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烟袋斜街里的店铺

(2010-12-13 14:33:25)
标签:

烟袋斜街

店铺

鼓楼

张先得

京味商文化

袁家方

文化

分类: 商业街

记述民国时期烟袋斜街店铺情况的文章不多。著名画 家张先得先生三四十年代曾在鸦儿胡同崇实小学就读,每日过烟袋斜街四趟。他撰写的《烟袋斜街的店铺》(《京华漫忆》,胡玉远主编,中国致公出版社20021月第1版,第270272)提供了难得的资料。尽管烟袋斜街内的店铺自清末民初至解放,各阶段变化很多,但张先生在文章中,按照从东到西的顺序,记述了烟袋斜街店铺。从中可见(为读者阅读方便,下文中凡引张先得先生《烟袋斜街的店铺》一文内容的,均采用“宋体字”以示区别)

①区域传统店铺名家

烟袋斜街东口,是其地标性传统名家字号━━烟袋铺、公和魁糕点铺。

烟袋斜街东口路北,公和魁对面,是一连两家烟袋铺:一为恒泰号,另一家为双盛泰,均是山西人开设的

烟袋斜街东口路南,“为‘公和魁’清真饽饽铺,大街上三间门面,在烟袋斜街东口路南是该店的制作间,因房基高,上到窗前高台上,可隔窗看在糕点上用糖作花样”。

烟袋铺不只是卖成品烟袋,而且还备有各类烟袋杆:乌木的、犀皮漆的(漆花纹红黑相间作不规则圆圈相叠,极似松鳞,当时珠市口有专门生产此类漆烟袋杆的作坊)、凤眼竹杆;烟袋锅有黄铜的、白铜的、蒙古式带花纹的;烟袋嘴有料器的、玉石的、瓷的,大小长短不等,可按各人爱好装配。还有各式烟袋荷包,山西‘一口香’的小铜烟袋,以及普通的铜水烟袋,早期还卖火镰、火石及艾绒。当然,门外檐下的大烟袋幌子是最惹人注目的

正是因为清时抽旱烟及水烟的普遍,烟袋、烟荷包等,还成了能显示身份、品位等有说头的“玩好”。从张先生的记述能看到:这两家烟袋铺正是投时人所好,一是高中低档俱全,二是还能“个性化”配制。

另外,鼓楼前有“北豫丰”烟铺,“专卖抽旱烟袋的关东烟、旱烟叶、兰花烟,抽水烟袋的‘锭子’、‘皮丝’烟,也有闻的鼻烟,还代卖槟榔、豆蔻、砂仁等,但烟袋烟具另有山西人开的烟袋铺专卖”(张先得:《烟袋斜街名称之变迁》,《京华漫忆》,胡玉远主编,中国致公出版社20021月第1版,第270)。由此也可见当时人们在烟叶、烟袋及用具上的讲究,都影响到烟叶与烟袋在店铺专业或专营上的“市场细分化”了。

 

http://s8/middle/6b4a2081t9744e7f14f17&690

      图 长烟杆与水烟袋

  图片来源:互联网

  从画面上能看到:前面的妇女手中是一支长长的旱烟袋;她身后一个男子手中端着水烟袋,倚门而立。

 

公和魁开业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1956年公私合营,其字号历清末、民国,凡62年。

公和魁的糕点,博采北京各家饽饽铺之长,产品有松软、素材、香甜适口的特点,为当年回民特别喜好。它还遵“不时不食”的传统,按节令习俗推出糕点,诸如春节的蜜供、上元节的元宵、三月初一的榆钱糕、四月的鲜花玫瑰饼和鲜花藤萝饼、端午的粽子和“五毒饼”、六月的绿豆糕、七月的茯苓饼、中秋节的月饼、重阳的花糕等等。及至进入民国后,店里还专门用进口留声机播放京剧唱段并插播广告。公和魁的店堂甚而成了京城一景,不少西方游客在公和魁店里拍照留念,还曾有照片在国外报刊上刊出。(资料来源:高智勇“忆什刹海畔的老字号━━公和魁”,《北京西城往事》,作家出版社200510月第1版,第386388)

