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莲花村,是典型的回族村落,坐落于巍山县永建镇红河支流米汤河畔,三面环水,环境优美,民风民俗浓郁,民族文化多姿多彩,30余处具有独特建筑风格和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古建筑至今保存完好,较完整地反映了当地的传统文化风貌和地方民族特色。该村古建筑以清代、民国年间建筑较为集中,2007年1月被省政府公布为云南省历史文化名村,2008年底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批准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村”。
民国年间,东莲花马帮运输已经久负盛名。以大马锅头马如骥为首的7只马帮共有350多匹马匹,来往于东亚诸国,互通有无。在这马帮兴起的年间,东莲花家家养马,户户经商,村内马帮云集,来往商旅如织,经济繁荣,一度被喻为“小上海”。
马帮文化成为东莲花历史文化名村中最具浓墨重彩和独有魅力的一笔,而大马锅头马如骥就是一个重要的传奇人物。马家大院的主人马如骥1897年出生在蒙化县永济乡东莲花村伊斯兰世家,他的事迹至今仍为乡里称道。当时,他的马帮有一百多匹马匹,马帮商队主要跑南洋,多运输糖、茶、丝麻等互通物品。他受父母的影响,从小学习经书,伊斯兰基础知识学得扎实。身为当时的县议员、乡长的马如骥十分关心民情。那时横跨上川坝子的米汤河,因河高坝低,经常泛滥成灾,造成了群众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马如骥就组织带领灾区各族群众,献计献策出钱出力,在永济桥下游洪水经常决口泛滥的河段,用五面石筑起了一道长300米、宽1.5米、高2米的石埂河堤,从那时起至今60余年的时间里,此河段再没发生过决口害民的事故。时至今日,当地老前辈们还为曾经跟着马如骥修筑过防洪石堤,造福后人而感到无比荣幸。马如骥热心公益,蒙化县有口皆碑。民国期间蒙化县维修拱辰楼,他出巨资支持,县长红榜表彰他为人厚道、乐善好施的精神。马如骥从政期间,广结商、政、军要人和各地巨商为挚交,为蒙化县的马帮在茶马古道上走南闯北,经商贸易疏通了各道关卡,为当时蒙化成为滇西地区物资转运集散地作出了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