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辅故事
(2022-03-21 10:44:11)俄乌持续交战,随着战事变化,整个世界各种力量的各种较量错综复杂,一切都处于不确定性。
乌克兰首都基辅,这个地名一次次出现在每日战况里。战火硝烟,不必看照片,世上没有不残酷的战争。而对于我,“基辅”这个词却触发了一种复杂的思绪。
那是和平年代的一个傍晚,一切歌舞升平。我到北京,中广协的曹璐老师热情相邀,晚上和几位熟悉的广电界专家,到“基辅罗斯”餐厅,去听歌、吃饭。热情、善良的曹老师,曾是中国传媒大学的新闻系主任,因工作,我们相识,多年亦师亦友。曹老师是书香人家出身,上世纪五十年代在中国人民大学读书,生活在她,总是极有情致。在那个时代,听柴可夫斯基,读契诃夫,在大学里接触的,更多的是是前苏联那节奏激扬的歌曲。
工作时,记得我们第一次相遇,曹老师就说:“你到北京时,我带你去老莫,要不,带你听歌。”“老莫”——莫斯科餐厅,听歌,卫国战争时的苏联歌曲,在北京,这是一种独有的怀旧情结。曹老师的青春时代,交织着曾苏中友好的记忆,那些浑厚而辽阔的音乐、叙事宏大的书籍、甚至俄国美丽的套娃、苏联布拉吉,一个时代的濡染,造就了集体记忆。当然,这世界变化太快,但那一时期独有的印记,就铭刻在那一代人心灵的最深处。
“老莫,”“听歌。”曹老师的情结,带给我一种朦胧的向往,一晃六七年过去,2012年,有事到北京,退休了的曹老师还记得当年之约,就高兴的约起几位广电界的师长和朋友,一起到基辅聊天、听歌。曹老师请客,不管哪代人,大家都很踊跃,一起说说话、聊聊天,听那令人神往的《喀秋莎》,这是和平年代最美好的夜晚。
在北京一条宁静的巷道里,坐落着“基辅罗斯”餐厅,餐厅一半在地上,一半在地下,远看如树林中的小木屋,质朴而有情趣,走进“小木屋”,是个不小的地下室,里面却是金碧辉煌。顺着楼梯往下走,金色的灯光里,陈列着一幅幅硕大的照片,照片上的人微笑着看着你,这些都是乌克兰和前苏联的的一些声名显赫的国家功勋演员,餐厅里,长长短短的摆着铺着白色餐巾的原木桌子,金发碧眼的服务生在端着各种食物,在大厅里往来穿梭。大厅里来客很多,北京西餐厅很多,能找到这俄式餐厅的人,多是来寻找一个过去的时代。这里没有包间,人们围着桌子,坐在大厅里,四下里人声喧哗,一种热气腾腾的感觉扑面而来。异国情趣的服务生端着乌克兰红菜汤、莫斯科香肠、奶油烤蘑菇、伏特加牛肉串,大列巴,格瓦斯,一会儿就堆满了长长短短的桌子,因为独具特色,这里上座率极高,天天爆满。
能找到这儿的人,找寻的并不都是这些异国饮食,晚上六点,当手风琴响起,几位身穿民族服装的人出现在大厅,金色的头发、蔚蓝的眼睛,服装是苏联电影中常见的服装,带着一种热烈、强悍的民族气质。他们多是前苏联的国家功勋演員。随着前苏联解体,乌克兰的经济持续低迷,为了生活,他们来到了中国,来到了基辅餐厅,这些本当出现在辉煌舞台上的人们,就出现在了熙熙攘攘的餐厅里。没有舞台,没有麦克风,但他们的歌声依旧深情、激荡人心,旋风一般的手风琴和着充满激情的歌声,在餐厅里掀起一个个高潮。俄罗斯和乌克兰人本是一个民族,一开口就是声遏云霄的美声唱法,那穿透力极强的声音,令人回到一个富于激情的年代,使大厅的食客无不动容。几组合唱后,他们轮流走到每个餐桌旁,一张桌子,一首歌曲,他们用歌声与顾客互动,又听到那熟悉的《喀秋莎》了:“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河上飘着柔曼的轻纱;喀秋莎站在那竣峭的岸上,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美丽的歌声、美丽的故事,背后是一次惨烈的卫国战争。歌曲的抒情与战争的悲壮,写就了一个英雄主义的时代。而今,当这歌曲走进了餐厅,点缀着和平时代的灯火,真的令人感到五味杂陈。
在手风琴的旋律里,这些国家级功勋演员像一团热情的火,旋到了我们的餐桌,四人一组,那独具风情的俄罗斯民族服装,和豪爽地微笑,令人仿佛走到过去熟悉的苏联电影里,一个眼睛十分撩人的蓝眼睛姑娘,亲热的给曹老师打招呼,曾是中国国际台的张台长在一旁对我笑道:“曹老师跟这里的演员都很熟,这个乌克兰姑娘有什么心里话都给她说,觉得像妈妈一样。”当歌声又转到下一个餐桌,曹老师给我笑道:“那个姑娘喜欢上这里的一个经理,小伙子已经有女朋友了,可是姑娘就是喜欢他,后来小伙子把他的未婚妻带过来,介绍她们认识,姑娘可伤心了。”张台长说:“曹老师为这个事还劝了好久,谁有心里话,都爱给她说。”
在这群歌者中,要说最有名的,那必然是沙拉阔·米哈伊尔·阿列克谢耶维奇和卡瓦廖夫·米哈伊尔。这两位有着军人气质的老人,一个出生于苏联加盟国乌克兰,另一个则出生于苏联俄罗斯联邦。两个人都曾加入过黑海舰队,曾是关系很好的战友。可事后来苏联解体,再后来,二人便各自回国谋生,一直到他们70多岁头发都白了的时候,才在北京这家基辅餐厅再度相遇。
也许,可以用传奇来讲述他们五味俱全的故事。就在异国他乡的北京,在顾客的请求下,他们深情地演唱过《喀秋莎》、《苏联颂》、《国际歌》等那一个时代高歌。就在这家餐厅,一位从那时走过来的客人希望听老人演唱《苏联颂》,老人的眼睛湿润了,那真是一个时代的难忘回忆,其中有着他们明亮的青春与理想,而今呢?往事如梦,曾当过水兵的卡瓦廖夫百感交集,他用自己伤痛的心,歌唱过去的日子,黑海的风吹动着海魂衫,那令人神往的辽阔的疆域啊,唱到后面的时候,老人几度哽咽落泪,令一个餐厅的人不由得动容。是啊,这些歌曲以前有多令人自豪,如今就有多令人黯然、感慨万千!
如果你有特殊要求,100元人民可以币点一首歌,这些国家功勋演员,为了生活,在这远离家乡的土地上,唱着故土远逝的歌。虽然如今的日子日渐艰难,但只要沉浸于那充满激情的旋律,这美丽的歌声依旧深情似海,深深的打动着每个听者的心。这些国家功勋演员们,也许应站在金碧辉煌的舞台,台下是热爱音乐的观众和持久的掌声,或许,这是他们应有的生活。但是苏联的解体,改变了一切。
一个时代就这样过去了,只有这些歌曲还留着曾经光辉的印记:人经的多了,会知道,任何一个人的命运,无不交融于社会的大背景,无不与祖国息息相关!
战场依旧硝烟弥漫,不由得想起那些基辅餐厅的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