 

http://s7/middle/6b4a2081t7586e4edb086&690

烟袋斜街街景

20089月拍摄

②古玩及文化用品业

让烟袋斜街在清末民初名噪一时,且传名至今的,是古玩业。逮至上世纪四十年代,古玩业在烟袋斜街便烟消云散了。

张先得先生在《烟袋斜街的店铺》一文中说:这里的古玩铺有5家,有“太古斋、抱璞斋、松云斋、宝文斋等,多为一间门面,错落设于烟袋斜街中部南侧一带”,还有“蕴宝斋吕姓古玩店,店门外悬有英文招牌,两间门面,门外放有近一米高的石造像。是较大的古董店”。

烟袋斜街的古玩业形成,是“辛亥革命后,满清贵族、官员逐渐没落,多有贱值变卖古董、旧物者,古董商亦有从附近德胜门晓市收得紧俏货从中获得暴利,又有北京政府新贵、军阀附庸风雅,买古玩装点门面,洋人大肆搜罗攫取我国古物,古董商皆视烟袋斜街为生意兴隆之地”,于是,便有了太古斋、抱璞斋、蕴宝斋等的先后开设。烟袋斜街也因民国新贵、军阀及洋人的频繁出没,而成了京城里惹眼的地方。

除古玩铺外,烟袋斜街有毛笔店、南纸店和书画装裱店。估计毛笔店或还有砚墨出售。这就构成了文房四宝及书画作品“后期制造”的全系列。

 

http://s9/middle/6b4a2081t9744f91e9bc8&690

         烟袋斜街里的广福观                                             20089月拍摄

http://s1/middle/6b4a2081t9744ff4fed90&690

                 广福观内景                                            20089月拍摄

 

洪吉南纸店,“位于烟袋斜街东口北侧把角,规模较大,卖年节用的神码、黄白烧纸,也卖学生的文具用品。”其西是两家烟袋铺。

毛笔店,在广福观东侧,“窗外小桌上陈列两支特大号的抓笔,隔窗可见技师制作毛笔。

“义信厚”裱画店,在广福观西侧,路北,门外挂有卷轴画的幌子。“黎光阁”裱画店,在“义信厚”西,侧身于小饭铺中。

尽管只有可数的四家店,但说明在鼓楼一带纸笔砚墨及相关服务业的“市场需求”,足够“养活”它们。不仅如此,其中的“黎光阁裱画店,开业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裱画料精、工细,画家溥心畲、齐白石及一些名收藏家常来光顾。技师王殿俊,技术极高,后来还专门仿制清宫如意馆臣字款的画及手卷等,被当时鉴定家称为‘后门造’”。可见其在美术界、收藏界的知名度。

及至四十年代末,烟袋斜街的古玩业衰落,但裱画店却还有延续。

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1958年至1982年间,曾在前海北沿18会贤堂旧址的大杂院里居住(当时是北京师范大学的教工宿舍)。吴老经常到烟袋斜街一家裱画铺托画,与裱画的王师傅成了忘年交,送了他一幅画,还为他的店命名“烟袋斜街裱画铺”,并为此在《北京晚报》发表了一篇短文。只是不知裱画铺的王师傅与黎光阁王殿俊先生有什么“渊源”,而今人、店早已不在,难能查考了。

附带提及:“黎光阁”,疑其应为“藜光阁”。《京师坊巷志稿》卷上“李广桥”条中称:“李广桥,亦作藜光桥”(《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 京师坊巷志稿》,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1月出版,第160)。“藜光阁”字号或缘由此。

③街巷商业(“社区商业”)

烟袋斜街的街巷商业大致可分为三类:饮食、洗浴理发、修理服务业。

━━饮食类

广福观以西,“路北的很长一段,为风味小吃,据徐文玉先生所作《忆烟袋斜街》一文,记述有东顺包子铺、义和轩酒馆、王金波早点铺、何记杈子火烧、及温姓、丁姓、震阳春烧饼铺、李二炸虾等。炸虾是经常在住房外用小车支摊,支一大布伞。

