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历史文化旅游 |
分类: 历史 |
廷巴克图,是西非马里共和国的千年古城。
16世纪,此处的天文、伊斯兰律法、诗集、历史等知识典籍(如上图)荟萃,
文化及学术到达鼎盛,
成为当时非洲的知识殿堂及文化中心……
【古城】
廷巴克图(Timbuktu),又名通布图(Tombouctou)。
位于撒哈拉沙漠南缘、尼日河北岸,
人口约5万4000人,
主要为桑海族、此外还有图阿雷格族和阿拉伯人。
【文明的交汇点】
廷巴克图是古商道的大站,
是北非阿拉伯人、柏柏尔人和非洲黑人文明的交汇点,
许多穆斯林学者和圣徒曾在此定居,
许多著名的书籍是从这里写出和流传的。
12世纪起,该城陆续被加纳帝国、马里帝国、桑海帝国统治,
于16世纪桑海帝国时期达到鼎盛。
1591年,配备从欧洲火器的摩洛哥人占领了廷巴克图,该城从此衰落。
1894年,被法国占为殖民地要塞。
红点,廷巴克图。
蓝色,加纳帝国;黄色,马里帝国)
【文化中心 → 没落】
16世纪的廷巴克图,是西非的文化中心,
有多伊斯兰学校,每所学校都由一位伊玛目(教长)独立领导,
教导古兰经,还包括逻辑学、天文学、历史等科目。
学者们著书立说,这里的图书馆收集了大量著作,最多时有120所图书馆。
当时西非谚语说:
『盐来自北方,黄金来自南方,阿拉的教导和智慧的宝藏来自廷巴克图』。
海上商路通航后,廷巴克图的地位下降,
失去了往日的繁华,
现在只是一个贫穷的城市。
【损毁遗失严重】
『廷巴克图手稿』一词,
是保存在廷巴克图私人家庭、图书馆、清真寺所有手稿的总称。
手稿用阿拉伯语和当地语言撰写,日期介于13世纪末和20世纪初
(即从马里帝国的伊斯兰化到法国殖民时期)。
这些手稿从学术作品到短信都有,
内容包括艺术、医学、哲学、科学,以及古兰经的副本,
光是图书馆的收藏就高达70万份。
家庭传承的手稿,则大多已损毁遗失严重。
【海德拉博士】
海德拉博士(如下图),接续父亲以抢救廷巴克图手稿为职志,
还创立『玛马海德拉图书馆』妥善保存。'
然而,马里的穆斯林由于教义的歧见派系间斗争激烈;
2012年,北方叛军占领了廷巴克图,许多文物、古迹危在旦夕。
海德拉博士历经九个月的努力,
与团队成员成功从廷巴克图45间图书馆救回总共35万册书籍,
并偷偷运到400公里远的首都巴马科,这英勇事迹让他赢得无数赞誉。
后一篇:旅居中国51年的郎世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