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彩神秘的三星堆

标签:
历史文化旅游 |
分类: 历史 |
三星堆是个神秘的地方,暗藏着古文明的密码。
那里的器物比起同时期的中原器物还更有气势,
一向唯我独尊的中原文明居然在一千公里之外还另有高人!
【遗址的发现】
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郊外。
1929年春,当地农民燕道诚在宅旁挖水沟时,发现了一坑精美的玉器,从此拉开三星堆文明的研究序幕。1986年,三星堆两个商代大型祭祀坑的发现,上千件稀世之宝赫然显世,轰动了世界,被誉为世界「第九大奇迹」。
器形高大、造型生动、结构复杂是三星堆青铜器重要特点,
二号祭祀坑中出土的青铜器尤其精彩:
高达262厘米,重180多公斤,人像头戴兽面形高冠,身着衣服三层,
最外层衣服近似「燕尾服」,两臂平抬,两手特大,呈持物献祭状
宽138厘米,重80多公斤,造型极度夸张,看起来似人非人、似兽非兽,角尺形的大耳高耸,
长长的眼球向外凸出,其面容十分狰狞、怪诞,可谓青铜艺术中的极品
高384厘米,树上九枝,枝上立鸟栖息,枝下硕果勾垂,
树杆旁有一龙援树而下,龙身呈辫索状马面头,剑状羽翅。
从造型来看,应是代表东方的神木「扶桑」
【古蜀国的都城】
三星堆遗址总面积12平方公里。
遗址中心区域是一座由东、西、南三面城墙环抱的古城(如下图),
是3000多年前(约商代早期)古蜀国的都城,规模与河南的商都相当。
东、西城墙各1700米,南墙2000米,为人工夯筑而成;
北部目前未找到城墙遗迹,可能已被鸭子河冲毁,或者是当时城北根本就没修城墙,
而是以河流作为天然屏障。
城内已清理出房屋基址
、灰坑、墓葬、祭祀坑等。
房基有圆形、方形、长方形3种,多为地面木构建筑。
两个大型祭祀坑位于城南。
【古蜀国的大致轮廓】
古蜀国在三星堆的都城建于商朝早期,至秦惠王于公元前316年灭蜀,
这个都城经历漫长1000年以上。
古蜀国历史长达千年以上,又早在两千年前已灭亡,目前可供参考的文献极少。
历经史学界数十年的努力,已可勾勒出古蜀国的大致轮廓:
3000多年前的古蜀国的疆域十分宽广,
北至陜南,东至三峡,南至雅安,甚至云南北部的昭通,
人口数十万之众,丝毫不逊于同时期中原古国政权。
祭祀坑中出土了5000多枚海贝,经鉴定来自印度洋,
可能是用做交易、也可能是朝圣者带来的祭祀品,可见古蜀国早有了海外贸易。
【祭祀坑未被盗挖】
三星堆堆于1929年,农民燕道诚发现玉器时曾引来挖宝热潮,距离燕家1公里外祭祀坑的宝物却未被发现,直到1986年,砖厂的工人在挖砖坯土时,才发现了祭祀坑。
三星堆祭祀坑内的青铜器大部份被敲碎,且有烧痕,又刻意集中掩埋,
有学者推测可能是征服者为了灭绝失败者的宗教信仰而加以破坏后掩埋。
但是,大立人出土时却很完整(如上图),而且金属器物在古代是很珍贵的,
征服者竟然未拿去使用,或者熔化铸钱、铸刀,仅是破坏后掩埋,似乎不太合理。
祭祀坑的谜团还有待进一步厘清。
上有刻划人头、鱼鸟纹饰,有学者认为这可能是古蜀国的文字)
【青铜器的矿源】
三星堆已出土的青铜器的用铜总量,约在8 -
10吨左右,这还不包括制作过程中的损耗。
天然铜矿的含铜量一般在10% -
14%左右,也就是说,制作三星堆的青铜器至少要100吨铜矿。
经比对青铜器的成份,与云南的东川铜矿(位置如上方地图的标示)最相符。
东川自古有铜都之称,紧邻金沙江,有文献可考的历史可追溯到汉代,
明清时期各朝政府所制作铜钱大都出自东川,就是由水路运出。
三星堆北临的鸭子河是沱江支流,铜矿可由水路直接运达。
【人像都凸眼】
在三星堆出土文物中,表现人「眼睛」的文物数量众多,面具眼球极度夸张。
这与古蜀人崇拜祖先有关,《华阳国志》记载:『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其墓葬称为「纵目人冢」。所谓「纵目」,即是指这种铜面具眼睛上凸起的圆柱,三星堆出土的突目铜面具等,正是古代蜀王蚕丛的神像。
蜀王蚕丛原是居住于四川西北岷江上游的汶山郡(2008年512地震的震央)。
直到近代,此地仍是严重缺碘、甲亢病流行的地区。
甲亢病患者的重要特征,就是眼睛凸出;因此,蚕丛很可能是一个严重的甲亢病患者,
眼睛格外凸出,而他的后人在塑造蚕丛神像时,抓住这一特点并进一步神化。
人像应是古蜀国的女巫,这是三星堆唯一出现女性的器物)
一说它代表天帝的宫殿;一说它反映着古蜀人天、地、人三界观念。(下方为复原图)
前一篇:楼兰古国希腊风
后一篇:航空母舰也敬畏的「合恩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