斜街西口路北有一较大的油盐粮店,在西把口原为青菜店,后改为杂货铺”;“斜街西口路南,有一个两间门面的豆腐房,门外窗边有一只埋入地下的大缸,压豆腐的水流入缸内,冒着热气,气氛很浓。

烟袋斜街西端的粮食店、菜店、油盐店、豆腐房、肉铺及小饭铺、小酒馆等,显然主要是针对附近街巷人们的饮食消费需求。

 

http://s14/middle/6b4a2081t97450811c97d&690

                        鑫园客栈外景                          20105月拍摄

    ━━洗浴理发类

洗浴、理发,是烟袋斜街街巷商业的第二内容。它们同样也是以周边小地域范围居民的生活服务的。

鑫园澡堂,位于烟袋斜街东口内不远处,紧挨着大石碑胡同的南口。在烟袋斜街里,它是个大店面了。据说是清光绪年间大太监李莲英嗣子李福庆创办。今天的‘鑫园客栈’,就是其旧址”。

 烟袋斜街“中部南侧,广福观对面,有同和假发店,窗内陈列各式假发,门外高挑一束青丝发。其东邻为振兴理发馆,一间门面,两侧挂木制红白蓝的理发馆标志。

━━修理服务类

斜街东口,“紧挨着烟袋铺是一间门面,专修钟表的钟表铺。

斜街西口,“义溜河沿北口东侧为温记染坊,门外立有晾衣物的高架子,再往东有双龙盛弹棉花店”。

④高档饭庄的“独秀出墙”

山东福山庆云楼饭庄,在斜街南侧通义溜河沿北口西侧,“为二层楼,楼上雅座隔扇窗外有带栏杆的平台,面对什刹海,可观赏四时景色。”《道咸以来朝野杂记》中云:“北城惟烟袋斜街内之庆云楼,以临十刹海北岸,颇幽雅也”(《道咸以来朝野杂记》,崇彝著,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1月出版,第7)

 

http://s5/middle/6b4a2081t7586e84ea374&690

                今天的庆云楼                                      20105月拍摄

 

http://s15/middle/6b4a2081t974517f6c2fe&690

             今天庆云楼的二楼,依然可以凭栏远眺什刹海的湖光水色      20105月拍摄

 

庆云楼在烟袋斜街堪称“独秀出墙”。说它“一枝独秀”,因为烟袋斜街里饭庄只此一家;说它“红杏出墙”,因为它紧邻什刹海,与烟袋斜街“边缘模糊”;又有二楼平台可以欣赏湖光山色,更加重了它与海子的联系。庆云楼的消费人群,显然不是那些小饭铺小酒馆的常客,这又使它拉开了与斜街的关系。同时,还把斜街的“平民化”特点,反衬而突出出来。

除上述四类外,烟袋斜街中部路南,“蕴宝斋之东有两家西服店,其中以潘步崑西服店历史较长,但当时穿西服的人太少,到这里做西装的人更少。当时,多承揽学校集体为学生作制服的生意。其店门外两则竖立画有西装男式的全身像招牌。” 如果没有潘步西服店,没有它店门外两则竖立的西装男士全身像的招牌,走在烟袋斜街,人们肯定不会感觉到时光已经进入“民国”。侧身于古玩店中间的“潘步崑”,显得很是鹤立鸡群,不伦不类。

蕴宝斋的西邻是“中和当”,这家当铺“为斜街内唯一洋式水泥镶花瓷砖的高耸门面,仍挂老式带红布幌穗的钱串标记,门内有一大‘当’字”。这倒让人觉得,那当铺的门面,真的很像是穿着西服坎肩,配着顶戴花翎,堪称━━鼓楼的“幽默”。

 

http://s16/middle/6b4a2081t974520defe1f&690

烟袋斜街老门面

      画面最左边,据说便是当年“中和当”,其右()的三家,曾是民国时期古玩店。

20105月拍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