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乔任梁的《私生活》

标签:
转载 |
http://s9/bmiddle/4de620b5g6ea1501156c8&690
http://s1/bmiddle/4de620b5g6ea151a7d820&690
http://s11/bmiddle/4de620b5g6ea152fae20a&690
http://s1/bmiddle/4de620b5g6ea15416d4b0&690
http://s16/bmiddle/4de620b5g6ea154fba94f&690
http://s14/bmiddle/4de620b5g6ea156be3f4d&690
第8节:我叫乔任梁
我叫乔任梁
我叫乔任梁,生在上海一个普通的家庭。爸爸是海员,妈妈做过很多工作,在我读小学的时候全职做了家庭主妇。
爸妈希望将来我能够完成任务,做国家的栋梁,所以给我取了这个至今让很多人费解的名字。从字面上看,我非常喜欢“乔任梁”这三个字,三个姓组成的名字够特别。但中国人为了表示亲近,常常在称呼别人的时候喜欢去掉姓,只叫名字,比如学友、力宏、杰伦等等,但每每听到“任梁”的时候,我的第一直觉就是“在叫谁”,幸好我给自己起了个顺口的英文名“kimi”,幸好歌迷喜欢叫我“小米”,幸好公司同事喜欢叫我“小乔”……
也许正是因为我叫“乔任梁”,所以到现在一直在抱怨天没降大任于我,为何还是苦我心智劳我筋骨,但我仍然在努力的完成爸妈的期望,做个栋梁。
我是天平座,天平座的人优点多多,尤其具有艺术天赋,适合创造性的工作,所以我做了这份抛头露面的工作,准备将我的“艺术”天分发挥的淋漓尽致;但天平座的人不好的一面也很多,比如遇事爱思前想后,总喜欢给事情找到平衡点……但其实这样就说明天平座的人遇事不够果断,也许费尽心思权衡后的结果不一定尽善尽美。但好的一点就是在每次衡量的过程中自己都能够从中吸取经验,有助进一步成长。
不知道扯这么多星座是想说明什么?最后的结论就是不要用天平座来定义我的性格。性格的养成其实和成长的环境有绝对性的关系。
打我出生到现在,我的生活并不完美。做海员的爸爸常年在外,几乎是妈妈一个人抚养我长大。长大后才知道做海员的女人是很辛苦的,因为除了要自己持家外,就是要用漫长的时间去等待丈夫的归来,所以妈妈是我最佩服的女性。小的时候不懂事,曾天真的以为爸爸是海员非常好,至少我家在整个弄堂里最早吃到带果肉的饮料,至少那时候国外的奶粉还是可以喝的,不论吃的用的都是进口的,让我很有优越感。直到我慢慢长大后每次都是妈妈一个人去开家长会,每次我的进步我的成长他都看不见时,我才感受到我是一个父爱缺失的小孩。
也许正是因为这样,使我从小就有一种“我是大人,爸爸不在家,我就要担起保护妈妈的重任”的想法,所以我渐渐地变得坚强,变得独立。海员的家庭相比其他的普通家庭生活要优越一些,但是由于一些原因,我们家在生活上曾经遇到过些许困境,不得已跟妈妈搬过很多次家。每到一个新的地方就有一种很不踏实的感觉,但我尽量表现的很喜欢新环境的样子,以免让妈妈担心。尽管这样我还是在家人及亲友的呵护下成长的很健康,成长到现在这个样子……所以以前的那点小苦难现在想来的确是一种幸福。
我是乔任梁。我喜欢未来存在的一切未知性。尽管我还不知道我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以前我说过我要让全世界通通记住我,但现在我更希望让自己记住我。我很清楚的就是抓住眼前的每一刻,尽情去享受它。努力过,经历过,开心过,哪怕是伤心过,对我的未来来说都将是构筑它的基石,都是最可贵的。
第9节:“少数派朋友”(1)
“少数派朋友”
我的朋友大多在上海,所以在北京生活这一年多,除了公司的同事和工作上认识的,新的朋友真的不多,所以北京认识的朋友可以称之为“少数派朋友”。已经忘了具体是哪一天认识星仔和小白的了,但他们却是我在北京朋友中比较“异类”的两位。
刚来北京的冬天,差不多每个礼拜都有工作,人很累,几乎没有朋友,只要稍闲下来就会窝在家里睡到饱,然后上网、看碟、打游戏(当然,现在也基本是过这种宅男的生活,基本上我是个不太喜欢在外面闲逛的人),但鼓楼东大街是我在北京唯一喜欢去逛的地方。他们就是我在闲逛的时候偶然认识的。
