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陈微然Dijon
陈微然Dijon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338
  • 关注人气:15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咖啡师,酒侍和茶人

(2011-12-26 23:29:11)
分类: 杂文随想
文章缘于张老师的一个问题,他问我如何来表现一款酒。
这真是个突如其来的问题。似乎从未思考过,只是跟着大多数人的脚步,写着程式化的酒评和讲着些许浮夸的故事吹捧着认为值得一提的名庄。
有人说"Wine is bottled poet"(葡萄酒是一首装在瓶中的小诗)。我在想,要如何展现这一款酒的魅力,如何讲葡萄酒的语言,为我的朋友还原出那首瓶中的小诗。

同是美妙的饮品,相比酒侍,咖啡师和茶人个人能够操纵的成分就比较大。刚刚学泡茶的时候,满怀欣喜想要品尝一下自己泡出的茶会不会如从老师那里喝到的一样香气四溢。低头嗅了很久,嗯,那是非常纯净的热开水的味道。虽有些夸张,但还是非常抱歉糟蹋了那锡罐里的冻顶乌龙。老师后来重泡给我喝,虽是不经意的倒水,温壶,出茶,一气呵成的有些太过自然。展现在我的面前的冻顶乌龙却似是有一根香气柱,直冲云霄。这就是茶人的操控,或许是用水的温度,出水的时间又或者是茶人与茶之间的心灵感应。总之,不同茶人的功力和风格都可以在这一泡茶中体现。展现给人们的也是茶的不同风范。

记得学茶的第一天,老师泡了一壶“佛手”。那是我喝过最苦涩的茶了,那是庞大的如黑云压城般的苦涩。我顶着头皮继续品了下去体会这茶的风格,知道后来婷妤姐看出了老师的把戏,忿忿的说老师是故意的。没错,老师故意把茶泡的浓郁厚重,展现“佛手”的苦涩,而那一课,我们上的是品茶。

咖啡也是一样,从不认为拥有好的咖啡豆,不同的人会展示出不同风格的咖啡。那天或许是午饭后大家懒散,煮出的咖啡居然像夏日闷热的午后,不通透而且无趣。连我爱的艺伎豆也失去了透亮的酸度,跳舞的蓝衣女子似是被上了镣铐,打不开手脚。老师调整并且用心重煮之后才找回了原来的感觉。所以通过不同的手法,微妙的调整,咖啡的风格也跟着变化。

那么,回到最初的问题。既然作为葡萄酒与人们之间的桥梁,我暂且称之为酒侍。我们没有选择展现酒的那一种风格的能力,这一款酒应该如何为人们更好的展现,让人们能够更好的体会和理解葡萄酒的语言呢?

我正在,追寻着。
同你一样,我也很想知道答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