的诗句:
4. 诗中借比喻的修辞手法来表达诗人与友人难舍难分之情的诗句:
5. 古诗词中,有许多表现赠别之情的名句,请写出其中你最喜欢的连续两句,并注明作者和出处。
《秋词》
1. 诗中能够表现诗人昂扬奋发的创作精神的句子:
2. 诗中体现诗人一反前人的悲秋之作而具有独创新视角的句子:
3. 诗中运用鲜明的对比来表现作者观点的句子:
4. 诗中描写秋天美景的诗句:
5. 诗中热情歌颂秋天的句子:
6. 白居易有诗云:“大抵四时心总苦,就中断肠是秋天。”极言秋之悲凉,本诗中与之情调相反的句子:
7. 诗中能够表现作者推陈出新,赋予秋天新内涵的句子:
8. 除诗外,我国古代诗文中还有许多关于“秋”的脍炙人口的名句,请写出其中你最喜欢的两句,并注明作者和出处。
《鲁山山行》
1. 诗中道出群山高低起伏及自己情趣的诗句:
2. 诗中表明山景让步欣赏不够,目不暇接的诗句:
3. 诗中描写秋天空野自然之趣的诗句:
4. 诗中表明山中人烟稀少,游者离山村较远的诗句:
5. 山往往因其巍峨而成为诗人歌咏的对象,请写出古诗中表现山宏伟气魄的两句诗句,并注明作者和出处。
《浣溪沙》
1. 词中写作者虽到老年,但仍具有积极、乐观精神的句子:
2. 词中表明环境清新优美、淡雅宁静的词句:
3. 词中使人振奋,且具有深刻的人生哲理的词句:
4. 有诗句:“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此词中,反其意而用之的词句:
5. 词中表达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豁达的胸襟的句子: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 诗中表现诗人有为国戍守边疆的宏愿的诗句:
2. 诗中诗人巧借自然风雨,将实现与梦境联系起来的诗句:
3. 诗中表现诗人至死不忘报国决心的句子:
4. 诗人借梦境表达自己戍边志愿的诗句:
5. 诗中极写诗人老病而孤凄冷清却又念念不忘复国的忧国之心的句子:
6. 陆游《示儿》诗中写道:“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表现了诗人至死不忘复国的决心。本诗中表达与其相同意思的诗句:
7. 曹操《龟虽寿》中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诗句,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本诗中诗句:
8. 除本诗外,古诗词中还有许多表达诗人欲为国立功,报效国家的名句。请写出你最欣赏的两句,并注明作者和出处。
13、名著导读
1、《朝花夕拾》: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 ,作者 。
2、《骆驼祥子》:旧北京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作者 。
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理想主义的旗帜与人生的教科书 ,作者 。
http://s16/mw690/001XW32pzy6NVNunZYr5f&6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