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初中生的思辨力

(2025-08-05 23:58:01)
标签:

拒绝流行

初中生的思辨力

来源:羊城晚报  作者:曹林 华中科技大学新传学院教授

  

  前段时间到中山大学附属中学作了一场关于思辨写作的讲座,这场分享创造了我讲座的一个纪录——听众都是初二学生,在我既有的讲座听众中,学龄最小。说实话,一开始我很想把讲座推掉,担心初二学龄太小,认知水位低,在思辨这个写作主题上无法形成对话。对于习惯了给研究生、大学生讲座的大学老师来说,跟高中生讲议论文,比较容易形成对接(因为高中与大学很近),初中生就远了一点。严校长鼓励我说,放心,我的学生整体素质很高,很有头脑,他们经常读你七杯茶的文章,对思辨不会有理解障碍的。

  还没有开讲,一进学校,我就不担心了——在走廊过道的阅报栏,贴的都是近几天广州媒体言论版的文章,还有引起讨论的深度报道。经过阅览室时,严校长介绍,里面的书都经过其严选,不进教辅、应试之类的书,都是能扩散视野、提升综合素养的经典。在校长的办公室里,看到几本新印出来的《认识社会:附中剪报栏文选》,翻开第一页:何为社会:霍布斯与《利维坦》。我完全不担心了,这种阅读环境出来的初中生,已经在慎思明辨上打下了很好的精神底子。

  那几天某学者批评广东人开水烫碗引起很大讨论,我在讲座中提到了这场讨论,学生们立刻热烈讨论起来。这既是他们的日常,又因为在昨天的阅报栏读到相关评论,他们太有表达欲了。讨论到不要被闪闪发光的句子蒙蔽时,一个学生不同角度的思考,也让我眼前一亮。对于思辨训练来说,最忌讳的就是脑子里都是标准答案”——这样的课堂,可能只是死水,而不会有水花。讲座中,不断与学生们碰撞就能激起水花

  我在之前的文章中也写到过,让学生养成通过纸质媒介在文字阅读中获取信息和知识的习惯,阅报栏提供了很好的环境。纸质媒介文字阅读本来是阅读的基本方式,但当下的电子媒介环境已经颠覆了这一传统,孩子们已经被深深嵌入Ipad、笔记本电脑、手机的装置范式中,电子阅读成为主流媒介。阅报栏的剪报环境,一是让学生了解每天严肃的时事热点(而不是社交媒体热搜上的奇闻八卦);二是培养专注,读书看报不像电子媒介那样有天然吸引力,文字可能是枯燥的,但阅读必须要有一个耐枯燥的过程,先涩后畅,先慢后快,才能进入深度思考所需要的专注境界。如麦克卢汉所说,印刷品中细长、平直、排列整齐的字符能让人类保持清醒、冷静。三,文字阅读才能滋养文字输出,视频形象直观,但很多时候只是消费、消磨你的时间,让你变成人肉电池

  讲座结束后,严校长发来微信:你讲得满头大汗,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互动真实而有水平!我说,感谢校长给学生创造的思辨环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