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10几层的「象牙球」是怎么雕的?

标签:
历史清朝象牙球创意 |
分类: 历史 |
我曾在故宫博物院看过清朝10几层的「象牙球」,
惊叹其鬼斧神工,却想不通是怎么雕的。
其实它的原理很简单,
但制作相当繁复、工艺要求极高……
【名称】
这10几层的象牙球,正式名称为『牙雕套球』。
早在宋朝就已出现3层套球,当时称为『鬼工球』。
乾隆时已达10多层,清末达到25层,目前能达到62层。
中国的牙雕套球,是世界雕刻界中一种极特殊的技艺。
【制作过程】
制作牙雕套球,须先打磨好一颗象牙球。
将各层不镂空的部分,依次转到大孔的位置,
从大孔伸入刀具进行雕刻,完成内层的加工。
大小刀具有上百把,最小的刀刃只有1至2毫米长,
雕一个牙球,这上百把刀具全部都要用上。
分层进刀要凭经验、凭感觉,而且要全神贯注、心无杂念。
【北方 vs. 南方】
故宫博物院所藏的牙雕套球,都出自广东工匠之手。
历代北方的工匠都曾尝试牙雕套球,但北方气候干燥,制品极易脆裂。
所以,牙雕套球的技艺一直是在广东发展。
【翁家蛋】
翁耀祥,广州人,翁家牙雕套球的第五代传人。
嘉庆年间,翁耀祥的高祖父翁五章镂雕了11层牙雕套球,
成为广州近代象牙球镂雕工艺的领头人,从此业界便有「翁家蛋」之美称。
翁耀祥不断钻研,终于雕出62层象牙球,
不仅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也使「翁家蛋」在业界的领先地位得以延续。
备注:
现在,象牙已禁止买卖,相关新品都是用仿象牙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