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行善之智慧

(2013-10-07 22:04:31)
标签:

母系鲁

法语法印

文化养生

行善

智慧

文化

分类: 母系鲁文化修持及心得

    本地的一个法语法印的学员去给一个病人调理身体,事先说好如果调理有效,对方酌情给点辛苦费,病人也同意了。调理几次之后,效果还挺好。有一天这个病人和一个学佛的朋友谈到法语法印,那个学佛的朋友说了一句:“学佛的还要收钱啊!”
    从那以后,那个病人便有意疏远了。
    这样的事情,类似的事情,发生过很多起,这让我想起了《吕氏春秋》里提到的“子贡赎人”这个故事。
    相传鲁国有这样一道法律:如果鲁国人在鲁国之外的诸侯国见到自己的同胞沦落为奴隶,只要把人赎出来恢复自由,回国后即可获得鲁国给予的补偿。
    子贡师从孔子,道德和学问和寻常人自然不一样,他把鲁国人赎回来后,觉得这是应该的,没有接受鲁国给予的补偿金。孔子听说之后,跟子贡说:“子贡啊,这就是你的过失了!圣人做事,可以用来移风易俗,教化百姓,不仅仅是自己个人的行为。现在鲁国富人少而穷人多,子贡你赎人领取国家给的补偿金,对你个人而言并没有任何损失;但是因为你不领取补偿金,鲁国的其他人就不再去赎人了。”
    后来孔子的另一个学生子路救了一个溺水的人,被救的人非常感激,送了子路一头牛,子路坦然接受。孔子听说后,非常高兴地说:“从此鲁国人一定会有很多人愿意去救溺水的人了。”
    子贡赎人不求回报,看似道德高尚;子路救溺坦然受牛,看似人品有瑕,孔子的评价却正好相反。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孔子能见微知著,看得很远很深,他看到子贡不要补偿金的后果:因为子贡不领取补偿金,无形中拔高了赎人这个义举的道德标杆,鲁国的其他人再去赎自己的同胞的时候,就会陷入两难:如果要国家的补偿,别人就会把他和子贡进行对比,从而贬低他的义举,甚至嘲笑他讥讽他。如果不要国家的补偿,那么很多人就会因为承担不了这个义举的代价而退缩。久而久之,结果就是愿意出钱赎同胞的人就会越来越少。孔子认为子贡的行为是把“义”和“利”对立起来,所以不但不予褒扬提倡,反而批评。
    那个学佛的朋友,你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呢?你愿意学子路还是学子贡?做善事收应得的报酬就不是做善事吗?是不是损己利人才是真正的行善?你希望做善事的人是越来越多还是越来越少?

************************
附《子贡赎人》原文(出自《吕氏春秋•察微篇》):
    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於诸侯,有能赎之者,取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而让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夫圣人之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导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己之行也。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多,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鲁人必多拯溺者矣。”

 

广西南宁母系鲁  赖唯彪(联系方式:13877117320)
2013年9月11日

 

推荐学习母系鲁文化养生-法语法印:

古法文化养生,无药康复调理;
简单方便易学,绿色无副作用!
全家一人学会,节省医疗高费;
有病早点知道,大病也能防治!
疗效是硬道理,童叟全都不欺;
让病人少受罪,能造福全社会!
学习使用受益,利己利人利民!
劝君快来学习,实践方出真知!

(清坤 归真)

附注:
(1)
母系鲁文化-法语法印(佛门修持治病秘法)
:就是药师佛之人间佛药,也是关于语言和念力的一门上乘科学,对身体可解除病痛,对心灵可高尚品德,在人格成长和智慧提升上引领你与时俱进节节高!国家儒医研究院副院长徐峰先生是母系鲁文化-法语法印的唯一传承导师。详情请浏览:母系鲁绿色文化养生网站:www.muxilu.com
(2)
法语法印初级班:内容共10卷,第一次学习时间两天,两次复训机会(每次复训也是两天),无数次的共修机会,只要具小学毕业识字水平就可学会。实践50人次可上中级班。另外法语法印还有修持课和生命能量课。在此呼吁:亲近母系鲁文化-法语法印,共享心灵与健康之无上殊胜盛宴吧!福建省欲知详情或有意体验者,推荐加入“泉州文化养生爱好者”群(http://www.dupao.com/GroupHome.aspx?gid=51),踊跃参加此群主办的活动。联系地址: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津淮街东段千亿商业街3号楼(东北座)3-2051
——文化养生便民服务小屋。联系手机:13850772848(清坤)。
    更多精彩分享,敬请登陆法语法印总博客:http://blog.sina.com.cn/fayufayin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