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名家 张二奎 &nbs

标签:
文化历史 |
分类: 桃城故事 |
张二奎自幼好戏,常出入票界,因嗓音宏亮遂以演唱为业,很快成名,后出任“四喜班”主演和领班人。他“嗓音宏亮,行腔不喜曲折,而字字坚实,颠簸不破”。在演唱、说白的声腔字音上,更多地吸收了北京的一些语音特点,时称“京派”或“奎派”。他擅演的剧目有:王帽戏有《金水桥》中的李世民、《取荥阳》的汉高祖、《取成都》 《黄鹤楼》的刘备等。《问樵闹府》(饰范仲禹)、《捉放曹》(饰陈宫)、《桑园会》(饰秋胡)、《四郎探母》(饰杨延辉)、《五雷阵》(饰孙膑)、《断臂说书》(饰王佐)、《南天门》(饰老院公)、《清官册》(饰寇准)、《打严嵩》(饰邹应龙)、《天水关》(饰诸葛亮)、《上天台》(饰刘秀)、《打金枝》中的郭子仪、《取荥阳》 《大登殿》 《回龙阁》(《回龙阁》)中的薛平贵、《五雷阵》及《四郎探母》中的杨延辉等,武生戏以《施公案》及连台本戏《彭公案》和《永庆升平》中的短打戏最佳,在《恶虎村》中扮演黄天霸。此外,他在《牧羊卷》 《桑园会》等戏中的表演也颇为精彩。其演唱中不仅以唱工见长,而且十分注重作功气派,当时流传着一首歌:“四喜来个张二奎,三庆长庚皱皱眉,和春段二不上座,急得三胜唱两回”。张二奎与余三胜、程长庚被咸丰皇帝并称“老生三杰”。 张二奎为京剧的形成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张二奎之前,四大徽班之一的春台班艺人余三胜,以独具特色的"花腔"倾倒了京师戏迷,后来张二奎横空出世,他以堂皇的气势、洪亮的声腔,赢得了大量年轻观众,成为年轻戏迷的偶像。当时一首打油诗唱道:"时尚黄腔喊似雷,当年昆弋话无媒;而今特重余三胜,年少争传张二奎" 。咸丰初,张二奎自立“双奎”戏班,并当选为精忠庙会首。张二奎寓号为“忠恕堂”。同治年间的武生俞菊笙、老生杨月楼均为“忠恕堂”弟子。二奎身后萧条,张二奎有一子一女,女儿许配著名京剧艺人蕴华堂主人武旦张芷芳为继室。其孙张鸣才,在光绪年间以唱老生闻名。有子名万年,习丑,后在北京宣南石头胡同开设茶馆为业,死于光绪年间,由梨园界资助才得安葬。
由于张二奎这颗梨园巨星过早陨落,关于他的史料和传说比与其同时代的余三胜、程长庚少得多,但值得肯定的是,他热爱戏剧事业,因之而失去功名,又因之而取得巨大成就,他代表衡水人为京剧艺术的形成做出了突出贡献。如今,余三胜、程长庚都有传记传世,而唯独与他们同领风骚的张二奎没有,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