星仔在鼓楼东大街经营着一家不太不起眼的小店,以卖板装为主,同时顺带着卖他自己扒(大概COPY翻唱的意思差不多)的欧美碟。当时唯一吸引我推门的理由是店里正放着New found glory和bowing for soup的歌。进去之后没看到人,只是一个听上去带着慵懒的声音不知从哪个角落里飘过来:“随便儿看,我这儿的衣服特尖儿!”我并不知道“尖儿”是什么意思(后来才知道北京话里“尖儿”就是漂亮的意思),也没去想他到底说是什么,只是觉得这店老板还真不好客,店里来了顾客,人都不现身。索性我也只是淡淡的回了一句:“我只是想问你这唱片是哪收的。”刚说完,一个家伙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个头不高,身材瘦小,一头大金发(一个异类,我心里给他下了定义)。这个当时带着诡异表情的人二话没说便直接拉我到屋子的拐角——一张大沙发,一把贴满乐队LOGO贴纸的吉他扔在上面,周围堆满唱片。他毫不客气地自己一屁股坐在沙发上,操起吉他,跟着哼唱了几句后,头都不抬的和我说:“我扒的,牛X吗?你也爱听这啊?你叫我星仔就行。听归听,听完你还是得买点什么吧,我给你最低折扣,哈哈。”这算是他给我的开场白,然后又自顾着弹琴。好像我是他认识多年的老朋友了,又不经意地向我兜售着他的货品,但这种方式却让我觉得很自然、很亲切。所以,这一天我在店里消费了很多。
第10节:“少数派朋友”(2)
也许是他家的衣服比较合我的口味,也许是我们同样喜欢那些在我妈看来是闹腾的摇滚乐,也许是那个开场白比较特别,反正之后每次去鼓楼我都会去他店里,看看有什么新款衣服,或者他又淘到什么新碟之类的,几次下来我便真的和他熟络起来了。通过星仔我认识了小白。
小白——一个画画、摄影、设计决不逊色于专业人员的文艺小青年。他有一个爱好,就狂热地喜欢收集所有带有卡通、动漫图像的玩具和书籍。他自己十多坪的小屋里摆着上千种不同款的玩具,我们都很好奇他怎么能把这么多的东西摆在这么小的屋子里,最主要的是还能有条不紊并且记准每一件“藏品”的摆放位置。当然,这和他的细心以及他对卡通事业的热爱是非不开的。有一次星仔在他房间抽烟,不小心烟灰掉在地上,小白像侦探一样立即蹲在地上,用两根手指小心翼翼的将烟灰送入烟缸。我当时以为这个人有洁癖,后来才知道他是怕烟灰弄脏了地板,进而起灰影响到他那些“收藏”。我说过小白是个搞和美术相关工作的文艺小青年,所以他家自然也不是正常形态的样子。除了所见到满目的卡通玩具外,能露出的墙面都贴着他自己设计的海报和贴纸,一个类似放灭火器的大铁箱用来当酒柜,关键是已经这么拥挤了,当中还用一个古色古香的宫廷屏风把这豆腐干大小的屋子分割成“一室一厅”。但偏偏我们都爱去他家小聚,让这个拥挤的小屋更拥挤。当然,搬家的时候除外,因为这个家可不是三两个人就能搬完的。
第11节:其实我是个运动员
其实我是个运动员
其实我是个演员——出自[喜剧之王]周星驰语录
其实我是个运动员——出自[图文书]乔任梁语录
周星驰认为当演员是他的骄傲,而对于我来说做运动员也是我的骄傲。
我发现我开始每一件事情的初衷都不是以什么远大的理想为基础,反到是因为一个个单纯到极点的小理想。就因为曾经单纯的以为参加运动队,就可以偷懒不用上早操,不用上晚自习。然而真正加入到运动队后才发现这不过是我一厢情愿的想法罢了。偷懒不成,反到比别人更加辛苦。每天早早5点起床就要赶到学校训练,直到8点广播体操时才算收工。
最初加入运动队训练时,还没有细分具体的运动项目,大家每天只是常规的进行体能锻炼。但当有一天我看到操场远处一个男孩背对着一个垫子做腾跃的姿势时,瞬间觉得这个运动很奇怪,走近一看,原来在垫子上方还有一根长约两米的竹竿横放在那里。接着那个男孩开始助跑,但奇怪的是跑的不是直线而是一个曲线。后来读了初中后才知道这叫抛物线,然后单脚猛的跳起,身体也慢慢的变成了背身冲着杆子,瞬间空翻腾起后落到了垫子上!那时候还上小学2年级的我,简直觉得这帅呆了!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近距离看真人的跳高。杆子没掉,教练很满意地冲他笑了笑。那男孩“嗖”的一下从垫子上蹦下来,周围传来了阵阵掌声。我瞬间觉得这是一个很神奇也很耍帅的运动。看上去很简单嘛!
