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波托西:16世纪全球最大工业城

(2018-01-10 16:06:31)
标签:

历史

玻利维亚

银矿

分类: 历史
波托西:16世纪全球最大工业城

波托西城(City of Potosi),是玻利维亚「波托西省」的首府,位于玻利维亚西南,安第斯山脉赛罗里科山(Cerro Rico)的下方,海拔4090米,比西藏首府拉萨市的海拔3658米还高许多,年平均气温10℃,年降水量170毫米,是世界上降水最少、海拔最高的城市之一。

波托西:16世纪全球最大工业城




【银矿的开发】

1545年,相当于明朝后期,波托西附近的赛罗里科山发现了巨大银矿
从此发展成为世界重要银产地。

16世纪,波托西矿物开采依赖一系列水力工厂,水由复杂的引水系统和人造湖提供,使波托西成为是当时全球最大工业城。十七世纪上半叶人口曾达16万,为当时南美洲最大城市,银产量几达世界半数

波托西全部生产设备都被完整地保存下来,甚至社会结构也保存下来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1987年就将波托西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波托西:16世纪全球最大工业城
(从波托西望去赛罗里科山)

波托西:16世纪全球最大工业城
(17世纪,赛罗里科山的地图)




【开矿新法的引进】

西班牙人征服美洲之前,波托西仅为小村落。
1545年西班牙殖民者在附近的赛罗里科山发现银矿后建城,波托西得以迅速发展。
据记载,当时波托西曾有高达6000多座炼银土炉。由于滥采粗炼,致使表层富矿迅速枯竭,白银产量急剧下跌。西班牙国王菲利浦二世急令「秘鲁殖民地」总督佛朗西斯科‧托勒多(Francisco de Toledo,1515 - 1584)采取措施重振波托西。

托勒多采用了当时已在墨西哥使用的银矿石加工技术,矿石用磨臼碾成粉末,然后加入汞提取银。给磨臼输送动力的轮子,依靠上方水管中流下来的水的推力,水则来自雨水和溶化的雪水积存而成的水库。为满足水力粉碎机的需要,托勒多派遣众多工人在高处挖了22个人工湖蓄水。当时安装的130台水力粉碎机至今仍有20余台保存完好。由于托勒多的努力,波托西银矿生产迅速得到恢复,城市也重新日渐繁荣。

波托西:16世纪全球最大工业城
(「秘鲁殖民地」总督:佛朗西斯科‧托勒多)

波托西:16世纪全球最大工业城
(当时西班牙「秘鲁殖民地」的面积几乎与明朝的国土面积相当,秘鲁总督真是权倾一时)




【风光岁月】

自发现银矿的1545年至17世纪下半叶,共有1.6万吨白银被运往西班牙。
西班牙还在波托西设立了先进的皇家造币厂

这座城市的兴旺发达带动了远到布宜诺斯艾利斯和利马等港口城市的发展。
随着城市的发展,吸引了大批移民者。一面是一艘艘满载白银的舰船驶向西班牙本土,一面是一浪接一浪的移民热潮。大家都怀着梦想而来,可是只有极少数人实现了致富的梦想,大多数人仍然穷困。

波托西:16世纪全球最大工业城
(皇家造币厂,现已改为介绍波托西历史的博物馆。
因造币厂象征生财,许多当地人来此向门口的「笑脸头像」祈求发财)

波托西:16世纪全球最大工业城

波托西:16世纪全球最大工业城




【悲惨的奴工】

新工艺需要大量劳动力,托勒多采取了印加帝国传统的『米塔』(mita)劳役制,即奴隶轮流服劳役,经过一段时间可获得自由人的权利的制度。

因为本地劳力不足,殖民地执政当局每年进口1500 - 2000名非洲黑奴,估计总共进口了3万名以上的非洲黑奴

波托西:16世纪全球最大工业城
(此图是1717年的图片,(A)是安地斯山区的骆马,(B)是水力粉碎机,矿石经水力粉碎机磨碎;因银可溶于汞,在(D)靠奴工脚踩使碎银溶于汞,再经(H)的加热蒸馏,使银分离出来。
由于汞含有剧毒,无数奴工因汞吸入、渗入体内而惨死,此法是非常不人道的采矿方式)

波托西:16世纪全球最大工业城
(皇家造币厂的压币磨臼)




【锡矿带来重生】

1650年达到采矿颠峰期不久后,墨西哥的银产量就超越波托西,后来一场传染病又在1719年夺走了2万2000人的生命,波托西的银矿开采进入了没落期。

1825年左右,波托西的银矿濒于枯竭,人口也从高峰时16万衰退至仅余8000人。
直到20世纪的锡矿开采才把贫穷的波托西救了出来,逐渐发展成今日人口13万的规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