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海真的不红吗?

标签:
知识地理旅游红海 |
分类: 地理 |
红海,是介于阿拉伯半岛和非洲大陆之间的狭长海域,
旅行社关于红海的简介几乎都是强调那里『海水清澈碧蓝、灿烂的海底世界深受潜水人士喜爱』。
近年,国人去埃及旅游的人数大增,许多人除了游览尼罗河沿线,也会到红海的海滨游玩,不少人在旅游的文章都提到海水「不红」为何却叫「红」海的困惑,还附了照片佐证,当地导游也无解,因为他们也没有看过红海真的红过。
【维基百科的说法】
《维基百科》说:
『红海是直接由希腊文,拉丁文,阿拉伯文翻译过来,和海的颜色没有关系,红海并不是红色的。可能的来源包括:季节性出现的红色藻类;附近的红色山脉;一个名称为红色的本地种族;指南边(对应黑海的北边);红地的海(古埃及称沙漠为红地)等。』
【目击者的惊骇】
Izzy
Bee是以色列人,他到过位于西奈(Sinai)半岛红海边的渡假胜地Nuweiba六次,2007年在海边第一次目睹红海束毛藻引发的「赤潮」,让他感到非常惊骇。
《维基百科》关于红海名称由来列了许多说法,似乎只有「红色藻类」才是正解。
【红海束毛藻】
红海束毛藻,学名:Cyanobacteria
Trichodesmium Erythraeum
属蓝藻类,但体内的藻红素含量很高。大小一般为3×(0.2~0.3)
mm,它们的植物群体虽则很细小,但大量繁殖时,成群成团地漂浮在海面,可以把海水「染」成红色。红海束毛藻的群体容易死亡分解,藻体死后,海水发出阵阵腥臭味,这就是赤潮。一般于早春或晚秋季节发生在近岸海域。

红海束毛藻在中国的南海、东海沿岸也常见,由于赤潮来自太平洋东面,所以福建沿海的渔民称它为『东洋水』。赤潮的出现,常常给海中生活的动植物带来灾难。如果正好海面无风、天气闷热,红海束毛藻就会大量繁殖,赤潮就可能延续一个月之久。红海束毛藻大量繁殖之后,随之而来的就是大批的死亡,藻体被分解,产生硫化氢等毒素,对海洋中的紫菜危害很大,海里的软体动物,如蛏、蛤之类也会中毒而死。
【红海简介】
红海是印度洋的附属海。长约2100多公里,最大宽度306公里,面积约45万平方公里,平均深度558米,最大深度2514米。北段连「苏伊士运河」与地中海相通,南端有曼德海峡与亚丁湾相通。红海的整个海域较为闭塞,海水不易与地中海和印度洋的水体进行交换,周围又很少有河流注入,同时降雨少、蒸发量大,因此红海变成世界含盐度最高的海洋。
红海是「年轻」的海,大约2000万年前,阿拉伯半岛与非洲分开,诞生了红海,所以,两岸的地貌很相似。非洲板块与阿拉伯板块间的裂谷,沿红海底中间通过。
在近300-400万年来,两个板块仍继续分裂,两岸平均每年以2.2厘米的速度向外扩张。红海正在不断加宽,将来可能成为新的大洋。
前一篇:甘肃的古罗马军团后裔
后一篇:24节气,是阳历还是阴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