随即我拳头紧握冲着杆子?垫子的方向跑去,当然我是正面冲这杆子,然后用双脚跃起在空中高高的腾起,但身体完全不听我的使唤,肚子重重的砸在了竹竿上,连人带杆一起压到了垫子上,结果“啪嗒”一声,杆子断了!后方传来了同学们此起彼伏的笑声,真是糗死了!这时教练跑了过来,喊道“搅……僧……梁,哝则赤劳了该组撒?(上海话:乔任梁,你这臭小子在干啥?)”太丢脸了,真希望那个时候没人看到我的脸,没人知道我是谁。但我还是为“英年早逝”的竹竿付出了代价,被惩罚操场跑圈10圈。看来人总是难免因为冲动付出代价。但只要不放弃,总有一天冲动会淡去,努力的结果势必会让人刮目相看。
起初,教练不看好我,没有挑选我进跳高队。但即使如此,我始终坚持偷偷学习,趁教练不在的时候和队里的同学PK。一个偶然的机会,学校请来体校的外籍教练,他很欣赏我的执著,觉得我有这个天赋,所以他正式收我为徒,唯一的代价就是我放弃了学生时期最大的福利享受,寒暑假中要留出固定的时间参加训练。有付出就会有收获,在很多跳高比赛中都曾取得过好成绩,最后更加顺利的被保送到了重点中学。这一切,都要感谢一个人,那就是我的跳高启蒙老师顾教练。
尽管我最终没能成为职业运动员,但我仍然会说“其实我是个运动员”在我看来运动员经历始终让我一辈子骄傲!
第12节:小乔“从军记”(1)
小乔“从军记”
我是怎样喜欢上唱歌的,我已经记不清了。
只记得因为喜欢王力宏,希望能和他FACE TO FACE的见面,所以也不知道自己哪来的天不怕地不怕的劲头,跑去参加金鹰之星的比赛,没想到一路过关斩将的拿了冠军。和王力宏在后台合了个影,然后很满足地坐上火车回到上海。但深深的记住了王力宏的一句话:“没有音乐的世界是黑白的”!
我常和人说是王力宏的这句话鼓励了我,让我有勇气坚定自己的信念,就是去唱歌。但渐渐地我发现原来是我自己是个“追星族”,追着音乐满世界跑。
加入pink7乐队是个偶然。那时候我是学校管乐队的鼓手,因为一个意外事故我的手受伤,暂时学校的管乐队打不了鼓,因此认识了从外校请来的、也是之后我们乐队的鼓手来临时顶替我。后来经过鼓手的引导,在一个破烂不堪的地下室第一次见到了乐队的吉他手,就这样一拍即合地加入了他们其中,开始玩起三角猫功夫的乐队。当时我们都很年轻,有着雄心壮志,想着怎样混出名堂。
在我看来,那段地下室的日子尽管条件艰苦,但是乐队中的每一个人都是积极的,乐观的,觉得我们的人生就该是背起吉他闯荡天涯的那种生活状态,这才能体现音乐对我们来说有多重要。后来,因为朋友推荐,参加了山东卫视的联盟歌会。严格说来,我们应该算是运气很好的那种人,所以比赛一路顺利走来居然还很意外的得到了当时还在华纳的黄小茂老师的欣赏。这也让我鉴定了要做音乐的决心。
比赛回来,由于地下室的环境实在太差,我们找到了一个非常有地方特色的弄堂里的一间屋子的小阁楼里排练,也因此认识了当时几乎不会说普通话和上海话的BASS手。最不可思议的是这个92年小家伙居然还虚报年龄,生怕我们嫌弃他年龄太小而不准他入队。或许是因为ABC的关系,他发育的着实非常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欺骗了我们。
第13节:小乔“从军记”(2)
