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一、要点梳理
句子的成分有六种——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其中基本成分是:主语、谓语、宾语,补充成分是:定语、状语、补语。
句子成分的符号为主语=、谓语-、宾语~、定语( )、状语 [ ]、补语< >,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之间可用‖划开。
一般完整的句子成分排列归纳为:
(定语:修饰主语)主语 (状语)谓语(补语)+(定语:修饰宾语)宾语(补语)
(一)主语
1.多表示人或事物。作为被陈述的对象,在句首能回答“谁”或者“什么”等问题。
例1:今天晚上‖特别冷。
例2:[明天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走出戈壁滩了。
2.以动作、性状或事情做陈述的对象的主语句。
例如:笑‖是具有多重意义的语言。
(二)谓语
是对主语的叙述、描写或判断,能回答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等问题。
1.动词性词语经常做谓语
例1:他‖[只]答应了<一声>。
例2:南海一中‖留下<过>(许多人)的梦。
2.形容词性词语也经常做谓语
例1:太阳‖热烘烘的。
例2:人参这种植物,‖娇嫩<极了>。
3.主谓短语做谓语
例如:这件事‖大家都赞成。(主谓短语)
主语谓语
4.名词性词语做谓语(这种情况很少见,有一定的条件限制,可参考文言文中的判断句)
例1:鲁迅‖浙江绍兴人。(名词短语)
主语谓语
例2:她 ‖大眼睛,红脸蛋。(定中短语,表容貌)
主语谓语
(三)宾语
是动作的对象或承受者,常位于及物动词或介词后面。宾语可由名词、代词、数词、名词化的形容词、不定式、动名词、宾语从句等来担任。
1.名词性宾语
这种情况较普遍,多数动词只能带名词性宾语,如:给、读、写、讲、修建、交流、挖、交换、校对、跟随等。
例如:玫瑰花我给你们俩十朵,给你紫红的,给她粉红的。
2.动词、主谓短语做宾语,它们充当宾语有一定条件,如:感到、加以、认为、觉得、希望、企图、建议、允许、提议、给以等。
例1:最有效的防御手段是进攻。(动词作宾语)
例2:谁说女子不如男?(主谓短语作宾语)
(四)定语(“的”定语的标志)
1.描写性定语,多由形容词性成分充当。
例1:(弯弯曲曲)的小河。青春气息。(风平浪静)的港湾。
2.限制性定语:给事物分类或划定范围,使语言更加准确严密。
例1:(晓风残月中)的长城。(野生)动物。(古城大理)的湖光山色。
3.助词“的”:定语和中心语的组合,有的必须加“的”,有的不能加“的”,有的可加可不加。
(1)单音节形容词作定语,通常不加“的”。
例1:(红)花、(绿)叶、(新)学校、(好)主意等。
(2)双音节形容词作定语,常常加上“的”,特别是用描写状态的词。
例2:(晴朗)的天、(优良)的传统、(动听)的歌声、(粉红)的脸等。
(五)状语(“地”状语的标志)
1.描写性状语:主要修饰谓词性成分,有的是描写动作状态,有些是限制或描写人物情态。
例1:他[突然]出现在大家面前。小李[很高兴]地对我说。
2.限制性状语:主要表示时间、处所、程度、否定、方式、手段、目的、范围、对象、数量、语气等。
例1: [午后],天很闷,风很小。
例2:[白]跑一趟。(方式)
例3:她的身上[净]是水。(净=全,表范围)
3.助词“地”:助词“地”是状语的标志。状语后面加不加“地”的情况很复杂。
(1)单音节副词做状语,一定不加,有些双音节副词加不加“地”均可。
例如:“非常热︰非常地热”
(1)形容词里,单音节形容词做状语比较少,大都也不能加“地”。
例如:“快跑、苦练、大干”
(3)多音节形容词有相当一部分加不加都可以。
例如“热烈讨论︰热烈地讨论/仔细看了半天︰仔细地看了半天”
(六)补语(“得”补语“的标志)
1.结果补语
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结果,与中心语有因果关系,补语常用的是形容词,少数用动词。
例1:这个字写〈错〉了。
例2:她哭〈红〉了双眼。
例3:上课前十分钟你得叫〈醒〉我。
2.程度补语
程度补语很少,限于用“极、很”和虚义的“透、慌、死、坏”等,表示达到极点或很高的程度,也可以用量词短语“一些、一点”表示很轻的程度。谓语中心语多是形容词。
例1:心里痛快〈极〉了。
例2:这几天真是烦〈透〉了。
例3:这家伙讨厌〈死〉了。
例4:比上次要好〈一点〉。
3.状态补语
表示由于动作、性状而呈现出来的状态。中心语和补语中间都有助词“得”。
例1:有的同学对许多问题想得〈太简单,太浅〉。
例2:讲的人讲得〈眉飞色舞〉,听的人听得〈津津有味〉。
例3:他高兴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4.趋向补语
表示动作的方向或事物随动作而活动的方向,用趋向动词充当。
例1:远处传〈来〉了他的笑声。
例2:所有的同学都坚持〈下来〉了。
例3:人绝不能轻易把生命交〈出去〉。
5.数量补语
表示动作发生的次数,动作持续的时间,或者动作实现以后到目前所经历的整段时间。
例1:看了<几遍>。
例2:等了<一会儿>。
例3:来了<两个月>。
6.时间、处所补语
多用介词短语来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和处所,包括表示动作的终止地点。
例1:她生〈在南海〉,却不知道死〈在何方〉。
例2:这件事发生〈在2008年〉。
7.可能补语
这种补语的中心语主要是动词,也有少数是形容词。补语有两种,一种是用“得”或“不得”充当,表示动作结果能实现或不能实现,另一种是在结果补语或趋向补语和中心与之间插进“得/不”,表示动作的结果、趋向可能不可能实现。
例1:这个东西吃〈得〉吃〈不得〉?
例2:作业一定要认真做,马虎〈不得〉。
例3:看得清楚,看<不>清。
二、练习题
1、根据语法知识为例句同时加上状语和定语,不合要求的一项是()
例句:我走出了教室。
A.轻轻地,我走出了安静的教室。
B.铃响以后,我跟着同学走出了教室。
C.失败的我讪讪地走出了教室。
D.我很快地走出了这个闹哄哄的教室。
2、主谓短语充当谓语的一项是()
A.他身材高大。
B.他的身材高大。
C.他有高大的身材。
D.身材高大的就是他。
3、为下列长单句提炼主干,正确的一项是()(3分)
饱含原始宗教、哲学、文学的悠悠岁月的滋养下,中国的诸子百家从组织的有序性、参与的严整性、活动的集中性、内外的可辨识性、不同时空的统一性这五个方面站立起来向世人宣告了自己的主张和思维习惯。
A.原始宗教、哲学、文学的滋养,诸子百家站立起来。
B.诸子百家站立起来宣告了主张和习惯。
C.中国的诸子百家站立起来向世人宣告了自己的主张。
D.诸子百家从这五个方面站立起来向世人宣告了自己的主张和思维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