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如何转变员工的态度

标签:
陈玺竹陈玺竹国家二级心理咨陈玺竹心理讲师积极心理学 |
分类: 管理心理学 |
转变员工态度是指管理人员把员工消极的态度转变为积极的态度,把员工较弱的积极态度转变为较强的积极态度,或者把员工较强的消极态度转变为较弱的消极态度的过程。
转变员工的态度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条有效途径,对于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也有助于企业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建立企业内部和谐的人际关系。
影响员工态度转变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即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外部因素主要包括人际影响、企业内部的信息沟通、企业文化等因素;内部因素主要包括员工的认知、需要、个性心理特征等因素。
外部因素主要包括如下三个方面:
(1)人际影响。员工在企业中工作和生活,其上级、下级、同级、客户以及与之交往的其他人员的观点、意见、态度,对员工态度的转变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具有权威的上级、关系密切的同事以及企业中非正式组织的领导。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人之所以会改变他自己,是因为以他人作为参照系来对照自己的行为。
(2)企业内部的信息沟通。企业内部的信息沟通是影响员工态度转变的一个重要因素,信息沟通包括对每一个员工进行信息传递和对所有的员工进行信息传递,其目的都是为了转变员工的态度。企业内部的信息沟通对改变员工态度结构中的认知成分具有重要的影响。
(3)企业文化的影响。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内形成的独特的文化现象、价值观念、历史传统、习惯、作风、价值准则、道德观念和生产观念,通过这些文化,企业内部各种力量统一于共同的指导思想和经营哲学。员工的态度要受到企业文化的影响和制约,作为企业的一员他必须维护和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等企业文化。可以通过培育企业文化来转变员工的态度。
内部因素主要包括如下三个方面:
(1)员工的认知。员工对原先态度对象认知得越深刻,员工态度的转变就越困难。一个人对某事所持有的信念与态度会影响到态度改变的进程。若员工只有意念而未行动,则较容易改变;而既有意念又有行动,则较难改变;若不仅有意念而且又做公开表态,则有更大的抗拒性,特难改变。因此,要针对员工的原有态度强度,采取适当的方法来改变它。
(2)员工的需要。如果新的态度对象能够满足员工的需要,并能消除由行为的内驱力而引起的紧张状态,员工在情感上就比较容易接受,便形成积极的态度,从而使原有的态度得到转变,反之,员工便会形成消极的态度,不利于原有态度的转变。
(3)员工的个性心理特征。员工的气质和性格对员工态度的转变有着重要的影响。一般认为气质为胆汁质、多血质的员工态度转变比较容易,而粘液质、抑郁质的员工态度转变比较难;性格外向的员工比性格内向的员工态度转变更容易些。一般情况下,低自尊、低智力、低自信者,易被说服。高智力者易受强调理解的信息的影响,低智力者则易受强调顺从的信息的影响。就自尊而言,人们普遍认为,高自尊者比低自尊者不易被说服,因为高自尊者很看重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自信心很强,对外来的说服和冲击会强烈的加以抑制。而低自尊者则相反,不大在乎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当遇到外在压力或强大的说服者时,很容易放弃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另外,刚刚从学校毕业的年轻人,充满热情,求知欲很强,也容易改变自己的态度和观点。
http://s3/mw690/001XVez5zy7vFqDsMv052&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