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天宁寺塔”应有的历史文化尊严 ━━我们的“‘天宁1号’二热大烟囱改造方案”
(2016-03-03 23:47:16)
标签:
重点文物保护工业遗产历史文化风貌北京 |
分类: 家乡是北京 |
还“天宁寺塔”应有的历史文化尊严
━━我们的“‘天宁1号’二热大烟囱改造方案”
天宁寺塔
二热大烟囱
天宁寺塔高57.8米;二热大烟囱高180米
二热大烟囱距天宁寺塔:144.6米
近据首都媒体报导,“西城区天宁寺‘二热’老厂区改造正式启动,新园区拟命名为‘天宁1号’文化科技创新园,园区内的‘二热’大烟囱将改造成天宁寺地区的地标性建筑。相关部门今起向社会公开征集园区Logo和‘大烟囱’的改造思路。”其中,“征集的大烟囱改造思路,要求保留它的原貌和历史痕迹,在不破坏烟囱本身结构的前提下,以巧妙的设计开发烟囱全新的功能和用途,将其打造成为西二环天宁寺地区的地标性建筑。”有关作品将由区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中心、“天宁1号”运营方━━天宁华韵公司,知名设计专家联合评审,给予奖励。(北京晚报2016年01月27日第10版;北京青年报2016年01月28日
这则报导,引起广泛关注。
一、天宁寺地区的历史回顾
天宁寺地区位于西二环路西侧,因“天宁寺”而得名。
据《中国名胜词典》载,天宁寺为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创建,初名“光林寺”,隋仁寿二年(602年)改称“宏业寺”,唐开元时又改称“天王寺”;辽建南京城,并在天庆九年(1119)在殿后建塔。金代名大万安寺,元末寺院毁于兵燹,殿宇无存,实心砖塔独存;明初重建寺院,宣德(一说“正统”)年改今名,现存殿宇为清代重修,院内所存碑刻也证明了这一点。(《中国名胜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1年10月第1版,第26页)
由此可见,北京城区现存年代最久远的天宁寺塔,是该地区且是北京近千年来历史变迁的实物见证,是研究辽南京城、金中都城城址和地理位置的重要依据,是研究我国辽代建筑和雕塑艺术宝贵的实物资料,也是北京地区现存的精美古塔之一,是北京著名的“中国名胜”。
新中国成立后,天宁寺被工厂占用。
1972年,北京市决定新建北京第二热电厂,选址在西便门外天宁寺前街。
1976年,高达180米的大烟囱出现在天宁寺塔近旁。
1977年,北京第二热电厂第一台机组并网发电。
自此以后,天宁寺便被“二热”和居民区包围起来。特别是高180米的烟囱,给高仅57.8米的天宁寺塔,带来了严重的景观环境污染。
20世纪90年代初,“西厢工程”(西二环的扩建改造工程)中,曾提出“把天宁寺塔亮出来”,对天宁寺塔周边进行局部拆迁整顿。但由于二热的烟囱与天宁寺塔距离过近,在景观环境、视觉上的影响难以消除。
2009年,“二热”燃油机组正式关停。有关部门提出拆除原“二热”大烟囱,以弥补在历史发展中所造成的遗憾。不想,2015年末,“天宁1号”文化科技创新园提出“要在保留它的原貌和历史痕迹,不破坏烟囱本身结构的前提下,将其打造成为西二环天宁寺地区的地标性建筑”,置天宁寺塔这一国家重点文物保护于不顾。这确实让人莫名惊诧!
二、天宁寺塔的历史文化价值
天宁寺塔建于辽天庆九年(1119年),距今已有近900年的历史。历代虽有修缮,但塔的结构和形制,以及大部分的雕饰,均为辽代遗物,弥足珍贵。
天宁寺塔八角十三檐,为一实心砖塔。塔台系一方形平台,塔座为八角两层须弥座。塔座下层每面均雕有六座壶门形佛龛。龛内雕有狮首,转角处有金刚力士浮雕;上层每面雕有拱门或直棂窗。门窗两侧及其上部有金刚力士、菩萨像;转角处的砖柱上有浮雕降龙。塔檐的角梁为木质。檐瓦和脊兽均为琉璃制件。各层均缀有风铎(铃),每至风起,铃声叮咚,昼夜不绝。整座塔由两层八角形仰莲承托宝珠,构成塔刹。在整体造型,乃至局部的建筑手法上均表现出了辽代密檐实心砖塔优美而又极富韵律的建筑风格。它既是研究我国辽代建筑和雕塑艺术宝贵的实物资料,也是北京地区现存的精美古塔之一。可以想见,这座造型古朴凝重、雄伟挺拔的砖塔,矗立在当时的辽南京城中,无论就其城市的平面布局而言,也无论是城市空间设计而言,都为南京城平添了别具一格的壮美,也足见辽代规划建筑大师的匠心独具。
也正因为其在诸多方面的历史文化价值,天宁寺塔在1957年被公布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又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二热大烟囱不是工业遗产
