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优秀教师说课集锦.8----景物描写

(2010-12-30 19:13:38)
标签:

杏儿

景物描写

屏幕显示

表达方式

济南的冬天

教育

分类: 专业化成长

 

http://s8/middle/6b64d961h989ee1275f77&690

《景物描写》说课设计 

 

说课教师   刘晓丽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你们好!

   我今天说课题目是作文中的《景物描写》。

   下面我从五个方面说这堂课的设计:

一、    选题的出发点 (即对课标的分析)

   我之所以选择这一课题,是基于以下几点来考虑

    第一,新课标的阶段教学目标中要求“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而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对很多初二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很难完成甚至不能完成高质量的任务。而主要原因就是很多学生没有做到新课标的要求,而要做到内容具体,首先要强调描写。

    第二,新课标的阶段教学目标中提到,要“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而“描写”作为记叙文写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表达方式,显然是不可忽视的。缺乏描写的文章,总是枯燥乏味的;能有意识运用描写的学生,则可能写出妙趣横生的文章。

     第三、新课标的阶段教学目标中强调:“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而有创意的表达事物的特征,首推描写。

因此,我选择了描写这一具有一定难度的课题。

二、学情分析:

    因为面对的是初二的学生,对学生描写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写作的基础。这一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描写的表达方式,是一节起始课,因而,不能追求面广量大,否则会导致浮泛而不扎实,如蜻蜓点水,如浮光掠影,无所收效。所以,我在教学设计中只选择了环境描写这一小部分,力求开口小而挖掘深,为以后更重要的人物描写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本课题立足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设计理念

1、讲写结合:

    这是一节作文课,是学生运用文字进行表达的训练课,“写”应当是整个课程设计的核心,但是,鉴于描写离不开观察,这节作文课又不同于其他作文课,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应当是贯穿全课的一条线索。

2.突显学生主体地位 :

    新课标要求:“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的获取知识,科学的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因此,我的一个指导原则就是,能交给学生的时间就交给学生,能让学生做的就让学生去做。在这节课中,学生写作、点评的时间占整个学时的一半以上。

3、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定位于学习景物描写,其中不仅有知识的传授,更多的是能力培养。因而,这节课的学习重点定位在对学生观察和描写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新课:

利用对四季描写的优美语句来设计情境,从而导入新课。

    导语:我们曾沿着朱自清的足迹领略过旖旎的春光,我们也曾踏着老舍的脚步走进《济南的冬天》,夏天在杨万里的眼中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秋天在杜牧笔下是“霜叶红于二月花”。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面对名山大川四季美景,挥毫写下了精美的篇章,无论是他们的创意,还是他们的笔法都值得我们去揣摩,今天这节课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如何对景物描写。

(教师板书课题:景物描写)

第二步:明确学习目标

屏幕显示“学习目标”: 

1、明确什么是描写以及描写的作用;

2、掌握描写景物的方法;

3、学会对景物进行描写。

(一名学生读,共同明确学习目标)

第三步:有关描写方法方面知识的教学

(用屏幕展示例句的方法从五方面探讨、归纳、总结描写方法的有关知识)

片段一:用屏幕出示例句

(1)天上的云,形态富于变化。

(2)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张大棉絮,满满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川,像雄狮,像奔马……《看云识天气》

教师提问:这两个句子各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效果有什么不同?

师生归纳出不同的表达方式:例1运用了叙述的表达方式,例2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从对比中学生一目了然得出描写比叙述更具体更形象生动。

那么,什么是描写方法呢?

屏幕显示:描写是指用准确、鲜明、形象的语言文字,对人、物、景、事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的一种表达方式。 (要求学生记录下来)

片段二、(屏幕显示)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着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的卖弄清脆的歌喉,唱出婉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的响着。 

问题讨论:作者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和表现手法?

师生交流讨论后归纳出:

(1)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方法.

(2)“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运用了想象和联想,是虚写,和实写相结合。

(3)“花里带着甜味;”是味觉;“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是视觉;“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是触觉;“呼朋引伴的卖弄清脆的歌喉,唱出婉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的响着。”听觉。“风里带着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是嗅觉。

教师点拨: “五觉法” (眼、耳、鼻、舌、触)就是通过人的各种感官充分接受外界的信息(光、声、味、嗅、触等),从而表达出对事物的多重感知的方法。 这是一种操作性很强的写作方法。综合运用了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听觉五种感觉描写,细腻传神,收到很好的效果。

片段三:(屏幕显示)
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象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象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的算个宝地。 
问题设计:本段写济南冬天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写法?
学生很容易想到答案是: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作者运用到对比的写法。从而归纳出一种描写景物的方法:对比。

片段四:(屏幕显示):

再往上,就是那雨后所特有的万里晴空了。这淡蓝的苍穹一直伸展到我的身后,垂向一片碧绿的草滩,草滩上伫立着连绵起伏的深褐色的山峦。

再往上,就是晴空。这苍穹一直伸展到我的身后,垂向草滩,草滩上伫立着山峦。

问题设计:改后的文字比原文少了哪些词语?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学生很容易看出缺少“那雨后所特有的、淡蓝的、碧绿的、连绵起伏的深褐色的”等这些修饰词语,这些词语的使用使景物描写很鲜活。

片段五:(屏幕显示)
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技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灰色树影. 

