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客栈

标签:
知识历史客栈旅游 |
分类: 历史 |
客栈,是中国古装片的重要场景,因为这里是各类人物的汇集点,平常不会产生牵连的书生、各门派侠客、商人、老外(西域来的)、捕快、员外家小姐……通通可能在此投宿;故事宜动宜静,一见钟情、秉烛夜谈皆可,即使大打出手也有桌椅齐飞、酒瓮蹦裂增加气氛。
古装片的客栈规模都不大,基本成员:老板、掌柜、跑堂(店小二)、厨子、杂役数名。
最小的店,只有黑心老板娘和一个厨子,两人共同谋财害命。
其实,古时候也有大饭店,明末清初的著名文学家张岱(1597-1679)《陶庵梦忆》卷四《泰安州客店》提到:
400年前,这座位于泰山山脚的客店,与现今五星级大饭店相比绝对不徨多让,只是古装片的编剧们没注意这个好素材。
店房等级,即使是现代的饭店也无统一标准,
虽名为总统套房、VIP套房、尊龙套房……,但质量差异颇大。
古代客栈房间等级,也是各客栈自行命名。
一般名为:天字号、地字号、人字号,小说里也有出现「玄字号」,
也有分上房、中房、下房,通常【天字第一号】应该就是该客栈顶级房间。
古代客栈对于服务质量的要求远不如现代饭店,店家总是「衣帽取人、唯利是图」,例如:戏剧里常出现进京赶考的穷书生投宿客栈,店小二谎称只剩上房一间,却是带至下房,穷书生只得花上房价格的冤枉钱。朝廷钦犯,店小二带他们睡到柴房、马圈,以掩人耳目。楚留香之类的顶级大侠,则当然是住美女房客隔壁的【天字第一号】。
客人前来投宿时,店小二按照当时的社会风俗,分别对不同地位和身份的人给予礼貌的称谓。譬如对富家子弟称「相公」、年长者称「公公」、小官吏称「客官」、军士称「官长」、秀才称「官人」、平民称「大哥」等。在对来店客人身份的观察上,店小二是具有独到之处的。
住宿登记,是地方警察单位维护社会治安的重要参考,古今中外皆然。远在战国时期,旅客住店就要按照政府颁布的住宿制度办理手续。商鞅变法中有关于旅店接待客人要查验「旅行凭证」,否则店主连坐的律令,这是中国最早的旅店住宿制度。到元代时,客来登记、客走销簿的住宿制度在全国各地已普遍实施。
戏剧里大侠们从来不用「check-
in」,只需从怀中掏出银子往桌上一摆,吆喝一声:『上房一间』,店小二吓得发抖连忙称是,这样的画面实际上是很少发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