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一家

标签:
老照片 |
母亲的一家
我母亲的老爸早年在海外打工,是一位旅美侨工。1930年代回国探亲,因抗日战争留在广西梧州,与家人同舟共济。
母亲的老妈是吃苦耐劳的家庭妇女,在家种菜、打理家务。
母亲的大哥是1940年代广东省中山大学物理系的学生,他思想进步,成绩优异;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爵曼”是他给自己起的英文名字。大哥每次假期回家都关心妹妹的学业,不但辅导功课,还教她做人的道理,使之受益匪浅。后来大哥不幸患了肺病回家休养,终因缺医少药病重去世。
母亲的二哥年少离家求学,是1940年代广州市广雅中学的学生,后来考到上海的医学院学习,毕业后回广州工作,是一名经验丰富的医生。
母亲从小聪明好学,读初中时成绩在班级名列前茅。可惜读完初中被迫辍学,因为1940年代梧州沦陷。日本攻入飞机轰炸,警报不时响起,母亲带着年幼的妹妹跟随亲戚逃难,一路上千辛万苦,险象环生。1945年梧州光复日本投降后才回到家中。
此后母亲带着妹妹干活养家,给工厂糊火柴盒、捻炮仗芯,收入微薄。家里只有老爸能吃饭,其他人一日三餐都喝粥,日子过得很苦。
1940年代末经亲友介绍,母亲到一所小学当老师。梧州解放后母亲和家人欢天喜地,开始了新生活。她工作积极,表现出色,1950年代被保送到师范院校学习,毕业后从事教师工作。
母亲的妹妹高中毕业后考上中南矿冶学院,毕业后响应国家号召到云南个旧市工作。后来调到昆明市一所高职院校当老师。
虽然母亲和二哥、妹妹各自居住在南宁、广州、昆明,但多年来一直保持联系。他们互相到对方的家中探望,但更多的是通过写信和打电话来传递亲情,彼此关系很好!
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的日子里,我深刻缅怀为中国革命而英勇牺牲的先烈。告慰离去的外公外婆、大舅二舅和母亲,我们的生活过得很好。祝90岁的小姨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