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总是感到孤独,无法获得亲密感

标签:
育儿中国亲密感感受表达 |
分类: 常见家庭困扰解读 |
我总是感到孤独,无法获得亲密感
我总是感觉和别人交往时,一开始很好,慢慢地就好像距离挺远的,当我想拉近关系时,发现很难,总像隔着什么似的,常常感到孤独。一开始,我以为是别人的问题,慢慢地我发现,这种感觉总是反复出现,也不知是怎么回事。
这是出现在中国家庭解决方案课题组(THS)的工作坊中的一幕,参加的人都有一个共通的困扰:为什么我总感到孤独?如何才能获得亲密的感受?
http://s11/bmiddle/6b61b3cag94c7c01fab8a&690
当我们和别人交往时,往往会交替出现“想和别人更亲近”,“想和别人保持距离”的双重需求。每个人都有自己习惯的应对经验。
6岁前,在我们的原生家庭里,父母之间、父母和我们之间的关系,会给每个人很多“亲密经验”,如果父母的关系比较和谐,比较恩爱,对自己在情感上有较多的亲近感受,那么我们会获得很多“亲密经验”,会知道如何和别人靠近。
但如果,在下列情景下:
小时候父母经常争吵
父母对自己更多生活上的照顾,少有情感的亲密感
当孩子表达“真实感受”时,受到父母的指责、纠正、不满等
从小因各种原因未和父母一起生活的孩子
在这些家庭情景里,都可能意味着,我们会获得较多“保持距离”的经验,而缺乏如何和别人更亲近的经验。
当我们长大后,因为我们保持距离的经验很多,而对亲密经验的感受过少,以至于在现实生活中,这些熟悉的经验会成为我们常常使用的方式,进而反复加强,而对缺少的那方面,往往会感到有难度,甚至不知如何去做才能获取。
这种方式,常常会带来和别人保持“距离”的结果:
我们隐藏自己的真实感受,也就是,我不告诉你我真实的感受,那么对方往往需要猜测,发生误解的概率增大,以至于距离增加,对方会慢慢放弃推测,直至情感忽视,我们会感到越来越孤独。
这也意味着:如果我们想拉近关系,获得亲密感,有一种重要的经验就是:
我们会尝试着表达自己的真实情绪和感受。
但这可能和大多数人原有的看法相反,因为大多数人认为,似乎我们表达真实感受,会产生“不好”的结果,其实这只是一种“儿童期经验的总结”:
我表达真实的感受了,妈妈可能表现出:指责、不满、试图纠正、试图告诉我这种情绪是不好的、妈妈似乎不喜欢我了,或者,没有人注意到我的表达了,没有人有反应……
小时候的我感到很害怕,糟透了,直接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结果不好啊!
保持距离,成为我们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如果我们想要保护的欲望越强,我们就越来越需要掩藏,越来越感到孤独。童年的经验我们依旧在重复,也依然获得了相同的结果:不表达真实感受,保持距离。
事实上我们曾经害怕的情景可能会发生,也可能和我们预想的完全不同。在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对亲密关系的需求,此时,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看似危险,却可能是我们和对方相通的最有效途径,打开自己的过程,也在给别人走近我们打开通路。
如果你想获得亲密感,在相处过程中,说出你的真实感受吧,如果你在亲密之后,还想保有自我的感受,就使用保持距离的方式吧,相信这个我们一直都很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