我清楚的记得那一年的8月22日,是我们乐队完成组建后第一次正式登台演出。那时真的很紧张,演出也很稚嫩,最可笑的是依旧延续了我忘词的作风。当然,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完成了那场面对4、5个观众的处女秀。再后来我们终于有了第一次商演,在港汇门口前的那次演出让我们乐队赚到了第一笔钱,尽管很少,但哥几个还是开心的小“挥霍”了一下,改善了一次我们的伙食。
或许是这一系列的成功(当然,成功是相对的,在那时有观众肯听我们的歌,就是一种成功)让我们的创作更加欲罢不能。即使是上个厕所,吃个拉面都说不定会萌发出什么灵感,然后第一时间写出来,叫全乐队的人到我们的阁楼根据地来听。那时我算是走火入魔比较深的一个,往往因为兴奋顾及不上他们是在约会还是睡觉……
尽管06年联盟歌会以后,已经开始被人们关注,但是07年可以说是对我音乐之路影响最重要的一年。因为这一年,乔任梁这个名字不再只有同学们喊我时才会叫起,他被更多的人呼喊着。这种感觉是舞台以下的任何一个人感受不到的。当我站在好男儿的舞台上时,这一切甚至让我觉得有些不可思议。我曾经也站在舞台下面那样的呼喊过“王力宏”的名字,但当舞台上的那个人换成了我,我听到的呼喊也都是我的名字时,那种震惊是无法形容的。事实上,豪不虚伪的说我真的享受这一切。因为但凡是一个歌手,都会享受在舞台上征服别人的感受。
第14节:初恋
初恋
“人的一生会有两次真爱,当你发现这个道理时,通常第一次已经过去了”
非常有哲理的一句话。但忘了谁说的了。
她是隔壁班一个非常优秀的女生。学习成绩好,从小学芭蕾,所以在她身上总感觉有与众不同的魅力与气质。在懵懂期的时候大家都是迷迷糊糊的,所以就算有什么脸红心跳的感觉也不能称之为爱情,那叫至高无尚的纯洁初恋。
所以我不知道是怎么对她情有独钟的,也不知道我们是怎么开始的……
她是第一个让我写日记的人,而且是我和她用同一个带着锁的绿色日记本写。我通常是晚上回家写完,在第二天的早上或课间休息的时候藏在操场角落的树后面,然后她会抽空在学校写完,放在同一个地方,我放学回家前会去拿。她写的日记里大多有说她一天碰到的什么事,或做功课,或推荐我看一本什么书;而我的大多是写我和我兄弟们一起玩耍的为主。她从不嫌我的字写的有多丑。我们每次在学校走廊巧遇时,总会假装视而不见,生怕被老师或其他同学看出什么端倪来。我们其实在用日记在对话,现在回想还是浪漫得不得了。这种浪漫持续了好几个月。但一个啼笑皆非的意外另我们的浪漫故事嘎然而止。
一天回家,我先看完她写的日记,开始写我的“心情日记”。写完肚子咕咕直叫,萍姐打牌还没回来,我起身随手拿着最心爱的日记本,外面还用数学作业裹着(这个以防老妈回来,做伪装的),去冰箱拿了鸡蛋,给自己做了蛋炒饭。吃饱后洗洗睡去了。
第二天一切和往常一样,但在交作业的时候发现数学作业本不见了,更可怕的是我的日记也不见了。我在担心日记哪去了,努力在脑海中搜索着它的下落……中午我老妈意外的到学校找我的班主任,我不知道发生什么事了,但我知道肯定不是好事,不然老妈不会特地跑来学校。果然我被叫去办公室,我大概知道原因了,因为我看她也在,班主任、我老妈还有一个中年男子(后来才知道是她老爸)。我们的那本绿色带锁的日记本连同我的数学作业一起在早上被我老妈在冰箱里找到,他们现在躺在老师的办公桌上……
去年第一次拍电影,电影中有一个桥段是警察在冰柜拿饮料的时候把手机落在了里面,当时大家都觉得这很牵强,但我觉得这很正常阿,意外嘛,呵呵……
第15节:我为什么学打鼓
我为什么学打鼓
我为什么学打鼓,这个原因我也不记得是否讲过。事实上,我学习打鼓的初衷很单纯,就是为了省钱,估计这个理由让很多人难以置信吧!
