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问题的提出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我国的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代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十分重视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他说:“一切有成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苏霍姆林斯基则指出:“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可见,学习兴趣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十分重要作用。可是我们农村家长观念的淡薄,认为学好学赖无所谓,学不好有地种,不重视对学生的早期教育,不注重对孩子智力的早期开发和兴趣的培养,有的家长初中都没有毕业,再加上时间长的淡忘,不能协助老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农村忙的时候忙着种地,铲地、收庄稼,闲下来打麻将,玩扑克,喝酒等不能对孩子形成正面教育,孩子虽然坐在课堂上,但是人在曹营心在汉,想与课堂学习无关的,上课时昏昏欲睡,无精打采,课下生龙活虎,异常活跃,上课不专心听讲搞小动作,任何物品都能成为他的玩具,上课交头接耳,说悄悄话,学习气氛不浓,课堂死气沉沉,老师提问回答问题,答非所问或不知所云,作业认真不完成,或者不完成,无疑是学习没有兴趣的表现,这些表现严重的影响了学生成绩阻碍了学生的发展制约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通过多种学科,多渠道多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在我们正处于知识爆炸的年代,知识匮乏将是将是新时代的文盲,个人发展的空间有限,不能促进社会的进步,然而喜欢学习便能成为立足社会的不竭动力。我们研究的课题就是我们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我们要想解决问题,就要想各种教学手段和教育方法来解决,教师在不断的思考和实践中成长。众人拾柴火焰高,人多智慧广,遇到的问题在大家共同商讨下能够有优化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学校立足的根本是要有学生,我校学生人数逐年减少,当没有学生的学校,学校将要发展不了。在教育行政部门倡导集中办学的理念下,我乡的生源几乎都挤进城里学校或者外校,所剩生源很少。我县的二次并校民族小学和县城附近的几所学校多数老师都通过考试进入到民族小学,还有一部份教师在家待岗,这就说明老师的饱和。如果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但没有生源,学校不能发展,老师也将面临待岗的问题。
(三)理论意义:
“学习兴趣”的界定: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经常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多次获得成功的满足,逐渐形成了一种比较稳定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望。因此它是一种潜在的素质,它能激发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倾向,它是克服困难、推动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它是求知的起点,是思维培养和能力提高的内在动力。它能调动、激发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学生对学习有无兴趣,学习效果是截然不同的。有兴趣,就能主动学习,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没有兴趣,就会被动应付。从对学习的促进来说,兴趣可以成为学习的原因;从由于学习产生新的兴趣和提高原有兴趣来看,兴趣又是在学习活动中产生的,可以作为学习的结果。所以,学习兴趣既是学习的原因,又是学习的结果。据统计,兴趣在一切活动中处于轴承地位,如:形成好成绩的各种因素的比重是:学习习惯占33%,兴趣占26%,智力占15%,家庭影响占5%,其它占25%,所以我们不能忽视学习兴趣的培养。
学习兴趣是影响各门学科学习的重大因素,因此,从所有学科的第一课时开始,就应该根据教学条件、学习情况、课本、教师所用教学法体系以及所依据的教学理论,有计划地、持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 四)国内外研究领域现状
“兴趣”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古今中外的教育先哲们关于这一课题的见解很多。从古希腊的苏格拉底、亚里斯多德到古罗马的西塞罗,从德国的赫尔巴特到美国的杜威,从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到近代的蔡元培、鲁迅、陶行之以及当代的特级教师于漪等,都在不同的年代,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和体会,论述了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
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活动都要依赖于兴趣。”这句话真知灼见地道出了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并伴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人们进行活动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内部动机。
古今中外凡是取得巨大成就的人,无一不是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产生浓厚的、强烈的兴趣。
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入门的阶梯,兴趣孕育愿望,兴趣滋生动力。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借鉴先进的教学理论及心理学、教育学的成果,借鉴网络教育教学资源,借鉴兄弟学校的实践经验,根据新的课程标准,根据教育教学实际,针对年级学生特点,针对个体差异的特点:制定如下研究内容:
1、展开对学习兴趣的调查。
2、学习教育学和心理学。
3、探索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方法、培养途径。
4、研讨如何创设学习环境,营造学生乐于参与的学习实践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5、探讨开展哪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加强学生的学习;提升学生对学习的认识。
三、研究的方法,具体措施及实验步骤
(一)研究的方法
文献法:广泛收集整理文献资料。
行动研究法:制定研究方案,通过学生实践情况进行分析,再研究调整重新进行实践。并将经验总结、记录,形成有价值的文字。
问卷调查法:深入班级,深入学生个体,就学生学习现状进行调查,找准问题所在,明确研究对象。
(二)研究的措施
1、教师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业务素质和科研能力。打铁需得自身硬,我们必须具相关的备理论基础和知识底蕴,才能解决我们所遇到的问题。
2、以课堂为依托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必须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使教学活动从偏重于灌输知识转变为有意义传授知识、激发情感、培养能力相结合的活动。特别是在语文、数学等教学活动中,既要对孩子的学习行为严格要求,又要创设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活动情境,激发孩子主动学习,积极探究,在孩子主动求知的过程中指导学习方法,并以新颖有趣的形式呈现,让学生熟记于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在各项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以习惯促兴趣。日常教学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能力、塑造学生人格的主阵地,从点滴做起,从学习过程的每一个细节入手,及时强化,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4、加强家校合作,争取家庭的积极配合。一方面,要积极向家长宣传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兴趣的重要意义和具体要求,动员广大家长一起来做好这项工作。另一方面,要通过家访、、家校联谊活动等多种途径,加强与家庭的联系,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让家庭和学校形成合力。
(三)实验步骤
计划在我校本部一至六年级全体学生和教师中开展研究,研究周期为3年。
1、准备阶段:(2011年10月—2012年8月)
(1)确立课题成员(2)制定课题实验方案(3)组织学习(4)召开开题会
2、实施阶段:(2012年8月—2014年3月)
(1)开展问卷调查(2)按课题方案进行研究(3)进行实验阶段成果总结(4)进行课题中期检查
3、总结阶段:(2014年3月——2014年10月)
(1)阶段情况汇总与整理(2)对实施情况提出建议和改进措施(3)撰写研究报告、论文。
4.实验成员
课题负责人:陆焕杰
成员: 孟丽红 刘长春 张莹 何玉红 陶慧颖 郝秀岩 关波 李洪涛 辛秀芝 盛贵壮 何健 卢晶 齐晓苹 杨卫东 宋修林 宋龙 时金秀 赵永胜 刘荣华 宋修川 宋通敏 李刚
陆焕杰负责例会的主持和材料整理
何玉红负责材料的收集
张莹负责学习、会议的记录
四、预设研究成果及其成果名称
1、每个阶段的阶段性总结。
2、中期研究报告。
3、经验总结、论文、案例集。
4、课堂实录。
5、结题报告。
通过实践研究得出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和手段在本校铺开,让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少走弯路,把更多的实践和精力投入到教学的其他方面。
成果名称:
《激发农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有效性的研究》
五、申请课题研究经费:
学校给提供全部研究经费。
六、已有条件和保障措施
1、我校的教师队伍年轻化,有精力和热情。老师的学历比较高,有的第一学历是本科的,有的进修本科,有一定的知识底蕴。学校的老师团结,人心齐泰山移。精诚团结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我们有信心研究该课题。
2、学校我图书室和网络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
3、学校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约束老师的不作为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