有关报导称,据西城区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二热”比邻著名的天宁寺古塔,厂区内的大烟囱直杵天空,成了除辽代古塔外的西二环另一个标志性建筑。该负责人表示:“‘长’在市民眼里30多年的大烟囱不会被拆除,它将成为北京城发展的历史见证。”“今后,该中心与北京华韵天宁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将紧密合作,共同寻求现代工业遗存与历史文化遗迹有机共存的创新路径”。(“二热”大烟囱征集改造方案,北京日报2016年2月3日,第9版)
又,9年前,就曾有文章以“工业遗产再利用与历史地区的复兴”为题,讨论北京第二热电厂及其周边改造。(《北京规划建设》2007年第2期,第55—57页)
这就涉及二热及其大烟囱是否属于工业遗产的问题。
所谓工业遗产,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TICCIH)称其是指:具有历史价值、技术价值、社会意义、建筑或科研价值的工业文化遗存。包括建筑物和机械、车间、磨坊、工厂、矿山以及相关的加工提炼场地、仓库和店铺、生产、传输和使用能源的场所、交通基础设施,除此之外,还有与工业生产相关的其它社会活动场所,如住房供给、宗教崇拜或者教育(TICCIH,200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工业遗产的界定是:工业遗产不仅包括磨房和工厂,而且包含由新技术带来的社会效益与工程意义上的成就,如工业市镇、运河、铁路、桥梁以及运输和动力工程的其它物质载体(UNESCO,2003)。
以此看二热及其大烟囱:
首先,历史价值,是指工业遗址对人们认识工业活动、或某种工业活动和过程具有普遍的价值。
2015年3月19日关停的石景山热电厂,从1922年2月开始向京城送电,有着93年的历史,是北京北京最老的燃煤热电厂。50余年后,才有为北京局部区域供热的“二热”出现。只这一比较,二热的历史价值不言自明。
其次,科技价值,是指有关遗址见证了科学技术对于工业发展所作出的突出贡献。在机械工程、工艺、建筑和规划等方面具有技术和科研价值。
2015年3月20日关停的第一热电厂,建于1955年,为国家“一五”期间156项重点工程之一,是新中国在首都建设的第一家高温高压热电联产企业。二热无法与之相比。
第三,工业遗产的社会价值,系指其见证了人类巨大变革时期社会的日常生活,记录了普通劳动群众难以忘怀的人生,成为社会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基础,构成不可忽视的社会影响。而二热在北京城市及人们生活中,影响微乎其微。
第四,独特性价值,在选址、工场布局、机械和安装、以及城镇等工业景观、档案及留给人们的记忆和习惯等非物质遗产方面,具有内在的独特性。
仅与北京其他多座热电厂比较,二热也没有独特可言。
二热侵占大量天宁寺地域,其大烟囱,包括其大体量的设施等,都直接侵害天宁寺塔景观及历史文化,它只能说是北京文物保护中的一个败笔,也是北京城市规划与建设的一个败笔。
第五,稀缺性价值,在工艺方面、场地类型和景观方面濒临消失,使该工业遗产独具价值而需备加关注,那些早期建设的具有开创性的工业景观更是如此。以此看二热,显然,它并不具有工业遗产的稀缺性。
综上所述,二热,包括其大烟囱,不属于具有历史价值、技术价值、社会意义、建筑或科研价值的工业文化遗存。不说其最初规划时的争论,仅从经历30年的实践检验,人们已经看到,二热是个放错了地方的电厂。
30余年,天宁寺塔的“恶梦”该结束了。大烟囱应该被拆除。
在北京城市历史文化风貌保护上,二热的教训应该被认真汲取。
四、我们的建议
一、我们赞赏“新园区拟命名为‘天宁1号’文化科技创新园”,因为有关方面看到了天宁寺塔在北京历史文化中的位置和价值,看到了它在中国名胜中的地位和名气。
二、还“天宁寺塔”应有的历史文化尊严,切实保护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悟以往之不谏,识来者之可追”,建议拆除已经没有实用价值,且对天宁寺塔有百害而无一利的二热大烟囱。
三、文物是不能独善其身的,它与其周围环境是一个整体。建议园区归还在二热厂区范围内,原属天宁寺的地域,帮助天宁寺恢复原有的规模与历史风貌。建议“‘天宁1号’文化科技创新园”将此列为创业起步的“一号工程”。
四、二热原有厂房,大多仍可利用。但关键问题在于,如何使关停的电力工业建筑去与京城古刹、中国名胜的天宁寺塔的历史风貌相协调,而不是夺其景观,破坏其文化氛围。
五、至于园区的徽标(即所谓LOGO)的设计,有必要从天宁寺塔的建筑及雕饰文化寻求其可识别性、独特性及内在涵义。一定要看到,天宁寺塔是在北京乃至中国都是独一无二的。它是新园区的历史之根,文化之源。
总之,我们殷切地希望园区能守护好天宁寺塔的独一无二,接续创造出北京一个新的、独一无二的文化科技园区来。前者是园区必须承担的历史责任,后者是园区必须努力奋斗的时代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