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城“八大景”考证
(2010-08-31 20:02:26)
标签:
谷城“八大景”文化 |
分类: 一言九鼎 |
谷城“八大景”考证
附:谷城“八大景”查访资料:
薤山气候特异,是避暑的好地方。早在清朝末年,挪威、加拿大、丹麦、葡萄牙、荷兰与英美德八国传教士因钟爱薤山夏季凉爽,在薤山兴建别墅数十栋,现今还保存了14栋,70多间。抗战时期,李宗仁先生经常到薤山避暑,至今薤山仍有李宗仁别墅旧址。
文龙书院:从南河水坝出发,上行不久,就到了文王跑马道,其右下岸边,有个巨大岩洞,直径二十多米,面积约一百平方米,可从山下一小涯攀登,洞里有怪石,状如桌、凳、床、灶,洞前有石马,远望呈腾跃之势;洞上有摩崖石刻。传说金朝河南南阳有个秀才叫刘即,字文龙,因几次科考未中,流落谷城,来到南河此岩洞,决心发奋读书。他日夜苦读,常常忘了食宿。一次,他边读书边吃干馍蘸辣椒,谁料他的馍馍吃完了,辣椒未动,竟将一砚墨汁吃尽也不知道。正由于他有这种苦读痴学精神,很快中了状元。为了纪念刘文龙,人们把此洞称为“文龙书院”。
粉水澄清:南河是汉水的支流,发源于武当山,经房县、保康到谷城,全长两百多公里,水面如镜,水深丈余,清澈见底,可见鱼游。相传汉朝萧何的少子萧兴候,曾被封为谷城第一任县宰。萧兴之母相国夫人有一次到谷城游览,见南河的水浑浊不堪,给人民带来诸多不便,就叫个丫环向南河洒了一把粉,顿时,南河得以澄清,阵阵清香从河面上飘来,从此南河就叫“粉水”了,并被誉为”粉水澄清”。
仙人古渡:“仙人古渡”在历史上被列为谷城县八大景之一。据《谷城县志》记载,此景系县东十里真武渡(现已划为老河口市管辖)。相传,清代县令受人诬陷遭驱赶,渡河避难至此,苦无船只,急得捶胸跺脚。突有一老翁驾一直木,大喊道:“渡此生!渡此生!”县令向江面一望,见一老人乘坐一直木已到眼前,急忙跳上直木,连说:“谢谢恩公搭救!”直木乘风破浪到了彼岸,县令回头一看,老翁及乘坐的直木也不见了,知道遇到了仙人。事后,有人认定是真武大帝在济难呈祥,故名真武渡,这便是 “仙人古渡”的来历。
军山群羊:跨过格垒嘴汉江铁桥,穿过一段隧洞,再向前去,老军山就清晰可见了。相传,七月七日这天,太上老君下界云游,驾着祥云,飘飘然地向老军山飞来。无数朵白云随之而到,纷纷落在老军山上。远远看去象一阵阵白羊,这一美景恰被山下一位老者看见,疑是满山群羊。于是,就把牧童小杨杨喊到面前,指着山顶说:“小孩;那是你的山羊吗?怎么都跑上了山?”小杨杨一看,信以为真,一口气地爬上了山顶,四下一看,哪里有什么羊群,连羊毛就没有找到一根。他惊疑地说:“哎,这是怎么搞的,我明明看着白羊上了山,怎么一会就不见了!”他东找找,西看看,仍然看不到羊群,吓得直哭。正在这时,从空中传出话音:“孩子,别怕,你的羊群在这儿。”小杨杨忙睁大双眼喊:“你是谁呀?”“我嘛;太上老君是也。”“小杨杨循声望去,果见一个白发老人在山顶一群白羊之中,就跑上山去拦羊。刚跑去,白发老人却不见了。小杨杨便将这群不是自己丢失的羊群往回赶。回到家里一看,自己的羊还在。
第二天,当地恶霸黄员外听说后,就爬上了老军山,向上一瞄,果见山顶有一大群羊,真是喜出望外。就上气不接下气地爬到了山顶。谁知上去细看,冷了半截腰。山顶上除了一堆堆形似羊群的山石,什么也没有,他气极败坏地冲上去,扬起拐杖就打。奇怪,这些石羊竟然一下被他打活了。一只大头羊纵身跳起,伸出羊角去羝他,不几下就把黄员外羝下了山,摔死在半山崖。从此以后,再也没人敢动这些山石了。
后湖夜月:后湖位于城北2公里处。据《谷城县志》记载:“城北半里,至夜,月色盈湖,游赏其间,尽风光之美,真佳境也。”此景现在已成为良田。
新店茅屋:古时候,新店处于山西、陕西、四川、河南等通向江南的交通要道,往来客商驻足歇息,自成集镇。新店周围有一大块芭茅湖,当地人普遍取芭茅作墙,茅草盖房顶,形成独特一景。相传,明朝时期,真武大帝离开武当时云游天下时,曾慕名专程到新店,欣赏这里茅屋水影。正是这里的草屋茅舍,引来了更多的外地人驻足投宿,修身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