    问题设计:这段写的是济南的冬天里的水,它按照怎样的写作顺序来写的?

学生会答出:由下而上,从水面写到天空。

教师点拨:描写景物一定要注意写作顺序,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使描写的景物更加鲜明形象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给读者以美感。

这一环节重点是:归纳总结描写景物的方法:

先让学生总结,然后老师做补充,具体归纳如下:(屏幕显示)

1、运用修辞方法;

2、虚实结合;

3、五觉法”;

4、与熟知的事物进行对比;

5、修饰词语;

教师提示:景物描写要注意描写的顺序,使要描写的事物具有一定的顺序。并能将个人的情感融入进去,使景物赋予人的情感。

第四步:写作练习:

运用这几种方法写一段描写景物的片段,动笔前提几点要求:(屏幕显示)

1、运用描写方法;

2、抓住事物的特征;

3、认真观察。

(屏幕显示图片,并播放音乐)5分钟后停笔。

播放的是陈思思的《小桥流水》请学生欣赏歌曲,仔细观察画面,理解歌曲和景物中所蕴含的情感,对所观察到的事物进行描写,运用上我们学习的描写方法。

(教师在此时可以巡视,随时对学生的问题予以指导)

第五步:展示互评阶段:

教师提出评价作文的要求:

1、描写了哪些景物?

2、怎样描写的?(具体运用了景物描写的哪种方法?)

3、用得恰当吗?如不恰当,可以试着改动一下。

教师鼓励学生把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可以用“勇气可嘉、值得欣赏等语言赞赏学生,对敢于修改他人作文的学生也提出表扬,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六步:教师做总结:

(以赞扬为主),同学们的作文写得不错,刚刚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大家就能写到如此程度实在是难能可贵,点评的都也很到位,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够把学到的方法运用到写作中,只要你仔细观察,运用恰当的描写方法,相信每一位学生都能写出生动感人的文字。

第七步:作业

1、背诵所学的描写景物的方法。2、进一步完善你的作品。

五、教学反思:

1、端正作文教学的态度:作文是衡量一个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要重视作文教学,要切实把它当作课来上。

2、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一条重要原则,注意引导学生从已经学过的课文中汲取有关的语文知识和艺术营养,学会借鉴和模仿,从而写出好文章来。把语文课本作为不可忽视的教学资源。

本节课围绕着写景训练,联系了《看云识天气》、《春》、《济南的冬天》《青海湖,梦幻般的湖》等课文的片断,使读写结合相得益彰。而读写脱节往往会两败俱伤。

3、切切实实教学生写作方法:方法是最好的老师。本节课归纳出五种描写景物的方法,就是要领,有了切实可行的方法,学生会觉得有的放矢,这就是方法的重要性,不然的话,就是我们强调一百遍“要注意景物描写”学生也不会写,所以一定教给学生切实可行的方法。

http://s6/middle/6b64d961h989ee78ce055&690

金子观点阐述:

 

    初中阶段的课文以记叙文为主,而记叙文又离不开描写,学生对描写这种表达手法不能够很好的理解,常常把描写的内容与作用相混淆。我们先谈谈什么是景物描写:景物描写,是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风景、物体的描写。景物描写主要是为了显示人物活动的环境,使读者身临其境。

    景物描写主要是为了显示人物活动的环境,使读者身临其境。通常情况下有以下几个作用。
一、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
如《一面》中第5段“门外,细雨烟似的地被秋风扭着卷着,不分方向地乱飞。店里冷得像地窖一样,冷气从裤管里向上钻。”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及当时的自然环境,也暗含了当时的社会环境。
二、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驿路梨花》中的开头部分“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向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这句话写出了山高、山大,同人物当时反映出当时人物焦急的心情。
三、展示人物性格
如《驿路梨花》中对小茅屋的描写:③“墙上写着几行粗大的字:‘屋后边有干柴,梁上竹筒里有米,有盐巴,有辣子。’”这都反映出主人的热情、好客、细心的性格。
四、推动情节的发展
《在烈日和暴雨下》中烈日下的景物描写和暴雨中的景物描则展现祥子在不同自然环境中同样的悲惨的命运,推动情节发展,突出故事主题。
五、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一切景语皆情语。《听潮》中大海上遗篇静寂。“在我们的脚下,波浪轻轻吻着岩石,像朦胧欲睡似的。在平静的深黯的海面上,月光辟开了一款狭长的明亮的云汀,闪闪地颤动着,银鳞一般。远处灯塔上的红光镶嵌在黑暗的空间,像是一颗红玉。它和那海面的银光在我们面前揭开了海的神秘,——那不是狂暴的不测的可怕的神秘,而是幽静的和平的愉悦的神秘。我们的脚下仿佛轻松起来,平静地,宽廓地,带着欣幸与希望,走上了那银光的路,朝向红玉的琼台走去。”表现作者对静谧的大海的赞美。
   方法是最好的老师,作文教学中,贵在语文教师采用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收获到最大的效果为佳!在这里我们套用于漪老师的一句话:“作文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值得思考......

 

http://s6/middle/6b64d961h989ef0ca8335&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