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再一次被抛弃

标签:
中国抛弃小女孩对待感受育儿 |
分类: 常见家庭困扰解读 |
我再一次被抛弃
这是一个很美的成年女性,事业上有进取心,工作还算顺利,感情生活刚刚经历了离婚,因为前夫的外遇,她选择了离婚,带着一个3岁的女儿。咨询的目的是因为对前夫的怨恨,以致于离婚后,每次因为孩子和前夫交涉时,都很不愉快,她想解决自己的“不愉快”。
当我们探讨前夫出轨带给自己的感受时,她的脸有些异样,“我觉得自己被抛弃了”,她很艰难的说出这句话,羞辱感使她只能选择远离,为了孩子,又不得不见面,她内心充满了攻击性,攻击前夫,攻击男性,甚至会攻击孩子,只因孩子对爸爸的不舍。她也对自己的父母很不满,因为他们给不了自己任何支持,说了还只会增加更多的麻烦。
咨询只进行了一次,她就消失了。
http://s5/middle/6b61b3cag94845352a8c4&690
这一次再见到她,是在3年之后,她后来又找了一个男友,没钱,只是感到对自己很好,而且自己的经济实力要更好,以为这段感情的安全感增加了很多,却不知,在半年前,这个男友也外遇了,而且再次抛弃了自己。
这次,她真的疑惑了,难道自己有什么问题吗?为什么自己找了不同的男人,却经历了相同的“被抛弃”?
随着咨询的深入,她发现,自己小的时候,因为弟弟的出生,她在2岁时就被姥姥带大,直到6岁才回到父母身边,回到家后,她一直觉得自己像是外人。在咨询过程中,当她内心的小女孩被释放时,她感到了这种熟悉的“被抛弃”感,她在亲密关系里,获得了太多如何自我保护,和别人保持距离的经验,就像在一个厚厚的壳里,想和别人有亲密的关系,却发现别的人都很难走近她的内心,即使孩子,也在逐渐远离她。
这种重复体验的被抛弃感,早在童年的感受和记忆都淡忘了,以为自己有了家,就会拥有自己想要的亲密关系,却不知,这些早年的经历,到现在还在深深地影响着自己,成为看不见的“隐藏驱力”,因为“如何和别人亲密”经验的缺乏,以致常常会无意识地采取熟悉的经验模式,和别人保持距离,这样我们以为可以更好的保护自己。
我们关上了自己的“壳”,感受着深深的孤独,也想获得亲密关系,却因为这些自我保护的壳,使别人看不到我们的真实。在别人眼里,我们是坚硬的,防御的,冷的,理智的,抱怨的,不满的,甚至是主动姿态离开的,却不知在这个壳里,有一个还没长大的小姑娘,她的身上还带着伤,她会害怕,没有人看到这个小女孩,即使是这个人自己,因为她常常使用另一个高大的“女人”形象出现在别人面前,小女孩被她放入内心的最深处,这样的女人很容易被别人误解。
因为别人往往看到她“高大”的外显形象,却看不到这个“小女孩的真实需求”,别的人总感到她的距离,她的抱怨,她的不满,却感受不到这个小女孩的害怕和无力。甚至有的时候别的人真的帮不到她,因为这些误解,大多数人都会从她身边走远。
有时候,我们对别人的愤怒,不满,指责,是因为为了避免自责,是因为我们对自己很不满意,甚至会生自己的气。
童年的父母已经远去,但父母的影响,却内化进了我们的内心,我们常常不能觉察。早年父母对待我们的方式,往往我们成年后,也会这样对自己。
如果我们曾经感受到被父母抛弃,长大后,也许我们会放弃自己的“主动权”,变成别人的随动者,我们会不停地抱怨,怪别人,怪别人没有按照我们预期的方式对待自己,别人应该受到指责,惩罚,好像自己是个被动的小孩一样,好像每一步我们都不是自己选择的,而是被动的随动者。
当我们不能觉察这些“隐藏的驱力”时,我们还在童年的父母影响力之下,很多体验会被重复经历,我们越排斥的父母特点,会一点点在自己身上出现,我们也会重复父母的教养经验来对待自己的孩子,也许我们已经极力克制不想,但生活上的照顾,代替不了情感的忽视和误解,我们甚至不了解自己孩子的内心需求,就像当年的妈妈不了解自己一样,我们会以自己认为爱的方式,却不是孩子所需要的方式对待孩子。
代际之间的影响,就这样被重复体验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