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见或不见》原作者到底是谁?

(2013-02-02 13:15:20)
标签:

见或不见

作者

扎西拉姆多多

仓央嘉措

刘卿学语文

分类: 赏心亭

扎西拉姆·多多:《见与不见》

【刘卿学语文】新浪博客 互联网综合整理

《见或不见》原作者到底是谁?

冯小刚《非诚勿扰2》捧红这首小诗《见与不见》。这是片中李香山(孙红雷饰)的女儿在父亲临终前的人生告别会上送他的诗。它探讨了爱与生命两大主题,内敛而深情,不少观众热泪盈眶。人红是非多,《见或不见》这首诗亦是如此。只因其原作者不详。

http://s4/bmiddle/6b51810agd4b708991be3&690

(百度百科)《见与不见》原为2003-2006年间曾在某著名论坛出现过,受到众多坛友围观。原为某会员回答另一会员一首伤情小诗而作,诗中的等都与伤情小诗里的字相对应,原诗并未写名字。原诗应为:

你见或不见,他就在那里,不悲不喜;

你念或不念,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

你爱或不爱,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

你跟或不跟,我的手就在你的手里,不舍不弃。

原诗并没有最后一段,并且最后一段来我的怀里,或者,让我住进你的心里 默然相爱 寂静欢喜与原诗的霸道和固执完全不相符合。

这首诗的作者大多数人说是仓央嘉措,也有说是一个藏族女诗人写的,于是网上考据(新周刊曾在微博更正,称《见与不见》作者是扎西拉姆·多多)说是这首诗实际上名为《班扎古鲁白玛的沉默》,作者叫扎西拉姆·多多。这一首的灵感,是来自于莲花生大师非常著名的一句话:“我从未离弃信仰我的人,或甚至不信我的人,虽然他们看不见我,我的孩子们,将会永远永远受到我慈悲心的护卫”,表达的是上师对弟子不离不弃的关爱,跟爱情、跟风月没有什么关系。标题后来更被篡改为《见与不见》,被很多人误传为是六世喇嘛仓央嘉措的作品。

 

扎西拉姆多多是个广州女孩。扎西拉姆·多多是她后来起的藏文名字,她的真名叫谭晓静,大学里爱写诗,毕业后在一家国内的IT公司工作。她是位虔诚的佛教徒。现追随十七世大宝法王在印度菩提伽耶修行。

这首诗歌,实际上名为《班扎古鲁白玛的沉默》(班扎古鲁白玛,为音译,意思为莲花生大师),作者扎西拉姆多多,出自其2007年创作的《疑似风月》集的中集。2008年,这首诗被刊登在《读者》第20期,改题作《见与不见》,署名为仓央嘉措,因此多被讹传为仓央嘉措所作。此事并非出自作者本意,后《读者》为此事道歉。

网上也可能是以讹传讹,但找不到权威的资料,不知道该信哪种说法。

当然,我们读者无需太多考究原作者到底是谁,只要这首小诗真正地触碰过我们的心灵,或者曾经在我们脑海里回想。感谢这首诗,感谢那个人!

 

另附扎西拉姆 多多诗二首,共赏析:

《老夫不伺候了》

收拾了竹杖芒鞋,掩闭了柴门,

离此浮世欣荣地,明桃暗李不相逢。

窄路侧身过,阔步自融通。

不假舟车且缓行,急煞了谁人,愁煞了谁人?

劝这般人等,自作番欢腾,

莫牵扯老夫,枉废了时辰。

赏尽了闲云,舍得些陈情,举步更向远山去,

野鹤偷羡我等素衣人,苍天犹妒吾此老精魂。

 

 

《各不相关的二月》

之二

以为可以回到一千年前

臆想这是

北宋的龙井

就着汴梁的月色喝下

臆想这是

汝窑的新瓷

插着西京二月的梅花

然而

我们却不能并肩策马了

不能默默无言

一鞭 就到天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