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逍遥自在的人生--书摘

(2010-08-28 17:57:28)
标签:

杂谈

分类: 书摘
学习道家的关键,在于明白:道是万物的来源与归宿,因而可使万物在道之中形成一个整体。一方面,道无所不在,使得万物无不值得欣赏,由此可以肯定“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另一方面,人的生命只有在悟道之后可以获得完全的安顿,体验快乐,并且从根本上化解虚无主义的威胁

人心排斥卑下而争求上进,在上进与卑下之间憔悴不堪;……躁进时热如焦火,退却时冷若寒冰。变化速度之快,顷刻间可以往来四海之外,没事时,安静如深渊;一发动,远扬于高天。激荡骄纵而难以约束的,就是人心吧!

既然人的问题这么麻烦,人生还有什么希望?有的,但需要修炼。庄子多次说到“形如枯槁,心如死灰”一语,就是要我们排除身体的欲望与心智的执着。术语叫做“心斋”。人的心可以处于四种状态:一是经验的主体,随着感觉与人互动,完全身不由已;二是计较的主体,总是与人比来比去,生出贪念与执着;三是反思的主体,可以收敛反省,凌空观照自己的处境;四是超载的主体,显示空灵自在的智慧。

所谓“心斋”,就是排除前两种状态,进入第三种状态,再向往第四种境界。关键是一个“虚”字,让心如死灰,有如守斋之后的一片澄明,因为只有在“虚”之中,道才会展现出来,无得无失,无往无来,无利无害。庄子说:“虚室生白,吉祥止止。”房间空虚,自然明亮,吉祥也将止于其中。他在另一处谈及道时,更直接肯定“精神生于道”一语,亦即人的精神是由于悟道而展现出来的。

因此,人的生命结构,可以分为三层:一是有形可见的身体;二是可以思考及算计的心智;三是由心斋而展现的精神。由此可知,学习庄子不能光靠边阅读与理解,还须进行具体的修炼,不然只能在表相中打转。

庄子喜欢描写平凡人物的神奇能力,这些人一生只做一个工作,但能使技术转化为艺术,将平凡点化为奥妙,因而在其中得到无比的乐趣,也使旁观者赞叹不已。从而庄子提醒我们“万物皆值得欣赏”,人类世界的一切也都不可等闲视之。单单是“活着”或“存在”本身,就是道的最大祝福,我们又怎能妄自菲薄呢?

关于处世的方法,庄子强调“外化而内不化”,一方面随着外物而变化,别一方面内心持守不变。内心与道契合,圆满无缺,自然不必变化;外表与外在言行就要配合世俗,“顺人而不失已”,“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最使人神往的一句话是:“泛若不系之舟,虚而敖游者也”,像庄子一样,上与造物者“道”游,而在人间与司道者为友,大家“相视而笑,莫逆于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