我的中学时代看似平凡无奇,但今天能选择做歌手,现在回想起来还是和中学时代的一个英明之举分不开的,报名参加学校的管乐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还是改变了我的人生。还记得当时看到报名单上写着很多乐器,小号,圆号,大号……我仔细分析了一下,这些都是吹的,印象中学这些乐队的人大多身型比较魁梧,或许是为了底气足吧。但我可不想一不留神把自己变成个大胖子;长笛又感觉是女生的专利,如果偶尔耍帅来曲笑傲江湖还可以,但除此之外我对长笛完全没有感觉;吹萨克斯的样子到是很帅,刚好那段时间电视台又在热播《我和春天有个约会》,着实让我小小心动了一番,差点就决定选择萨克斯了。但得知要乐器自理时,便断然打消了念头。一想到萍姐为我交的学费、伙食费,再加上花在训练装备和训练学习上的费用,我实在不好意思再增加额外的开销了。更重要的是,我曾经没少在学习方面忽悠过来萍姐,小学时曾吵闹着要参加国画兴趣班,可买齐了全套装备后,我却一堂课也没去学。这一次还是慎重起鉴吧!最终,架子鼓在众多乐器中脱颖而出,只因为这是唯一一个付20元买支鼓棒就能搞定的乐器,更加可以耍帅,嘿嘿!二话不说报名,这鼓我学定啦!
但理想和现实始终是有差距的,由于学校的设备历史悠久,基本都老化,损坏的很严重了,只有两个小军鼓,一个都生了锈的大鼓,一对叉片,上海人称之为“砰砰机”还能凑活着用~报名打鼓的一共才5个人,并且只有我一个男生~这个大鼓,和这个砰砰机或许就注定是为我准备的吧,逃不掉了!但我不曾放弃过,虽然一开始打的是大鼓和叉,慢慢的打军鼓,即使到中学毕业后我也没有放弃。前期的学习费到是省下来,可一旦真打上了瘾,买鼓的钱始终省不下来。最后我和学校老师提条件,最终达成一致由我和学校各付一半,我也自此拥有了一套半私有制的架子鼓。当然,我只有拥有学校读书时期的使用权,如果我转学或毕业财产归学校所有的~(当然我不会为了多打几年鼓而留级的,呵呵)~~寒暑假的时候我租了货车把鼓搬回家,这套鼓最终还是成为了我的私有财产。但直到现在萍姐都不知道那套鼓其实是我后来又支付给学校另外一半费用后才买的。
因为打鼓,我没少惹萍姐生气。那时,几乎一天到晚都和乐队的兄弟们泡在一起。你为了让我专心备考,一气之下把鼓皮剪了。我当时更是冲动的身无分文背着把吉他就离家出走了。但是始终怕你担心,不禁偷偷地间隔一小时就打电话给表哥追问你的情绪,生怕真的把你气出病来。当然了,最终我这个孝顺的儿子还是回来了,呵呵!
第16节:超市
超市
起因是一次和两个朋友一起在去吃饭的路上,当时临近《超市》开拍,我们在车上闲着无聊就讨论起《超市》来。这个时候我已经对于演戏这件事我不再紧张和胆怯了。便和他们讲着我将饰演的这个角色,其中有一个场景:男主角正在为顾客结账,突然客人大喊他名字,并自称是他初中同学,一番对话和套近乎之后,顾客走了,男主角才发现他并没有结账。大家听到这里边说边笑,一致认为这个傻呆呆的角色让我这个聪明的人去演实在是挑战哪!由此我这两个朋友开始你一言我一语的顺着话题说着,但说着话题开始不着调起来,变成了打赌。马上就要到7-11,他们问我有没有胆量去店里试一下这场戏。一个说我没那个胆量,一个说我向来敢于尝试……他们在玩花样,我知道这是“激将法”,但,最终我还是上当了。最后成交的结果是:如果我去试了,他们请我吃大餐;如果我没有则我请他们吃大餐。现在想想还真不是为了那一顿大餐,而是我着实冲动,禁不起别人将!
