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4/middle/6b4bb56an91daa6d8ca43&690&690
10月3日上午,趁国庆闲暇,去青年路转了一圈。出于对古玩的嗜好,没事就去古玩街转转便成了我业余的习惯。
无意中发现地摊多了一陌生的新主,摊上摆了好多古玩,上前搭讪才知是徐州来的。无意中看到他脚前有一古玩市场上久违不见踪影的红丝砚,心中暗生好奇,便上手仔细端详---砚面红丝环绕,纹路自然。手指轻抚砚面,质地细腻而温润,玉质感十足。可判此砚曾多年使用,再加后人收藏双手轻盘才致石面如此细腻。再看雕工细致精美,栩栩如生---
http://s6/middle/6b4bb56an91daa6e85f15&690&690
砚面左上方雕一飞龙吐水,水向喷入墨槽,有祥龙献墨之意。可见雕者才思敏捷,用意思路之巧妙。龙头左右双翅大展,呼呼生风,动感十足!砚面上方连雕三钱,寓意财源滚滚。砚台左下方一大鹏展翅,跃跃欲飞。大鹏右上方留有磨墨之略凹之砚面的红丝纹路上如祥云拂空,下似涓涓河道之流水,任你想象大鹏翔空后的壮丽美景。
砚面整体布局天地合一,巧夺天工。寓意吉祥而富有,十足的红丝美砚一尊!按整体雕刻的图案风格来断章取义---就是“龙凤呈祥红丝砚”了。
http://s6/middle/6b4bb56an91daa6d8eca5&690&690
红丝砚是鲁砚的一种。与其他四种名砚相比,它具有千姿百态的独特纹理,一砚一世界,从一开始就具有与奇石一样的观赏价值。
红丝砚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产于山东省潍坊地区的青州黑山和临朐老崔崮,是一种制砚极佳的石料。唐宋时期被列为四大名砚之一(即红丝砚、端砚、歙砚、洮河砚)。历代典籍对红丝石、红丝砚多有记载,有许多文人墨客以诗辞赋高度赞誉,把它推崇为名砚之首。
然而,红丝砚在后来却衰落,名气远远比不上端砚、歙砚。其主要原因是红丝石的储量极少,矿层较薄,开采困难,明清以后已经没有红丝石出产,所以一般市场上的红丝砚几乎是微乎其微销声匿迹了。尤其是老砚,则更为难得。
红丝砚与红楼梦的渊缘
《红楼梦》数个版本中,最受“红学”研究者器重的是《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多数学者望文生义,认为“脂砚”就是调胭脂的砚台。但有研究者根据考证指出,“脂砚”就是黑山红丝石砚,脂砚斋主人应该是当时青州人或者与青州有密切联系的人。曹雪芹的祖父曹寅的著作《楝亭十二种》中的《砚笺》关于红丝石砚的记载中说:“红丝石为天下第一石,有脂脉助墨光”,红同脂,故得名脂砚。
再看反面,刻有两行古迹斑斑包浆十足的老字:“披香弟子趙之琛刻西湖”。
http://s15/middle/6b4bb56an91daa6e86e7e&690&690
我当时没太怎么注意赵之琛的身份,就凭多年的收藏经验认定---
第一,真砚无疑---一眼货!大开门的地道天然红丝砚。
第二,凭自然包浆判断老东西,起码一百多年是足了。
我不动声色的问徐州的摊主:这啥东西啊?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01EN00SIGG.gif
那老还真识货---一语道破:兄弟,这可是地道的红丝砚啊!绝对包老!不老不要钱!
我笑了,试探着打趣:老不到哪去啊,也就几十年东西。
那老一副无奈的神情:唉,只要是真东西就能玩啊兄弟!
我一看机会来了:出个价吧!
那老来精神了:兄弟,真心要一口价---800块!
我心中一喜!这东西8000也值了!但我明白,喊价绝对不是成交价,这是古玩界的道道。
我立马露出大吃一惊的神色:嗨,老兄,搞没搞错啊!就一块石头你也敢要八百!?算了,太贵了,我再转转!我把砚台往摊上原地轻轻一放。
那老急了: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692EN00SIGG.gif回来回来,兄弟,诚心要不?
我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还行吧,凑合着玩啦。
那老盘地而起,拿起砚台,贴近我身边:兄弟,出个价,一上午没开壶啊!交个朋友,不亏本就拿走!
我伸出三个指头,头一歪:咋样?
那老立马露出难为情的样子,哭丧着一张布满风霜的脸,神情沧桑,我不由心下一软。
“本也不够啊,兄弟!也就是东西来的早,现在啥不涨价啊!再加点!”那老一脸无奈。
我这人最不能和乡下人做生意,因为本是同根生,我理解农民的清苦。
我掏出五张崭新的人民币往其手中一塞:成交!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65EN00SIGG.gif 其情形明知三百是可以谈下来的。
那老接过钱,瞬间爽开立即眼睛一亮,随即往包里一塞,而后喜笑颜开地两手往我肩上一搭:兄弟,够意思!再看看别的?
我随意一笑:下次吧,该吃午饭啦!
就这样,双方的心情都像头顶的阳光一样灿烂!
一路快车飞奔到家,打开水龙头一阵冲洗---这也是古玩的讲究,意即这东西从此洗心换面,换主呈祥了!
迫不及待的打开电脑,百度---赵之琛!这是我玩古一贯的习惯。
搜索结果跳出的页面就令我惊喜不已---
赵之琛(1781-1852),清乾隆四十六年生,咸丰二年卒,浙江钱塘人。字次闲,号献父、献甫,又号宝月山人,斋号补罗迦室。蝶隐园书画杂缀作赵之瑛。清代著名的篆刻家和书画家,精心嗜古,邃金石之学,篆刻得其乡陈豫锺传,能尽各家所长。
赵之琛是浙派篆刻的代表人物,继“西泠四家”(丁敬、蒋仁、黄易、奚刚)之后,入列“西泠后四家”(陈豫钟、陈鸿寿、赵之琛、钱松),前后四家合称“西泠八家”。为陈豫钟弟子,又取黄易、奚刚、陈鸿寿三家之长,在篆刻技法上可谓集浙派之大成。在嘉庆、道光之后声名卓著,效之者甚夥。......
---难怪此砚取材上乘,工艺雕刻之精湛,布局设计之精美!大家的风范历来都是自成一系,独领风骚。今日得此珍砚,真是捡一大漏!如此美砚再加上名家亲笔之物,可就身价倍增了!
玩古就是这点好---不但修身养性,纵观市场行情动向,慧眼识真,随缘捡漏便可迅速升值,身价倍增!而且还能不断地增长新的知识点,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修养与品味。
手捧珍砚,如获至宝。感叹古人技艺之精益求精,笔耕不辍......
赵之琛---今夜怕是要抱着您的美砚,枕着您的名字入眠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