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一生中与你最亲密、肌肤之亲最多的不是你的妻子,而是她——筷子。不是吗?
可是,你对这个亲密爱人了解多少呢?你知道她的前尘往事吗?
你知道她曾用过哪些芳名?
先秦时期她其实叫“挟”,秦汉时期则叫“箸”。古人十分讲究忌讳,因“箸”与“住”字谐音,“住”有停止的意思,乃不吉利之语,所以明朝时期,人们为了祈求顺利,又改称“箸”为“快儿”了,而大多数“快儿”是用竹子制成,人们就在“快”字上添了个“竹”字头。这才有了她的现用名。
你知道她的家族渊源吗?
她家的历史,在我国可追溯到商代。《史记·微子世家》中有“纣始有象箸”的记载,纣为商代末期君主,以此推算,她的家族在我国至少繁衍了三千多年了,可谓根深叶茂的名门望族。其实,她在中国诞生的历史肯定应早于商代。其首粗足细的圆柱形体形,最早应是脱胎于木棍,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制品,汉代则流行竹木质,隋唐时她的质地则换做了金银,一直沿续到明清,至宋元时期,出现了六棱、八棱形箸,装饰也日渐奢华,明清时宫廷用箸更是用尽匠心,工艺考究且有题诗作画的箸实际成了高雅的艺术品。
你知道她在古老的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吗?
看似身材纤弱的她,却有着独特的气质:耿直而不弯曲、奉献而不求回报、平等而不独大、同苦而不愿逃避、合作而不会争功、双赢而不可缺一。而以她赠人的习俗,更有着很高雅的文化品位。因为送“筷儿”既有送“快乐”之心,又有送“快捷”之意。据历史记载,唐明皇当朝的一年春天,在一次御宴上,将自己御用的一双金筷子赐给当时的宰相,以褒奖其正直不屈的品格。
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她与人的亲密接触,大量与之有关的歇后语也应运而生,这些歇后语无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给人以无穷启迪:
一只筷子吃藕——专挑眼
一根筷子拣花生米——挑拨
筷子夹骨头——三条光棍
筷子顶豆腐——树(竖)不起来
筷子搭桥——路不宽
筷子里拔旗杆——没高的
喝水拿筷子——用不着
电线杆当筷子——没法下嘴
象牙筷子夹凉粉——滑头对滑头
玻璃筷子夹凉粉——光对光
凉水碗里的一双筷子——能捞出什么味道来
电线杆做筷子——大材小用
馆子里的筷子---天天吃鱼肉,老是吃不胖
就餐的筷子——占先
身段窈窕的她,也成为历代文人墨客竞相吟咏的对象,其中以明代诗人程良规《咏竹箸》为佳,其诗云:“殷勤问竹箸,甘苦乐先尝。滋味他人好,乐空来去忙。”这可以看做对她的最好概括。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