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校园里350只猫在流浪折射啥?
据新浪网消息 毕业离校的学生走远了,相恋的人儿也散了,校园里的流浪猫狗越来越多了,仅北大校园里,就有近350只流浪猫......近日,记者走访北京一些高校,均发现流浪猫狗比较多。据学生和教职员工反映,除了一部分是从外面溜进校园的,很多是学生毕业或者养烦了抛弃的宠物或“爱情信物”。
http://img.123pet.com.cn/attachments_123petwww/2011/06/45040_201106170945561t3n0.thumb.jpg
流浪猫们在觅食
大学生养宠物,原本就有种种不利因素——
譬如,宠物易传染病菌,影响宿舍卫生和学生身体健康;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而影响学习;养宠物需要支出,因而会有一定的经济压力......正因如此,很多高校都不提倡甚至明文禁止学生在宿舍养宠物。
毋庸置疑,大学生也有养宠物的权利。
但是这种权利应当建立在两个基础之上:其一,要考虑是否对他人造成影响,譬如影响宿舍卫生或给其他同学带来不便;其二,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即要善待宠物,并善始善终,而不能半途而废。
一些大学生毕业离校,或因分手就把“爱情信物”随手抛弃,让它们也变成爱情的牺牲品,而四处流浪。这种行为显然折射出的是一种对生命极不尊重、极不负责任的意识,从中反映出了一些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严重缺失。就此而言,这些大学生们虽然在形式上已经毕业,但实质上并没有“毕业”,一个在“生命”这门课程上不及格的学生,显然不是一个合格的毕业生!
宠物,它首先是一个活泼泼的生命,而不是手中的玩物。在“生命”的天平上,人与动物是等值的,它们的生命和人类的生命一样需要尊重。须知,从饲养宠物的那一刻起,每个人就已承担起了对一个生命的责任。更何况,宠物曾经陪伴自己度过了一段美好时光,不管欢欣抑或忧伤,其中定然存有或多或少的感情。俗话说,人有恻隐之心,其意谓不忍心看着他者遭受折磨的善心。毕业离校或情人分手,又岂能忍心将宠物像扔垃圾一样随手丢弃?
http://img.123pet.com.cn/attachments_123petwww/2011/06/45040_201106170946421hgZ3.thumb.jpg
猫咪在课堂上睡觉
达尔文曾言:“关心动物是一个人真正有教养的标志。”尊重生命是现代文明的基石;反过来说,人类文明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保护生命。显然,这种保护的范围不止于人类本身,还应扩大到动物的生存权利上。正如汤玛斯·艾奎纳所说:“一个对动物残忍的人,也会变得对人类残忍。”亦如欧美一项研究报告所指出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倘若未能学到以爱心对待动物的观念,将来可能造成其人格及行为发展的偏差。”
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对动物的生命毫无同情心和责任感,甚至残忍地对待动物的人,能够去善待其他的生命。往大了说,对待动物的态度,实际上就是衡量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标尺。
不难看出,造成大学生离校遗弃宠物这种现象的原因,固然有学生个人以及社会环境等因素,但更多的在于学校生命教育的缺空。并且,现在大学生热衷于养宠物,除了体现爱心之外,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一些学生内心空虚和孤寂的一面。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过于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比较忽视人的道德、社会责任感、人文关怀以及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显然,生命教育的缺失,它就像一个潜伏的恶魔,随时都有可能伤害社会:这些正是我国教育的顽疾所在。
又到毕业季,同学们,你的宠物找到归宿了吗?请对曾给你带来快乐的小动物负责,请对那些生命负责。

2011、07、03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