推开7-11的门,店员机械性的说着欢迎光临,我习惯性的拿了瓶水,绕着货架转了能有四、五圈,心里紧张的咚咚直响。但说出口的事情不能就这样啊,何况那两个损友正在书刊架旁,手里翻着杂志,眼睛瞄着我,关键是还看热闹似的憋着笑……不是为了一顿饭,是为了尊严,我这样给自己加油。之后又转了一圈,等着店里最后一个客人结账走了,鼓起勇气跑到收银台,然后套用电影中的台词:“呃?李俊伟,你是李俊伟吧。你不认识我啦,我是你初中同学啊,坐前面那个……你不记得啦……”还没等我把台词念完,那店员头也没抬继续给我结账,然后指了一下自己胸前的员工卡说:“我叫这个名字。”我接过找零的钱,脸红的发烫,轻轻地“哦”了一声便冲出了店门。
那两个“损友”在外面已经笑得直不起腰来了。但我还真不觉得太丢脸,至少我鼓起了勇气体验了一把,在表演中这也是解放天性啊!
第17节:私生活
私生活
“我叫乔任梁,在上海一个普通的家庭长大。爸爸是海员,妈妈做过很多工作,在我读中学之后就全职做了家庭主妇……”
这是我唯一能想到的开场白。
当我那位可爱的经纪人阿秋和我说要出图文书的时候,我便开始变得很不安。
茫然而慎重地问她:“你所说的图文书是什么概念?”
她说:“就是你将要写很多文字的那种书。”
对,我是常说我喜欢挑战自己,尝试新鲜事物,但写字这件事情是完全不包含在里面的。在北京这一年多,倒是读了几本有趣的书,才发现“书中自有颜如玉”的道理,也更加地发现我真的不会写字这个结论,唯一涉及到写字的不过就是写写blog而已。所以我能想象得到,如果接下来将大把时间得坐在电脑前开始写这本所谓的图文书的话,那么我的日子将苦不堪言,所承受的痛苦一定就像用针一点一点地刺我一样,不痛,但其痒无比。
所以我回答她说:“不好意思,那我帮不上你了!”
立即把这件事情与自己划清了界限。并找了无数蹩脚的理由,试图说服她去和出版社商量把图文书改成没有文字的写真集——我最强有力的理由就是“我长得这么帅,拍写真集才叫对得起观众!”
但当我发现就连撒娇都没用的时候,那么这件事情已经到了不可转机的地步了。为此,在接下来的好长一段日子,我的人生便背上了要写书的这个沉重包袱。而阿秋则像挑战成功一样兴奋得不得了,马上和出版社的姐姐们投入到筹备中。
事情真正提上日程是在去年12月初。说是春节后交稿,然后拍摄。我算了下时间,只有一个月零十天的时间,核对了下工作量,发现我必须每天写完一篇才能按时完成任务。负担感立即加重!
而实际上我先用了将近大半个月的时间用来观摩和学习。我读了村上春树,读了蔡康永,甚至读了张爱玲,但他们都没帮上我,我仍旧不知从何下笔。当发现时间紧迫之后只能慌张的投入写作中。出版社的定位是“以Kimi为第一人称写,文字感觉温暖,每一段都有故事或者观点。”我决定还是写流水账吧,准备不负责任地将大量编辑、改稿的工作留给经纪人和出版社。这样决定后我开始足不出户,开始比宅男还宅的写书生活。
春节后就要给出版社交稿子,说实话,近一个月来,真的觉得很辛苦。看完全前面的文章大家可能已经知道,我原本不是个爱学习,喜欢淘气玩耍的人,所以写东西真的不是我所擅长的。拼拼凑凑的像完成任务一样,但写完才发现,很多思想对我来说是用文字无法表达出来的,而很多文字是完全能够表达出高于思想的意境。这就是中华文字的艺术和境界。但这样的人不是我,而是鲁迅,老舍,巴金……
这里真的要感谢很多在这个过程中帮助我的人,感谢摄影师凯哥、化妆师娜姐及服装师clement,让我呈现出最佳的一面;感谢阿秋、泡泡、小静在写作上给我的帮助和指导,感谢出版社的婷姐、涵姐等哥哥姐姐们为这本书的辛苦工作和付出……
现在这本书是完成了。我是第一次写这样能印刷出版的东西,能够完成这么多的文字我还挺骄傲,因为我将这个原本以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完成了。风格有些杂乱无章是肯定的,但并不是流水账,写得都是我的一些回忆片段和生活琐碎小事。(我毕竟不是村上先生或者蔡先生,写不出人生哲学)。但我觉得恰恰是这些温暖小事构筑了我人生的一个个小部分,让我有了很多或是感动、或是难忘、或是伤心的往事,这些才是最珍贵的。
前一篇:[转载]乔任梁的《私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